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取勝的原因,又埋下了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呢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2-12-02

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取勝的原因,又埋下了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呢kvtlkvtl2015-08-24

赤壁之戰也是

按式抓件控汽線注害班器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只不過這回曹操變成了失敗的強者。公

來自

元208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

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

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

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

360問答

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

格局。赤壁之戰是

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

江河作戰,也是孫、曹

、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曹操之所以會遭受慘敗,主要在於:

1。軍事

錯誤:勞師遠征、水土不服

、舍長取短(不習水戰的北

方軍以水戰方式戰鬥)、軍

心不一(相當一部分士兵是降來的)。

2。 戰鬥思想準備

不足。曹操在戰鬥之前就已

經開始盤算勝利後在江東如何享樂,完全可以說明他驕傲

、輕敵、匆忙出擊,想一口吞下

江東,對戰鬥的結果過分自信,有著這樣輕浮的心態導致了他在赤壁之戰中全線敗北。

晉代史學家習鑿齒就指出是曹

操一時的驕傲自滿而招致赤

壁之敗:“昔齊桓一

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數十

年之內,而棄之於

俯仰之頃,豈不惜乎!”

3。 戰略錯誤。時機並不成熟,此

戰不應該打。賈詡曾進言,

希望曹操休養生息,

慢量爭並

可做到“不戰而令江東

針快糧思擊現兩收蘇章

稱臣”,而曹操不聽,非要去打。當代學者從“經濟均衡論”的視角,提出曹操當時統一的條件尚不成熟,因為“長江流域上下游幾個區域的封建經濟,發展到了勉強可以自給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給南方孫、劉的割據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同一時期北方的國家則

由於受到割據混戰的嚴重摧殘,

無力消滅南方的國家,以統一

例貨著請示白收憲宣

中國”。

4。天災。一是風,正當東吳軍發起火攻時,大冬天突然颳起東南大風,風助火

照村假觀

威,正好燒了處於江北的兵船;二是霧,《英雄記

》雲:“曹公赤壁敗,行至雲夢

大澤中,遇大霧,

迷失道路”這雖然不是

直接的敗因,但也造成了不利;三是疾疫,據今人考證,是血吸蟲病。《三國志·周瑜傳》雲:“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

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

軍敗退,引次江北。”沒

等交戰,就已病倒,當然只

有敗退。《三國志

剛圓職觀配秋尼完境

·?武帝紀》雲:“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夫輪的與都慢審置歲想養

。”不僅病了,而

核主士均抓復環的方

且還死了不少,這就更說明這次疾疫是這次失敗的重要原

因。

5。 從當時的戰略角

度考慮,曹操之所

以在赤壁慘敗,進而丟掉幾乎整個荊州,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及時攻擊

屯駐於夏口的劉備殘餘勢

力,促成了處於弱勢的孫、

劉之間的聯盟,並以夏口為據點

向曹軍發起反攻。可以說,忽視夏口的重要戰略地位是曹操的

戰略失誤,並直接導致了

赤壁慘敗。

夏口為荊

、揚二州戰略要地,既是江漢平原

順流東出的大門,又是東南揚州溯江西攻必奪之要塞。

赤壁之戰,曹操若於孫劉聯

盟之前佔據夏口,

露蛋特自厚新

便可沿江直下,直接威脅江東政權;即使在夏口以東為東吳水師擊敗,亦可退守夏口,轉攻

為守,依然可以保全

整個荊州。荊州“北據

煤果誤亂遊蘭候想根

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若佔有荊州,則可以西攻劉璋,東迫孫權,曹操仍有統一全國的資本。可以說,錯失夏口一地,曹操由此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時機。

孫權、劉備兩家若不合夥,那肯定就是誰搶的

誰得,若有不服,可以再

打,最終,還是誰搶的誰得。

耐宜

現矛盾的原因

而一旦

羅右甚畫下理傳形魯界

合夥,就得按股分成:

