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09-13

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寒江雪晨 16級 2010-05-05 回答

賦是一種有文采、韻節,兼具詩歌與散文形式的作品。後世把這種敷陳其事,,狀物寫志的文體稱為賦。

漢賦的興起,實從《騷》體的楚辭逐漸變化而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深受荀況的《賦篇》和戰國時期策士們縱橫馳騁的遊說之辭的影響。它是適應漢初政治和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一般的所謂漢賦主要是指篇幅較長、狀物敘事的大賦。這種大賦具有鋪張揚厲、排比誇飾的特點,詞藻華麗,音調鏗鏘,句子整齊,多對仗押韻。此外還有一種篇幅較短,偏於寫志抒情的小賦。這種小賦和大賦在表現手法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現實性較強,在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價值。

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影。 10級 2010-05-05 回答

賦是一種文體。

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牛朗織女 14級 2010-05-05 回答

簡介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只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賦是漢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其時代精神的一種文學樣式。它是在遠承《詩經》賦頌傳統,近《楚辭》的基礎上,兼收戰國縱橫之文的鋪張恣意之風和先秦諸子作品的相關因素,最後綜合而成的一種新文體。它與漢代的詩文一起,成就了漢代文學的燦爛與輝煌。

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っ曉風丶對飲 8級 2010-05-05 回答

沒成本。。經過一定的風險勞動。。得到一定的成果。。

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祥雲飄渺 12級 2010-05-05 回答

什麼是賦?

寫了幾篇賦,就有人問我什麼是賦?有人說賦是說明文,有人說賦是有韻的文章,有的人說賦是最好的一種文體……

於賦,我“理論大於實踐”,因為一生一共才寫了五篇賦,所以讀者權當是紙上談兵。

賦,用劉勰的話說:“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詞也。”這是其淵源。這就給賦下了一個定義,它是介於詩和楚詞之間的一種文學樣式。《詩經》在創作手法上講賦、比、興。賦者敷陳其事也,在後來的發展中這樣創作方法分離出來,經過楚詞的拓宇,到了漢朝,終於成了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

賦在發展中分四個階段:漢賦、俳賦、律賦、文賦

一、漢到西晉為漢賦,其最大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極盡誇張之能事,什麼龍肝鳳膽,天宮地闕胡侃一通。而這種誇張顯然源於楚詞。

漢賦另一個特點,也是最重要的特點:諷諫,在極盡誇張中達到對皇帝和王侯們委婉規勸的作用。這一特點又顯然來自《詩經》。這一點顯然是應當繼承和發揚的。劉勰將賦與贊、頌是分開的,賦講諷諫,讚頌只是歌功頌德,按劉勰的觀點,我們今天的許多賦都應歸為贊文、頌文,而不應是賦。

漢和兩晉時的賦在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以四言六言為主,雜有三、五、七言,甚至長句子,還有著散文的痕跡。

二、到了六朝時,賦發展為俳賦,這時的賦幾乎完全是四六句了,而且講究對仗。人們稱這時的賦為駢體文。六朝賦到了晚期,有明顯的詩歌化傾向,這就為唐朝的律賦開了先聲。

三、唐朝時,由於國力強盛,統治者大倡文學,賦被納入科舉應試的體材,於是詩賦大行其道。唐時出現了許多為後世稱道的美文。但是後來,賦更加講究平仄對仗,還規定了韻腳,律賦出現了,律賦對行文限制過於嚴格,近乎文字遊戲,不久就走向了死衚衕,律賦所要求的八韻腳當然也沒成為規矩。

四、文賦。中唐以後,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發起了古文運動,賦開始趨於散文化,人們稱之為文賦。文賦的用韻不大講究,句式不求整齊,除四六句外,散句經常出現。文賦的開山之作應推杜牧的阿房宮賦,代表作應是蘇軾的前赤壁賦。文賦從形式上似乎與漢賦相近,但文賦絕沒有漢賦那樣的過份誇張和賣弄,絕無生冷險峻之詞,而是風格清新自然,有娓娓道來之感,讀之倍感親切。

宋以後賦走向了衰落,但所有的文章中都有四六句的影子,賦成了文章中的點綴,賦的這種音韻美在散文中得以儲存下來。這便是我所知道的賦的脈絡。

由此可見,賦這種文體不像律詩,沒那麼多的清規戒律,儘可以隨便些,要以四六句為主,要有韻。最關鍵是賦要有思想性,發揚“風歸麗則”的優點,即寓意諷諫,文詞講究。但也要“裁剪荑稗,”不要過於追求文章的華美,搞詞藻的堆砌,這樣的賦肯定沒有生命力。

最好的詩句都是最明白如畫的,白居易主張老婆婆都要懂,這叫大俗大雅。最好的賦也應當是這樣。

該是回答什是賦的時候了,那麼什麼是賦?我認為,賦是講諷諫的有韻的散文。不講諷諫的是贊,是頌。

文友們,好賦是一篇篇練寫出來的,賦並不高深,多讀些賦,然後要大膽地拿起筆,你的詩,你的文章已經有了賦的影子,只要你下些功夫就一定能寫出好賦來。

一孔之見,淺薄鄙陋,請方家指正。

解釋一下:什麼是賦? 魚 囧囧 4級 2010-05-05 回答

賦的來源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荀況的《賦片》。最初的詩詞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采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漢賦的體式

即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或稱大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範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賦的特點

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四:內容上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壓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