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袁杖,馬嵬李商隱同名《馬嵬》,兩首作品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2-20

馬嵬袁杖,馬嵬李商隱同名《馬嵬》,兩首作品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喬木查 推薦於2017-11-22

李商隱的兩首《馬嵬》:

【其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袁枚的《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兩者的《馬嵬》詩比較起來,是不是有如下特點:

1、李商隱的詩,隱諱地諷刺了唐玄宗作為君王保不住愛妃。但袁枚的詩,則說民間的夫妻別離要比君王的夫妻別離更動人。

2、李商隱的詩重在描繪馬嵬坡的別離場景,手法為“賦”。而袁枚的詩直接對比君王的夫妻離別與民間的夫妻離別,手法為“比”。

3、李商隱善用典故,可稱用典大師,但兩首馬嵬詩卻用典不多。袁枚的四句短詩,連續用了四個典故,生動、感人。

馬嵬袁杖,馬嵬李商隱同名《馬嵬》,兩首作品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無心_依舊 2016-05-03

原文:

馬嵬   作者: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馬嵬二首  作者:李商隱

其一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

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袁枚《馬嵬》

思想感情:這首詩將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前兩句表現了詩人對下層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後兩句揭露了社會上的種種不幸迫使諸多夫妻不能團圓的現實。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

分析: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裡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後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後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李商隱《馬嵬二首》

思想感情:李商隱的《馬嵬二首》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貴妃 )故事為抒情物件,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分析:

第一首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唐天寶十四年(755年),東平郡王、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叛亂。范陽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屬燕國、冀州。“冀馬燕犀動地來”即是說此事件。逃難路上,六軍威迫唐玄宗下令縊死了“紅粉”楊玉環。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鬱而死。詩人對荒淫誤國者含有痛恨心理,但當他面對兩個生死分離的情侶的時候,儘管知道他們誤國誤民,心中卻生出了惻隱之心。

第二首寫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鋒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開頭夾敘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說,而用“徒聞”加以否定。“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婦關係,卻已分明結束了。怎麼結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聯用宮廷中的“雞人報曉籌”反襯馬嵬驛的“虎旅鳴宵柝”,而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已躍然紙上。

第三聯從對比的角度繼續寫李、楊的愛情悲劇。那一天,禁軍不起程,終於逼迫唐玄宗賜楊貴妃縊死。而此前唐玄宗和楊貴妃還山盟海誓,願世世為夫婦,並切曾嘲笑過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次呢!寫法上有很大的跳躍性,但在內容上卻有因果的聯絡。正因為唐玄宗昔日的沉溺女色、廢政誤國,才帶來“六軍駐馬”逼迫其賜貴妃自縊,才有後來的悲劇結果。“此日”“當時”的強烈對比,使唐玄宗的始亂終棄受到了無情的鞭撻。

尾聯:“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以對比手法和反詰語氣作結,寄託感慨,點明題旨,警醒後世,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玄宗貴為天子卻不得不賜死寵妃,而平民百姓盧家夫婿,卻能與莫愁女白頭偕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語言雖直白了些,表達出來的情至深至痛,鞭撻有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