如何實施犛牛補飼技術?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07-15

補飼技術是提高犛牛繁育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由於高寒牧區自然生態環境的特殊性,其牧草枯草期較長,飼草料季節性不平衡,導致犛牛生產經濟效益欠佳。暖季應給犛牛在放牧地或圈地周圍補飼尿素、食鹽或舔磚等。

(1)季節畜牧業和補飼技術

犛牛產區每年枯草期長達7~8個月,牧草供應季節不平衡,是威脅犛牛安全越冬的關鍵環節。為使犛牛安全越冬,深入牧區大力宣傳貯草備料,核心群犛牛頭均貯草40千克,貯料20千克,指導牧民群眾在枯草期給母畜和幼畜進行合理補飼,並積極推廣人工種草。透過夏秋季擴大人工種草面積,提高草業加工和儲備能力,在冬春季合理補飼,提高犛牛抗逆能力,並防止掉膘,降低死亡損失。梁育林等(2010)研究了不同飼養水平對天祝白犛牛犢牛培育的影響,結果表明進入枯草期後實行早期斷乳,給予科學合理的精、粗飼料搭配補飼,是解決天祝白犛牛犢牛在冷季生長髮育受阻,減少乏弱死亡的有效途徑之一。

(2)產前、產後瘦弱母畜及犢牛的補飼技術

根據犛牛的性別、年齡及生理階段,制定相應的補飼飼料配方,科學地使用不同成分的飼料。除了母犛牛產前、產後固定專用圍欄草場單獨放牧管理外,實施補飼技術,每天提供草2~3千克/頭,配合飼料0。2~0。3千克/頭,加強瘦弱母犛牛的體質,縮短產犢間隔;對部分犢牛每天補飼配合飼料0。1~0。2千克/頭,提高犢牛的繁活率,降低死亡率、增加出欄率,大幅度提高育肥犢牛的胴體重。

(3)放牧加補飼育肥技術

此項技術的要點是每年把出欄的犛牛分群以後,白天放牧,早晚補飼少量精飼料和飼草,並根據市場、草場、氣候等條件確定適宜的出欄時間。這種放牧加補飼方式的結合,效益較好,且出欄自由,經營靈活,最大的特點是既錯開了犛牛集中出欄上市的高峰期,緩解了供求矛盾,又充分利用冬季牛肉價格開始上漲的時機,達到增收的目的。

(4)舍飼補飼育肥技術

此項技術的做法是將牧區的老牛、閹牛、2~3歲的小齡牛收集起來運往農區,利用農區豐富的精飼料和副產品集中育肥,經3~4個月的育肥後出欄,增肉20~30千克,每頭牛可增加收入300元左右。這種育肥方式週轉快、效益高、肉質好,而且能隨時調整出欄時間,市場銷售好,更重要的是減輕了牧區冬春草場壓力,避免了冬春犛牛掉膘和死亡。其缺點是投資多、成本高。邊守義等(1995)將高海拔地區(3000~4000米)的犛牛轉場到較低海拔(2000米)的農牧區附近,飼料以麥秸和氨化麥秸為主、混合精飼料為輔,進行短期圈養育肥,其研究結果表明犛牛增重效果明顯,並可防止冷季犛牛乏弱掉膘。其意義在於不僅降低了高寒牧區草場的載畜量,而且充分利用了農牧區的飼草料,提高了犛牛的出欄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