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7-12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阿沾z 2019-04-15

有一天,王羲之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個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現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裡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後天勤學苦練而得來的。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已被當作真跡看待。由於年代久遠,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跡一樣,對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斷。

有稱為宋摹的,也有疑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則定為唐摹。它著錄極多,並一再被刻入各種叢帖中,元以後的公私藏印及流傳歷歷可考與可靠,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王羲之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金果6333 2019-03-14

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字號逸少,是東晉書法家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在他父親枕下的前代的《筆說》,他偷來讀。父親說:“你為什麼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東西?”

王羲之卻笑著不回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嗎?”父看他年紀還小,擔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訴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教你書法。”

王羲之跪了下來說:“就讓孩兒看看這書吧,長大再看就耽誤了孩兒幼年的美好才華與發展了。“父親很高興,於是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王羲之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

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看過用筆訣竅,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名聲一定超過我。”

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

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刻者驚歎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後“入木三分”成為成語,比喻書法功力好或分析問題透徹。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入木三分,讀音:rùmùsānfēn,漢語成語;釋義: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出處: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羲之。

出處: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意思是: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1釐米) 深。

示例:那位作家把筆下的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同義詞:

1、力透紙背

力透紙背是一個成語,讀音是拼音lì tòu zhǐ bèi,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

出自:清·趙翼《甌北詩千方百計·陸放翁詩》卷六:“(陸游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示例:我們中國有個成語叫力透紙背,表達的就是這種境界吧。

2、鐵畫銀鉤

鐵畫銀鉤是一個成語,讀音是tiě huà yín gōu,形容書法家運筆,其點畫剛健柔美。

出自:聞一多《春之首章》:“上面塗了些僧懷素的鐵畫銀鉤的草書。”

示例:字閃閃發光,鐵畫銀鉤、剛勁非凡。

入木三分反義詞:

略見一斑,拼音lüè jiàn yī bān,漢語成語,是指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況。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8回:“諸如此類,雖未得其皮毛,也就略見一斑了。”

示例:文章雖然不長,也未必精粹,但也足可略見一斑了。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熱愛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2019-03-14

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刻者驚歎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擴充套件資料

入木三分,讀音:rùmùsānfēn,漢語成語;釋義: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對聯: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鄭板橋

同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歇後語:錘子打釘子——入木三分;啄木鳥啄樹——入木三分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入木三分

百度百科-王羲之 (東晉時期書法家)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兩個小寶貝呀 2021-01-11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成語“入木三分”:

意思是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說的就是王羲之的書法之絕:

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歎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總結: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型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所以說,像我們日常練習毛筆字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習慣是不能成功的。要想成功,必然要持之以恆!刻苦努力!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白雪落心 2019-11-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