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讀書筆記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0-29

急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讀書筆記癟屑 2014-08-29

讀書筆記1——《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兩天看完了莎士比亞先生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先說點與文學無關的 我覺得,那個時代的戀愛實在是太早了,要麼就是太盛行戀童癖了。 朱麗葉和羅密歐轟轟烈烈戀愛時,年僅14歲。更絕的是,年輕的伯爵巴里斯,竟然這樣說,比她(指朱麗葉)年輕的富家小姐已經做了幸福的母親。天,不滿14歲就有了孩子,當了母親,而且竟然不是個案,竟是比比皆是。朱麗葉的母親,便坦然承認,生下朱麗葉時,她就是14歲。 再說點與文學有關的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羅嗦,什麼叫肉麻,什麼叫廢話連篇,什麼叫排比氾濫,來看莎翁的劇作吧,一定令您滿意。 舉個例子,設想一個場景,甲問乙,你什麼時候吃中午飯。正常人,一般這麼回答,12:00吧。 按照莎翁的風格,乙會這麼說:“哦,好甲。當榮耀的太陽沿著它照耀的軌跡,來到蒼穹的中心,撒下一天最熱烈的光輝的時候,我,您的好友和最忠心的僕從,將會興奮的拖著飢餓的身軀,來到那可以使我滿足的享用豐盛午餐的地方。” 詞藻確實華麗,字裡行間的感情真的是充沛。我不知道當時的人說話是不是都這樣,反正我以一個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他的話實在是充滿太多我們稱之為“扯淡”的話了。 或許,隨著生活速度的加快,我們也實在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只能言簡意賅,直白對話了。 下面說說我對這個悲劇的看法。 我覺得他們沒能夠私奔實在是導致惡果的重大因素。 明明知道兩家世仇竟然結了婚還不跑路,真是大腦秀逗。 或許會有人說,他們留下,是為了化解兩家的仇恨。 那麼,我認為惡果的製造者將會是說話令人撮火的羅密歐。 為何? 當朱麗葉的表哥泰保爾脫和羅密歐的密友邁邱西奧要決鬥時,羅密歐是這樣和小舅子對話的。 “泰保爾脫:羅密歐,我對你的仇恨使我只能用一個名字稱呼你——你是一個惡賊! 羅密歐:泰保爾脫,我跟你無怨無仇,你這樣無端挑釁,我本來是不能容忍的。可是因為我有必須愛你的理由,所以也不願跟你計較了。我不是惡賊;再見,我看你還不知道我是個什麼人。 泰保爾脫:小子,你冒犯了我,現在可不能用這種花言巧語掩飾過去;趕快回過身子,拔出劍來吧。 羅密歐:我可以鄭重宣告,我從來沒有冒犯過你,而且你想不到我是怎樣愛你,除非你知道了我所以愛你的理由。所以,好凱普萊脫——我尊重這一個姓氏,就像尊重我自己的姓氏一樣——咱們還是講和了吧。 ”結果是,他的密友和泰保爾脫拼得你死我活。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羅密歐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出重要的訊息——他已經和朱麗葉在神父的主持下結為夫妻。 看到此處,我真是連殺了羅密歐的心都有了。等到了他喝下毒藥,我竟然有一絲歡喜,唉,看來現代人真的是受不了唐僧類了。

急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讀書筆記CYOLo5 2014-08-28

對於莎士比亞的這部<羅密歐與朱麗葉>描繪了純潔愛情,轟動了全世界的經典名著,我雖然早有耳聞,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讀卻是最近幾天的事情。帶著一股崇敬的心理,我從頭至尾,詳詳細細,一個字不落地欣賞完畢之後,卻有了一種跟別人不一樣的理解和感觸。 有心人自戲劇的開篇,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羅密歐的初戀情人,並不是朱麗葉,而是一個名為羅瑟琳的女子。文中對羅瑟琳的著墨並不多,只是從羅密歐對班伏里奧的描述中,約略道出了她的美豔不可方物,以及他對於羅瑟琳的愛情。 在此時,羅密歐的心目中,除了羅瑟琳,再也裝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羅瑟琳才是最聖潔,最美麗,最能夠深入他內心的人。他甚至為了羅瑟琳而鬱鬱寡歡,冷落了親人和朋友,並以“她已經立誓割捨愛情,我活著也就等於死去一般。”來答覆班伏里奧,可見他對羅瑟琳的愛有多麼深了。 其後,班伏里奧以凱普萊特家的舞會來誘惑羅密歐,希望羅密歐能夠結識到比羅瑟琳更加美麗,更能令他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奧所料,羅密歐果然一眼相中了朱麗葉,與她一見鍾情,把羅瑟琳忘得了一乾二淨。他驚攝於朱麗葉的美貌,並用這番說辭否定了他曾經對於羅瑟琳的愛情,“我從前的戀愛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見絕世的佳人。” 羅密歐與朱麗葉秘密相見之後,又打算秘密完婚。深知羅密歐感情經歷的神父勞倫斯,指責他喜新厭舊,見異思遷,他以“我現在所愛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個一樣。”來反駁勞倫斯。勞倫斯為了讓蒙太古與凱普萊特兩家,能夠因為兒女結盟,而冰釋前嫌,重修舊好,最終主持了他們二人的婚禮。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雖然非常真摯感人,也確實至死都忠誠於對方。可是,他們當初相互之間並不瞭解,只是單憑一張美麗的容顏,便輕易將愛情拋灑。這種草率的態度,即便他們最終有了完美的結局,能否幸福到永遠,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就如童話故事一樣,公主和王子總是在結合在一起後,嘎然而止,是同一個道理。愛情,浪漫和美麗,總是經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驗,故事如果繼續下去,恐怕會令所有的人都為之失望和意外。 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悲劇,跟他們的不夠冷靜,過於衝動,缺乏生活的閱歷,脫不開干係。倘若他們不是那麼急於殉情,不是那麼急切地想要相伴終身,一切都將是另外一個結局。或許這就是戲劇的藝術效果吧,非我這等俗人能夠欣賞。 除了他們的感情外,對於劇中的搏殺與死亡,我也認為過於誇張和倉促了,完全不把人命當回事。他們說動手就動手,說死亡就一命嗚呼,給人一種草菅人命,人命薄如紙的感覺。或許這又是戲劇的另一個效果,是我班門弄斧,在亂髮感悟,但我讀完之後,確實是這麼一種感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