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蘿茶】誰整理一下古時候人們對松蘿茶的評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7-16

【松蘿茶】誰整理一下古時候人們對松蘿茶的評價?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12-16

整理了一下,關於松蘿茶由來傳說及歷史記載如下:

由來傳說:

明太祖洪武年間,松蘿山的讓福寺香火極盛,有大小僧眾四十餘人。讓福寺同其他各地名寺不一樣,它的門前不是端坐兩隻石獅子,而是露天擺了兩隻大水缸。這兩隻缸,還不知是哪年哪月擺的。由於年代久遠,缸裡綠萍長得逗人,水的顏色也綠如翡翠。蘇杭一帶官員、財主、商人經常朝山進香,看到這兩隻缸裡的綠萍,都噴噴稱讚不已。

有一年,一個外地香客在廟前看到這兩隻水缸,不停地打量,足足端詳了一兩個時辰。爾後,徑直走進廟堂,對老和尚鞠了個躬,說:“方丈,鄙人看到貴寺有對寶貝,願以重金購買。萬望方丈割愛方便。”

老和尚一聽,覺得很奇怪:自己廟裡哪有這麼值錢的寶貝?便問:“檀越所說,不知指啥?”

香客說:“就是廟門前那對水缸。”

“啊!”老和尚如夢初醒,連連說,“是的,是的,年代久遠,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難得可貴。阿彌陀佛,難得可貴。”

當下,兩人便議定價為三百兩黃金。三日後,由香客帶人來取。

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人偷去,就吩咐全廟大小僧人一齊動手,將滿缸綠水倒盡,洗刷乾淨,搬藏到廟內。

三天後,香客來了。一看到被洗刷乾淨的兩隻缸,連連搖頭嘆惜:“可惜啊,可惜啊!寶氣已淨,沒用啦!”

老和尚不想自己反而幫了個倒忙,十分後悔,只得合掌念著:“阿彌陀佛。”

老和尚正在懊悔之中,已經走出廟門的香客又迴轉身來,對老和尚說:“老方丈,你不要急,寶氣還在你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棵,便能長出一種神奇的茶葉。它呀,‘三盞能解乾杯醉’啊!”

老和尚聽了喜形於色,連連作揖說:“謝檀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後來,老和尚便在那裡種上茶棵,果然,長成一片與眾不同的茶園來。老和尚便把它作為讓福寺的香茶,起名為“松蘿茶”’一代一代往下傳。

兩百年後,至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到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凡是到寺裡來的人,方丈都賜贈一包松蘿茶,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二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者研碎吞服,二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傷寒痢疾的流行。

松蘿茶成了靈丹妙藥,一時聲名大噪,蜚聲天下。

古書記載:

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記述。明代謝肇浙雲:“今茶之上者,松蘿也,虎丘也,羅岕也,龍井也,陽羨也,天池也。”清代冒襄《岕茶匯抄》雲:“計可與羅岕敵者,唯松蘿耳。”清代江澄雲《素壺便錄》中亦云:“茶以松蘿為勝,亦緣松蘿山秀異之故。山在休寧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巒攢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錯之間,故清而不瘠,清則氣香,不瘠則味腴。而製法復精,故勝若地處產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寧之松蘿,謂出諸茶之上,夫松蘿妙矣。”清代吳嘉紀在《松蘿茶歌》中有“松蘿山中嫩葉蔭,卷綠焙鮮處處同”之句,讚譽松蘿茶品質。

明代聞龍《茶箋》記載:“茶初摘時,須揀去枝梗老葉,惟取嫩葉,又須去尖與柄,恐其易焦,此松蘿法也。炒時須一人從旁扇之,以祛熱氣,否則色香味俱減。予所親試,扇者色翠。令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鐺,文火炒幹入焙。蓋揉則其津上浮,點時香味易出。”

在《秋燈叢話》一書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北人賈某,貿易江南,善食豬首,兼數人之量。有精於歧黃者見之,問其僕曰:‘每餐如是,有十餘年矣。’醫者曰:‘疾將作,凡醫不能治也。’候其歸,尾之北上,將為奇貨,久之無恙。復細詢前僕,曰:‘主人食後,必滿飲松蘿數甌。’醫者爽然曰:‘此毒惟松蘿可解。’然後而返。”

《本經蓬源》雲:“徽州松蘿,專於化食。”

吳興錢宋和《惠小綸》雲:“病後大便不通,用松蘿茶三錢,米白糖半盅,先煎滾,入水碗半,用茶葉煎至一碗服之,即通,神效。”《梁氏集驗》雲:“治頑瘡不收口,或觸穢不收口,上好松蘿茶一撮,先水漱口,將茶葉嚼爛,敷瘡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好人參細末攔油胭脂塗在瘡上,二三日即愈。”1930年趙公尚編著的《中藥大辭典》記載:“松蘿茶產地徽州,功用:消積、滯油膩,消火,下氣,降痰。”

明代馮時可《茶錄》記述:“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茶,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後於徽之松蘿結庵,採諸山茶於庵焙制,遠邇爭市,價倏翔湧。人因稱松蘿茶,實非松蘿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氣甚香,味更清,然於虎丘,能稱仲,不能伯也”。《歙縣誌》寫道:“舊志載明隆慶間,僧大方住休之松蘿山,製法精妙,郡邑師其法,因稱茶曰松蘿,……”《休寧縣誌》載:“邑之鎮山曰松蘿,遠麓為琅源,多種茶,僧得吳人郭第製法,遂名松蘿,名噪一時。茶因踴貴,僧賈利還俗,人去名存。士客索名松蘿,司牧無以應,徒使市肆偽售”。

沉船事件:

清乾隆十年(1745年),哥德堡號裝載著700噸茶葉、瓷器中國貨品,歷時8個月遠航,商船在即將到達離哥德堡港時,船頭觸礁隨即沉沒,370噸茶葉共2000多隻茶箱浸沒海底。

1984年,“哥德堡號”船被打撈上岸,從船中清理出被泥淖封埋了240年的一批瓷器和370噸乾隆時期的茶葉;令人吃驚的是,茶葉色味尚存,泡飲居然還有淡淡的香味。經專家考證,這些茶葉為清乾隆時期中國出口的松蘿茶。

另外你也可以去買包【王光熙】松蘿茶來感受下,對寫論文也應該有幫助的吧!

