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圈媽講書:當我們在長頸鹿和豺狗之間徘徊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2-12-29

非暴力溝通||圈媽講書:當我們在長頸鹿和豺狗之間徘徊時白露飲塵霜17 2022-06-25

這是微信讀書中圈媽講書的逐字稿。僅供學習。

作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說教,否定,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這些有心或無意的語言暴力,讓我們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出現隔膜,甚至是敵意。在我授課和諮詢收到的案例當中,生活中的困擾大部分來自多來自人際溝通。

放眼望去,產生困擾的原因無非一條,那就是除了使用暴力,我們找不到更有效的溝通方法。

比如說,有時候明明是好意,但一開口說話便不中聽,兩人便爭吵起來。不歡而散。面對讓自己憤怒和不滿的人或物的時候,我們就很難找到適合的表達方式,所以要麼忍,要嘛爆發。

還比如,自以為很懂對方,可對方卻在控訴,你壓根不懂我,你沒有聽我說。

以上這些問題或者是溝通中的挑戰,你有遇到過嗎?那麼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好好說話呢?究竟有沒有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達到你好我好的溝通效果呢?

那麼《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恰好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的溝通理論和技巧。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是馬歇爾博士。他在書裡分享了多年以來,他在世界各地調節衝突以及療養人心的案例。

我們如何可以在工作生活中運用他。這本書被列入香港大學的必讀書目之一。其實有很多溝通的書籍,《非暴力溝通》之所以引發了全球創立和平的熱潮,是因為它邏輯清晰,方法巧妙,框架簡單。

馬歇爾把非暴力溝通稱作為愛的語言。在我這三年帶領的讀書會當中,《非暴力溝通》備受好評,重複次數最多的一本書。當你讀完之後,嘗試去練習書中的溝通技巧,你會驚奇發現,這樣神奇而平和的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內在的連線,並且在人際關係當中更真切地感受愛,表達愛。

其實只要轉變溝通方式,你就會發現只要一句話,就會讓長期吸菸的兒子立刻戒菸,或許讓十年不說話的兄弟重新在一個桌上吃飯,或許可以用五分鐘時間從希望得到贊助機構那拿到支援。

書的開頭闡述了四種異化的溝通方式。

你有沒有躺槍?其實大部分人只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語言以及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

舉個例子。當老公回家晚,我會很著急,打電話不接,發簡訊不回,我更焦慮,好不容易人家回了,我們常常不是主動去表達這份擔心和關愛。反過來,劈頭蓋臉一頓罵,發脾氣:“你怎麼這麼晚回來?而且不回訊息?”我們很生氣。

看到了嗎?我們習慣去使用一些暴力的方式拐彎抹角地表達我們的內心。這種方式矇蔽了我們內心最真切的愛意,築起了一道高牆,別人聽不到我們,我們也聽不到別人。老公很有可能是臨時加班,好不容易回到家,終於可以休息,迎來卻是一頓責罵。他的感覺是什麼?他也不爽啊,最後很可能的結果是兩個人吵起來。

但是這場爭吵的背後是什麼?難道不是源於我們的關心和愛意嗎?為了更加形象生動地理解非暴力溝通,馬歇爾找了兩個形象代言人。

一個是長頸鹿,一個是豺狗。所謂的豺狗,就是我們日常的語言模式。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介紹下豺狗長得什麼樣子吧。它是一種比狼體形要小一號的動物,如果你去搜一下豺狗的圖片,你會發現,豺狗的兩隻眼睛,長得非常的聚集,所以它的視野是非常狹窄的。用它來比喻常見的思維方式,那就是眼光短淺,只注重眼前。這種方式很難看到人和人之間的長遠利益和親密感連線。豺狗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性情比較急躁,當別的動物去咬它,攻擊它的時候,它很快就會反咬回去。試想我們生活當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當別人攻擊你的時候,你會立馬像被按到一個按鈕一樣,暴跳如雷,反擊別人。

豺狗的語言方式,典型的評判,攻擊,指責。比如當你愛的人在一起,你希望他陪你,可是他沒有時間。你會認為他不體貼人。那如果他希望你陪他,而你沒有時間,你又會說,他太粘人啦。

如果你想和他溝通,但他說的話你沒聽懂,你會認為,你的表白有問題吧?那如果是你的說話你沒有聽懂,你會認為:是你的聽力有問題嗎?

