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玄奘法師取回的 是哪一種呢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09-21

請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玄奘法師取回的 是哪一種呢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9 回答

玄奘法師取回是大乘佛法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稱“小乘”,梵文音譯“希那衍那”。今學術界沿用之,已無貶義。亦稱“二乘”,及“聲聞乘”、“緣覺乘”。其主要經典是後來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經、律、論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國曾相當流行,中國最早流行的禪數學以及此後的[田比]曇學、成實學、俱舍學等,均屬小乘類。中國的律學和唐代創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為依據。現小乘佛教主要流行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南亞及東南亞各國,他們自稱“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稱號。中國雲南上座部佛教,也屬於這個系統。

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逝世後,佛教內部由於對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有不同的理解和闡發,先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時期的先後,可歸納為大乘和小乘兩大基本派別。

“乘”是梵文yana(音讀“衍那”)的意譯,指運載工具,比喻佛法濟渡眾生,象舟,車能載人由此達彼一樣。“小乘”(Hinayana ,音讀“希那衍那”),原為大乘佛教(Mahayana,音讀“摩訶衍那”)出現後(約公元一世紀左右),對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紀至四世紀時期,釋迦牟尼及其三、四傳弟子時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一世紀時期上座部、大眾部各部派佛教)的貶稱,而“大乘”則為該派對自己的褒譽。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各國,所傳為小乘系統佛教,但至今他們自稱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稱號。現行一般佛教史著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稱謂,則並不寓有褒貶之意。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主要可以從信仰修證和教理義學兩個方面來考察。

首先,從信仰修證方面來說,小乘部派佛教奉釋迦牟尼為教主,認為現世界只能有一個佛,即釋迦牟尼,不能同時有兩個佛。信仰者透過“八正道”等宗教道德修養,可以達到阿羅漢果(斷盡三界煩惱,超脫生死輪迴)和辟支佛果(觀悟十二因緣而得道),然不能成佛。大乘佛教則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同時存在,釋迦牟尼是眾佛中的一個。信仰者透過菩薩行的“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可以達到佛果(稱“菩薩”,意為具有大覺心的眾生),擴大了成佛的範圍。又,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斷除自己的煩惱,以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為主,從了生死出發,以離貪愛為根本,以滅盡身智為究竟,純是出世的,所以大乘佛教譏諷他為“自了漢”。大乘佛教則自稱佛法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國淨土為目標。他認為,修證需要經過無數生死,歷劫修行,以“摩訶般若”(大智慧),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覺),除斷除自己一切煩惱外,更應以救脫眾生為目標。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強調要適應世間,開大方便門,以引渡眾生。

其次,從教理義學方面來說,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只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而大乘佛教則不僅主張人無我,而且認為法無我,即同時否定法我的實在性。在乘佛教對“法無我”的理論分析,又可以分為兩大派:一為初期大乘佛教(約公元一世紀至五世紀),由龍樹、提婆創立的中觀學派(在我國稱為大乘空宗)。它主要闡發諸法“性空假有”的理論,即認為一切現象(諸法)都是因緣(各種條件)而起,是無自性的,因而是空。但這種空又不是虛無,其假有的現象還是有的。所謂假有是針對小乘認為諸法在概念上是實有的理論而發的,也就是說諸法只是一種“假名”而已。龍樹、提婆認為,用這樣的理論來分析諸法,既不著有(實有),也不著空(虛無的空),這就是所謂的“中道觀”。二為中期大乘佛教(約公元五世紀至六世紀),由無著、世親創立的瑜伽行派(在我國稱為大乘有宗)。它主要闡發“萬法唯識”的理論,即認為一切現象均依“阿賴耶識”(亦稱第八識,藏識等)緣起,阿賴耶識能發生一切法。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一切法都存在於認識之中,認識無非是心意識的分別作用,因此整個宇宙除了各種不同的認識外,再沒有什麼實體了,因此叫做“萬法唯識”。公元七世紀後,印度佛教開始走向衰微,密教(後期大乘)代之而起,已無重要義理可言了。

此外,大小乘佛教都有各自編集的經典作為立論之依據。小乘佛教的主要經典(以漢譯名稱)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等。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則有:《大般若經》、《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大涅盤經》、以及《大智度論》、《中論》(龍樹造)、《瑜伽師地論》(傳為彌勒造)、《攝大乘論》(無著造)、《唯識三十論》(世親造)等等。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201。htm?func=retitle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1175880。html?si=1

請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玄奘法師取回的 是哪一種呢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9 回答

你好。大乘佛教的最終目的是普渡眾生,只要有一個人沒修成正果,自己就還要弘揚佛法;而小乘佛教卻是為自己,自己修成正果,先進入極樂世界。所以,小乘佛教就粗淺的多了,只是佛教的初階。

你可以去聽聽百家講壇的《玄奘西遊記》

還有小乘佛教可以吃三淨(找了個理由吃肉)戒律較少。玄奘當然是去大乘佛教了。

請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玄奘法師取回的 是哪一種呢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19 回答

大乘佛法沒有任何規矩套子,靈活運用、隨機應變、無有定發、一切在心。

小乘佛法有章可尋,有法可依,有侷限性。

玄奘法師取回的 大乘和小乘都包括了,只是大乘佛法一般人不能理解,不易推廣,能推廣的都是小乘。

請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玄奘法師取回的 是哪一種呢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11-20 回答

盛唐時期!在中原境內比較盛行小乘佛教!

應此有了很多羅漢的誕生

玄奘去印度取來的絕大多數是大乘佛經

請教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玄奘法師取回的 是哪一種呢 clare 1級 2018-11-20 回答

在判定大小乘佛教之前,要先知道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是小乘佛教。

大小乘的劃分是在部派佛教後期產生的,最初的原始大乘,是因為看到了有部體系的沒落,阿毗達摩興盛不去實修呼籲應該注重實修產生的,從而產生了對於佛塔舍利等等禮敬和讚歎佛陀乃至菩薩的偉大等等,但是比較可惜的是,大乘也順應著印度哲學辯論的風潮,快速的走向阿毗達摩辯論也失去了實修精神。

在這個期間,大乘攻擊有部體系是低劣的,認為是不究竟的,並且認為阿羅漢是不究竟的,有退法阿羅漢存在,這個在早期的大天五事就有提到過。而有部體系則攻擊大乘是空談的,因為大乘的主要思想就是中觀和唯識,比較喜歡談空,而唯識因為演化自有部體系,則和中觀的思想互相排斥。

判斷他們的區別,學者們普遍採用的方法其實就是根據他們的思想來看的,比如大乘因為喜歡談空,因此他們的理論基礎也是認為人空法空,連法也是不存在的。但是後期唯識似乎不存在這個問題。而小乘佛教則不認為法是空的,這是一點。第二點是最主要的,小乘認為是三世實有,而大乘則不這樣認為。雖然部派時期的分裂導致各個部派的觀點並不相同,乃至有部體系中的根本有部和說一切有部劃分出來的經量的觀點都不是很一致。大乘的中觀和唯識就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大概的區分兩者是依靠對於法是否實際存在,以及三世是否實存來判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