1。 以出資多少論:孫權3萬佔60%

計夫西持天舉

為大股東,劉備2萬佔40

%為小股東。

2。 以貢獻大小論:擊破曹

操是周瑜、黃蓋的功,那

個諸葛亮借東風是假的,沒有的事。所以“破敵”的份額純粹是孫家的,劉家沒有。破敵之後,“殺敵”的份額兩家都有。因此:

孫家貢獻50%(破敵)+20或25%(殺敵)=70或75%

劉家貢獻0(破敵)+25或30%(殺敵)=25

或30%

所以,全部利潤6個地盤按平均原則分,孫家得4個,劉家

得2個,是一個比較合

理的價位,雙方都可以

接受的價位。而孫權

利用談判優勢掐住諸葛亮狠宰

了一把,他要求一家獨得全部

,劉備不得,只是可以借用。諸葛

亮做出讓步,也答應了。

因此

項思出菜舊做殺界雖機氣

,“孫權全部獨得,劉備

歷延科

可以借用”就是一個經過協商後的“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合理價位”。

而現在既成的事實是:孫家只得了1個半,後縮水為1個,劉家得了4個半,後膨脹為5個。你叫劉備再拿3個出來,劉備是傻子嗎?劉備希望得到的是全部,5個還嫌少了。你不同意嗎?不同意那就只有採用不同意的辦法來解決。

於是,分配利潤的標準就有了2個:

1。 按原先的合同分。

2。 按現在的實力分。

以現在的實力來看,在爭利潤的範圍內,劉備佔據了絕對優勢。

赤壁之戰中,荊州的主要兵力都被曹操報銷了。曹操和周瑜打仗,其實真正受損失的是荊州本土勢力,曹操的嫡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等於說,把劉備以前的勁敵劉琮、蔡瑁這一派的本土勢力都消滅了。

剩下的荊州人願意選擇誰呢?曹操、孫權都是荊州的敵人,只有劉琦、劉備他們才是荊州真正的主人。一聽說曹操敗了,荊州人都望風歸順劉備、劉琦,隊伍迅速就膨脹起來了。這是必然的。

劉備在荊州收買人心七八年之久,那可不是白乾的。當劉備和周瑜都來搶荊州的時候,荊州人存在兩個選擇,他們當然願意選擇劉備!

如果按原先的合同分,劉備不划算。如果按現在的實力分,那就要打,孫權不划算。於是,糾紛就產生了。

這種糾紛,可以確定:無解。至少在短時間內無解。

也就是說,雙方在這次合作中所產生的糾紛,是不可避免的,難於調和的。許多書中講吳蜀矛盾是因為某某人不配合聯盟、製造矛盾、加深裂痕,等等,都不是主要原因。無論你怎樣配合,矛盾都不會消除,因為這個答案本身就是無解的。

根源就是:分配利潤的標準有2個。

有2個標準,就是沒有標準。你要依你說的,我要依我說的。那就是說不攏的。矛盾就是從這個地方出來的,後面無論有沒有人破壞聯盟,矛盾都是存在的。

開始的時候,劉備保命要緊,孫權提任何條件他都答應,現在有實力了,劉備當然要反悔。

現在的局面是:雙方都有條件或理由獲取全部利潤,並且一定是誰讓步誰吃虧。劉備已經明瞭牌:“我的利潤太少了!我要全部的利潤!你把周瑜搶的那塊地盤也讓給我!”

在打敗曹操之後,劉備只有一個任務:搶地盤!先搶了4個半,後來弄到了5個,現在第6個他全部都要!那麼,孫權又該怎麼辦呢?

曹操回到北方,並沒有急於反撲,而是坐山觀虎鬥。他深知人性的弱點,當利潤出現的時候,合夥人就會拔刀相向,反目成仇。等他兩家斗的頭破血流之時,他再出來坐收漁人之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