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勳和爵是如何區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9-14

唐朝的勳和爵是如何區分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7-11-28

爵,是封給貴族或功臣的名位,是表示社會地位和待遇的一種尊號。爵位起源很早,《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爵的等級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如唐代的爵就分為九等:王、郡王嗣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爵位是與品掛鉤的,如唐代的“王”為正一品,開國縣男為從五品上。爵都有相應的食邑,這是其他品秩中所沒有的待遇。

勳,是授與有功者的稱號,沒有實際職務。此稱號起於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稱為勳官,歷代沿襲,至清廢除。勳大多授予有軍功的武官,可向上升遷,稱為“轉官”。勳也是與品掛鉤的。隋代的勳定為十一等,唐代定勳官為十二等,即“十二轉”,最高者為十二轉,號為“上柱國”,相當於正二品。可見,勳近似於今天部隊的“軍銜”,是與職務脫鉤的一種級別標誌。

唐朝的勳和爵是如何區分匿名使用者 2013-06-19

中國古代的爵位是是公 侯 伯 子 男 勳 勳是爵位的一種

唐朝的勳和爵是如何區分匿名使用者 2013-06-19

簡單說,勳是因功而賜,爵是門蔭而來

唐朝的勳和爵是如何區分匿名使用者 2013-06-19

唐代的官階,可分為四種:職事官、散官、勳官和爵號,其中散官、勳官和爵號都無兼官,只有職事官都並帶散官、勳官和爵號的。所謂的「勳官」源自北周、北齊時,因戰事頻繁,所以授勳官以酬庸有功的戰士。北周時,勳官共有十一級,隋朝亦然。至唐高祖初年,訂勳官為十二等,這十二個等級是: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其官品頗高,起正二品,至從七品。又,勳官中的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是可以襲爵的。不過,唐代勳官的來源已經不僅限於軍功而已,另外還有色役人賜勳改轉和以貨買勳等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