所以,看到了嗎?豺狗最常見的語言模式就是評判。它總是在評判,要嘛是你有問題,要嘛是我有問題。所以,這也是不對,那也不對。

馬歇爾選擇陸地上心臟最大的長頸鹿作為《非暴力溝通方式》的代言人。成年長頸鹿的心臟有40公斤,相當於一個女孩子的體重。所以呢,非暴力溝通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語言,由心而生的語言方式。另外,長頸鹿還有幾個特點,首先,它非常高,所以它能看到很長遠的那一刻關係,它不會被眼前的矛盾衝突阻礙,阻斷了它與其他人的連線。另外,長頸鹿非常冷靜,它很少受到攻擊。成年長頸鹿很少有天敵的。另外,長頸鹿有非常特別的牙齒,它能夠吃進去很多帶刺的食物。相反,它還能把這些刺轉化為養料。所以呢,非暴力溝通的本質也是一種無需他人改變的力量,我們自己就可以去看到豺狗語言背後的美好。讀出那些攻擊的話語背後的愛意。

下面我來看下,究竟什麼是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馬歇爾提出了四個非暴力溝通的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媽媽可能會對兒子說:“你看你,總是亂扔臭襪子,弄得屋子裡亂七八糟,收起來!”聽到這些話有什麼感覺?孩子會按照媽媽的話去做嗎?

那麼我們嘗試用四個要素改編一下:“寶貝,我看到茶几底下有兩隻髒襪子,書桌上面還有髒衣服,我不太開心,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把髒襪子和衣服全部放進洗衣機裡?這樣也方便我等會去洗。”

如果是這樣,孩子聽起來會舒服多了。因為媽媽表達出她看到的客觀事實以及她因為看到這些事實而產生的感受,接著,提出了她的需要和請求。那這樣一來,孩子也更願意去配合,考慮媽媽的感受和需要,去合作。

關於區分“觀察和評論”,確實是一項需要修煉的功課。

因為一般情況下,我們知道要描述事實,但是脫口而出的,卻還是評判

。比如“你怎麼這麼懶,你總是遲到,你天天玩遊戲”

印度哲學家曾說過這樣的話,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所以,當我們翻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開始練習的時候,我們正在向最高形式的智慧一步步靠近。

說到這,可能有人有疑問:

“那學了非暴力溝通,是否就不能發火?就要溫和輕言細語說話,才叫非暴力溝通呢?”

這個困惑就涉及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含義。“非暴力溝通”的“非”字,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實際上,“非”不代表“不”的意思,如果你把“非暴力溝通”看作是“不要暴力”,實際上無形中就是另一種暴力。

圈媽一直在課堂上強調一句話,那就是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不是為了去除煩惱,不是為了讓我們不去做不好的事情,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地完整,不再分裂。其實只追求光明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認識自己的陰影。所以,僅僅做一個好人不一定活首快樂和自在。我們需要做一個明白的人,完整的人。那這個“非暴力溝通”的“非”就是讓我們活得更明白。(Ring:看到暴力,覺察到自己頭腦中的暴力秀;將其轉化為“愛,需要”)

這個困惑涉及到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充分表達憤怒?實際上傳統表達憤怒的方式就是發脾氣,大吼大叫。的確,這是一種相對暴力的方式,而且還無效。當憤怒時,我們習慣關注行為表面。比如說,“你快把這個放回去”“你這麼搗亂,我怎麼做飯呢?”“你怎麼回來這麼晚?”“你怎麼還在玩電腦遊戲?”

我們跟老公,跟同事,跟孩子生氣時,大都是針對他們當下的某個行為。這個行為沒有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憤怒了。

請你回想下,你在家裡,工作的關係中,是否也有這種情況?當對方作出的行為,我們沒辦法接受時,我們立馬就憤怒了。

但實際上孩子的行為只是一個誘因。一個激發因素。那憤怒的根源在哪裡呢?在於我們的某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比如說,三歲的孩子不停尿褲子。媽媽就發火了,“你怎麼這樣?尿尿時就不能提醒媽媽一下嗎?”

