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張關於心理健康的手抄報怎麼做?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書法
  • 2021-09-04

做一張關於心理健康的手抄報怎麼做? 匿名使用者 9級 2009-06-17 回答

主題名:放下心靈的負重

素材:人一到了青春期,就開始喜歡琢磨自己的長相,對自己品頭論足起來。可這一“品”一“論”,便引出許多少男少女的無限煩惱。

劉婷今年剛滿15歲,恐怕現在跟她最親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鏡子。每天只要一有空,準把小鏡子拿出來仔細端詳一番。劉婷長得並不難看,起先她也是抱著一種自我欣賞的態度來照鏡子的。不過日子一久,她開始對自己的相貌“橫挑鼻子豎挑眼”起來。她發現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過小了,而嘴巴又太大……這樣每日照鏡子不是孤“相”自賞而是自憐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遺傳給了自己,讓自己無“臉”見人。為此,心中總升起一陣陣的惆悵……

劉婷這樣的事例在青少年中並不少見。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認識自我並急於肯定自我的人生階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們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方面,這一點常常被成人所忽視。他們覺得自己的外貌幾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徵,直接關係著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地位與尊嚴,因此容不得半點“差錯”。於是,他們開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倍加關注自己的長相、身材和面板,她們特別愛照鏡子,不是嫌自己鼻樑太低,就是嫌自己額頭太窄,對於發胖更是有一種病態的感受。而男孩經常憂慮不安的,是他們認為自己的身材不夠高大,臉上長皰及體重超重等。尤其是他們把身材高大與男子漢的形象聯絡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著強烈的自卑感。這一切都是青春期所特有的“體態意識”的煩惱,它幾乎都是秘而不宣的。

美國20世紀初著名的心理學家馬爾茲曾指出:青少年對外表所產生的煩惱,其心理障礙大都是在腦子裡存在著一種“幻想式的醜陋”。據他對美國中學的學生所做的調查表明,約有90%的人對於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滿。這說明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較高。特別是一部分青少年,總以一種極度挑剔的目光來審視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點“醜”加以無限地誇大。

人在相貌的問題上,極易受自我暗示的影響。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點不對勁,以後就會越看越不對勁,如此將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李芳是個上高三的女孩,剛上初中時她隱隱地覺得自己的鼻子有點“扁”(實際上相當正常),從此她的鼻子就開始不得安寧了。每天一有空就要照照鼻子,越照越覺得自己的鼻子有“問題”。於是她自我發明了簡易的“隆鼻術”——用手反覆地捏鼻子,她是上課捏、下課也捏,就這樣整整捏了6年。結果本來一個挺美的小姑娘被捏得鼻子不是“鼻子”——捏得發腫發炎了。

確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擁有健康心理和快樂生活的關鍵。因此對外貌不妨坦然地自我悅納,即以積極、讚賞的態度來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並設法消除各種附加於上的“不良資訊”,做到不聽、不信、不製造。一句話,不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只有在心理上承認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條件”,才能進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歡自己,讓自己透出生機勃勃的青春美來。每一個正為自己的外貌而苦惱的少男少女,都請記住本文的標題:“別跟自己的長相過不去!”

若是說,松樹貴在堅強,春梅美在高潔,在推崇、讚賞它們時,自然忘不了我們與之心心相應、息息相通的翠竹。她“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上述聯語,並非是翠竹的自報家門或招商廣告,而是人與翠竹的長期相處中,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與穎悟,是物我之間激出的德性品評。 是啊,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皓月當空,清暉似霜;晚風輕拂,如漾水波,漫步在涼爽閒庭中的你,深深融入眼前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場景中——翠竹的剪影拾階而上,若綠若墨抑或遊移於墨、綠兩者間的竹枝翠葉,婆娑起舞,婀娜多姿。亦真亦幻,浮想聯翩。挺拔勁節的翠竹,既有松虛懷若谷的風範、梅傲雪綻放的鐵骨,又具蘭春色永葆的貞潔、菊凌霜銘志的品格。似乎是上蒼為人們提供的道德楷模。由翠竹的襟懷、勁節、清雋、自勵等卓越的秉性,進而效仿、磨鍊、修養至做人的最高境界。白樂天就曾以翠竹的本固,固以樹德,性直,直以立身,心空,空以體道,節貞,貞以勵志諸側面,精闢論述“竹似賢,何哉?”的一番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正是這樣。翠竹的美,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當我們面對一個客觀物件時,先是視覺的形象、色彩,進而到思維的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反映、思索的演程序序。比如說,翠竹的葉片色如碧玉、四季常青,比起秋風蕭瑟,寒來葉落的草木,欺冰傲雪、不畏強暴的形象就卓然而立;翠竹的枝杆剛勁堅韌,軒昂挺立,比之隨風依偎的楊柳、傲立牆頭的蘆葦,其堅貞執著的秉性自是卓爾不凡;翠竹的身軀粗細有節,凝神筆挺,比之波濤中漂泊的浮萍、風雨中俯首的茅草,剛直不阿、寧折不彎的風範十分鮮明;翠竹的一生紮根大地,不問肥瘠,需求少之又少,奉獻多之又多,堪稱是淡泊寡慾,鞠躬盡瘁的君子。作為人,也有面對風雨霜雪,兇殘暴虐的境遇,也有春風得意、居功自傲的時刻,也有腳跟不穩、隨波逐流日子,也有追求名利、貪圖安逸的慾念。在翠竹面前能不深而思之、自勵仿效嗎?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向動物、植物學習,效仿,並不是什麼低賤與恥辱。科技領域的仿生學,早已開了難以計數的先例。古人以及革命先輩在這方面也為我們作出了典範。 蘇東坡的愛竹早已聞名於世,可以說翠竹伴隨著他的人生。自“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的抱負,到歲月漫漫流向“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的安閒,面對消逝中的感嘆“累盡無可言,風來竹自嘯”的淡定,蹣跚而至“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的超脫,內心的感悟跌宕多變,始終如一的是他的曠達胸襟,剛直秉性以及他對翠竹的喜愛。 楊州八怪知名度之最高的鄭板橋,十二年的縣令,罷官後靠賣畫為生,嫁女時竟無錢置辦妝奩,“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在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官場中,能有如此操守,確實是不同凡響。從中不難難感悟翠竹的“任爾時人仰面看”的挺拔高潔,耿介超凡! 方誌敏烈士最為典型,他自撰對聯掛於臥室以自勉:“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甚至自己的兒女也以松、竹、梅、蘭命名,足見竹子在他內心中是何等的地位。 古今那麼多獻給翠竹的讚美詩,不正是人們藉助心靈之弦,彈奏的感悟之歌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