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有高大的蕨類植物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09-09

現代有高大的蕨類植物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6 回答

最大的蕨類植物,在三亞自然博物館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這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種子植物較低階的一個類群,舊稱“羊齒植物”。蕨類植物出現於志留紀晚期,在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時代繁盛,多為高大喬木,二疊紀以後至三疊紀時,大都滅絕,大量遺體埋入地下形成煤層。現代生存的蕨類植物大部分為草本,少數為木本,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溼熱多雨的地區。我國多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如鐵線蕨、卷柏、貫眾、 腎蕨、滿江紅、鱗木和桫欏等,屬之約12000種,我國約有2600種,多種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藥用(如貫眾、海金沙)或工業用(如石松)。 當你走在野外,看到路邊或林下有一株如拳頭般捲曲的幼葉,或者不經意間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的葉背有許多棕色蟲卵狀的結構(孢子囊群),或者仔細觀察到某種草本植物的葉背(特別是葉柄基部)生有一些棕色披針形的毛狀結構(鱗片),這些植物都是蕨類植物。如果說蕨類植物中最讓人關注的,莫不是作為蕨類植物之冠的桫欏了。 在距今約1。8億萬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但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地球上的桫欏大都罹難,只有極少數在被稱為“避難所”的地方才能追尋到它的蹤影。在海南的尖峰嶺、五指山等熱帶雨林原始林區,就可以看見這些瀕危植物極其稀少的身姿。桫欏名列中國國家一類8種保護植物之首。紐西蘭是桫欏產地之一,桫欏也是紐西蘭的國花,被當地的人們所密切關注並保護著。 桫欏為半陰性樹種,喜溫暖潮溼氣候,喜生長在沖積土中或山谷溪邊林下。桫欏樹形奇特,樹幹似筆筒,樹葉似孔雀尾巴散開,樹幹富含澱粉,是唯一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 高1-6米,胸徑10-20釐米,上部有殘存的葉柄,向下密披交織的不定根。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端和拳卷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鱗片暗棕色,有光澤,狹披針形,先端呈褐棕色剛毛狀,兩側具窄而色淡的齧蝕狀薄邊;葉柄長30-50釐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較淡,連同葉軸和羽軸具刺狀突起,背面兩側各具一條不連續的皮孔線,向上延至葉軸;葉片大,長矩圓形,長1-2米,寬0。4-0。5米,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7一20對,互生,基部一對縮短,長約30釐米,中部羽片長40-50釐米,寬14-18釐米,長矩圓形,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18-20對,基部小羽片稍縮短,中部的長9一12釐米,寬1。2一1。6釐米,披針形,先端漸尖而具長尾,基部寬楔形,無柄或具短柄,羽狀深裂;裂片18-20對,斜展,基部裂片稍縮短,中部的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鐮狀披針形,短尖頭,邊緣具鈍齒;葉脈在葉片上羽狀分叉,基部下側小脈出自中脈的基部;葉紙質,幹後綠色,羽軸、小羽軸和中脈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鱗片。孢子囊群著生於側脈分叉處,靠近中脈,有隔絲,囊託突起,囊群蓋球形,膜質。 化石測年表明,桫欏起源於距今3.6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繁盛於侏羅紀。作為蕨類植物的典型代表,桫欏當時在地球上分佈很廣,莖葉中含有大量澱粉,更適合當時的恐龍享用。桫欏特別喜水怕冷,但到了白堊紀,氣候逐漸變得乾燥和寒冷,生物進入了新的滅絕週期,桫欏這種曾在地球上盛極一時的植物瀕臨絕種,僅倖存於尚儲存著古代氣候特徵的少數熱帶、亞熱帶地區。 如今,想要看到這蕨類植物之冠的話,不妨,走進三亞自然博物館,看看,那遠古時代桫欏的風采!

現代有高大的蕨類植物嗎? 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 1級 2018-11-16 回答

蕨類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階的一門。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為木本。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顯,無性世代佔優勢。通常可分水韭、松葉蕨、石松、木賊和真蕨五綱。共約12000種,大多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多數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藥用(如貫眾)或工業用(如石松)。包括了原始的脈管類,例如蕨類、木賊和石松。這三種植物,有同樣的發展史,都是在泥盆紀開始出現。繁殖過稱中,所有的蕨類植物都需要靜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因此,不容易在整年乾燥的地方或四季變化極大的地點看見它們的蹤跡。 對於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由於植物學家意見不一致,過去常把蕨類植物作為一個門,其下5個綱,即松葉蕨綱、石松綱、水韭綱、木賊綱(楔葉綱)、真蕨綱。前四綱都是小葉型蕨類植物,是一些較原始而古老的蕨類植物,現存在較少。真蕨綱是大型葉蕨類,是最進化的蕨類植物,也是現代極其繁茂的蕨類植物。我國的蕨類植物學家秦仁昌將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將上述5個綱均提升為亞門。 (圖:蕨類植物之冠——桫欏)蕨類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階的一門。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為木本。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顯,無性世代佔優勢。通常可分水韭、松葉蕨、石松、木賊和真蕨五綱。共約12000種,大多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多數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藥用(如貫眾)或工業用(如石松)。包括了原始的脈管類,例如蕨類、木賊和石松。這三種植物,有同樣的發展史,都是在泥盆紀開始出現。繁殖過稱中,所有的蕨類植物都需要靜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因此,不容易在整年乾燥的地方或四季變化極大的地點看見它們的蹤跡。 對於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由於植物學家意見不一致,過去常把蕨類植物作為一個門,其下5個綱,即松葉蕨綱、石松綱、水韭綱、木賊綱(楔葉綱)、真蕨綱。前四綱都是小葉型蕨類植物,是一些較原始而古老的蕨類植物,現存在較少。真蕨綱是大型葉蕨類,是最進化的蕨類植物,也是現代極其繁茂的蕨類植物。我國的蕨類植物學家秦仁昌將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將上述5個綱均提升為亞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