在這裡,我們猜測下,除了憤怒,媽媽的感受還有什麼?其實是煩躁,疲憊,不得不打斷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反反覆覆去給孩子換褲子,洗褲子。

那在這個感受背後,媽媽渴望得到滿足的需要是什麼呢?有可能是輕鬆,不被打擾的空間,或者是希望能夠信任孩子。

所以,非暴力溝通實際上在幫助我們探索,憤怒背後的意義,以及它真實的本質。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問題總是習慣用“內疚”來操控人。所以,我們在潛意識裡總是希望“憤怒”來提醒對方滿足我們的需要。就像剛提到的那位因為尿褲子而發火的媽媽一樣,憤怒的人在內心裡吶喊:“我有需要,求求你來滿足一下我吧。我很無助,我很無奈。”但是呢,表面上是怎麼表現的?是用攻擊性的語言和行為,讓對方感覺到害怕,甚至是反感,想要遠離你,這是不是南轅北轍呢?

有句話說,“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跟自己過不去。”用非暴力溝通視角來看,也的確這樣子。

為什麼我們放不下這種習慣的模式呢?

圈媽在帶領小組討論時,會花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討論這個問題。

有兩層原因,第一層原因是,你想要證明你是對的。第二層原因,證明你是對的,原因又是什麼?想讓對方認錯。好,認錯了還想幹什麼?想讓對方改變,並且要按照你設想方向去改變。當對方按照你設想的方向去改變了,然後呢?你就感覺到舒服了。

掐頭去尾,我們來看這個過程,所以的生氣,都是為了自己舒服啊!但是,效果卻是糟糕。我不舒服,你不舒服,嚴重的話,兩敗俱傷。

所以,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我們看下非暴力溝通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第一,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我們要避免採取行動去懲罰或指責對方。我們只是需要靜靜地先體會自己。接著呢,想想是什麼想法讓我們生氣了,比如說,無意中聽到某人談話之後,我們認為是某個我們特別在意的原因而讓自己遭到排斥,這裡我們就體會到憤怒,然後試著去留意腦海中這些盤旋的想法:“太不公平了,太自私了!”

好,那我們知道了這樣的想法,是一些還沒有滿足的需要引發的。接下來我們去了解自己的需要。比如說,當我把對方當作一個自私懶惰毫不關心自己的人。那有可能我的需要是:接納,尊重 連線。為了充分表達自己,我們需要張開嘴,說出我們的憤怒。

但這時,我們可以用“表達觀察 加感受 加需要”的句式,這樣一來,怒火就被轉化為需要,以及跟需要相連線的感受。

當然,

這樣去表達感受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對我們而言,直接一句話說:“你太自私了!”這會容易得多。所以,我們需要去選擇一下,我們是使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呢?還是容易的習慣模式呢?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整本結構,實際上是三個部分,

如何表達自己,如何傾聽他人,以及如何和自己深入的連線。

那非暴力溝通,如果比喻成一個美麗的蛋糕,那它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就像是做這個蛋糕所需要的水,麵粉,雞蛋和奶油。

當你真的需要這四樣東西來做蛋糕,但是使用這些元素做出來的蛋糕,未必是一個成功的蛋糕。因為它需要適當的比例,以及我們充分的練習。其實,往深地說,非暴力溝通不僅是一種溝通的方法,因為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改變溝通方式,其實要從調整利己的心態和思維方式開始,還要調整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視角,以及尋找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所以,實際上,這些方面才是非暴力溝通最具有挑戰性的部分。

要想學會一種全新的方式去跟人互動,去除那些習慣性的評判,威脅,懲罰,或者獎勵所謂暴力的方法,其實並不容易。但只要我們稍加改變,由此而帶來的良好互動和關係,值得我們付出努力。你願意和我一起開啟這本書,嘗試下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