【松蘿茶】誰整理一下古時候人們對松蘿茶的評價?芳頭子 2013-08-28

松蘿茶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創於明初,松蘿茶產於安徽休寧城北的15千米的松蘿山,山高882米,與琅源山、金佛山、天保山相連。山勢險峻,石壁懸空,峰巒聳秀,松蘿交映,蜿蜒數里,風景秀麗。唐時松蘿山有松蘿庵。茶園多分佈在該山600-700米之間。此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雲霧瀰漫,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所長茶樹稱“松蘿種”,樹勢較大,葉片肥厚,芽葉壯實,濃綠柔嫩,茸毛顯露,是加工松蘿茶的上好原料。

唐時松蘿山有松蘿庵。茶園多分佈在該山600-700米之間。此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雲霧瀰漫,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所長茶樹稱“松蘿種”,樹勢較大,葉片肥厚,芽葉壯實,濃綠柔嫩,茸毛顯露,是加工松蘿茶的上好原料。 松蘿茶古今聞名。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記述。明代謝肇浙雲:“今茶之上者,松蘿也,虎丘也,羅岕也,龍井也,陽羨也,天池也。”清代冒襄<岕茶匯抄> 雲:“計可與羅岕敵者,唯松蘿耳。”清代江澄雲<素壺便錄> 中亦云:“茶以松蘿為勝,亦緣松蘿山秀異之故。山在休寧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巒攢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錯之間,故清而不瘠,清則氣香,不瘠則味腴。而製法復精,故勝若地處產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寧之松蘿,謂出諸茶之上,夫松蘿妙矣。”清代吳嘉紀在<松蘿茶歌> 中有“松蘿山中嫩葉蔭,卷綠焙鮮處處同”之句,讚譽松蘿茶品質。

茶史追溯

松蘿山在唐朝就有產茶的記載,而松蘿茶的盛名遠播是在明代。明代馮時可的<茶錄>記載:“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萊最為時尚。…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氣甚香,味更清,然於虎丘,能稱仲,不能伯也”。明代,飲松蘿茶已成為一種時尚,因其香味比虎丘茶好,故而愛者甚眾。 茶詩為證

題畫

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松蘿茶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卷勻壯,色澤綠潤,香氣高爽,滋味濃厚,帶有橄欖香味,湯色綠明,葉底綠嫩。飲後令人神馳心怡,古人有“松蘿香氣蓋龍井”之讚辭。喝過鬆蘿茶的人都知道,初喝頭幾口稍有苦澀的感覺,但是,仔細品嚐,甘甜醇和,這是茶葉中罕見的橄欖風味。松蘿茶區別於其他名茶的顯著特點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

松蘿茶歷史悠久,在明代已盛名遠播。明代許次紓《茶疏》記載:“若歙之松蘿,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濃郁,……”明代沈周《書芥茶別論後》中有“新安之松蘿”的記載。新安和歙州都為當時的郡名,後世因以新安作為歙州、徽州所轄地的別稱。明代徐渭《刻徐文長先生秘集》中,將松蘿茶列為當時三十種名茶之一。

明代馮時可《茶錄》記述:“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茶,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後於徽之松蘿結庵,採諸山茶於庵焙制,遠邇爭市,價倏翔湧。人因稱松蘿茶,實非松蘿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氣甚香,味更清,然於虎丘,能稱仲,不能伯也”。明代飲松蘿茶已成時尚,其香味比虎丘茶、天池茶好,在市場上競爭力強,價格看漲,同時也出現了不是松蘿山所產的假松蘿茶。

《歙縣誌》寫道:“舊志載明隆慶間,僧大方住休之松蘿山,製法精妙,郡邑師其法,因稱茶曰松蘿,……”歙縣茶有的雖“本軼松蘿上”,因系仿松蘿製法,也概名松蘿茶。例如當時歙縣的紫霞山茶,可稱為“最上品”,也稱為松蘿茶。與松蘿山毗鄰的歙縣北源茶,又稱為北源松蘿,以享其名也。清代乾隆間《婺源縣誌》也有類似的記載:“茶,常品為多。其雲松蘿茶者稱佳品。……松蘿山在休邑,借名耳”。婺源綠茶久享盛名,也借用松蘿茶名,稱婺源松蘿。

《休寧縣誌》載:“邑之鎮山曰松蘿,遠麓為琅源,多種茶,僧得吳人郭第製法,遂名松蘿,名噪一時。茶因踴貴,僧賈利還俗,人去名存。士客索名松蘿,司牧無以應,徒使市肆偽售”。琅源山僧人,仿松蘿茶製法,所以琅源山的茶葉也叫松蘿茶,又稱琅源松蘿。因為茶價好,僧人棄佛事經營茶葉去了,其因“賈利”也。一些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要松蘿茶,當地掌管松蘿茶的官員“無以應求”,因此市場上出現假松蘿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