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總管是什麼官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1-09

古代將軍總管是什麼官liu1863332013-01-18

古代的官制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各個朝代都有變化,反正妹妹們不是搞專業的,我就儘量簡化一下,為的是方便大家理解,而且我只涉及唐代早期的官制結構。

唐代的官不像現在這樣單純,就拿秦叔寶為例。他入唐以後,分別被授與馬軍總管、上柱國、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等,這都是什麼意思?

其實,唐代的官分為職事官、散階、勳官、爵位等,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這幾項官職。

職事官,顧名思義,就是指他乾的工作,他的職位、權責和任務,比如秦叔寶,可以做馬軍總管,也可以做刺史之類的其他官員,這個官是經常變化的,每個戰役都會有所不同,這個官不代表他的身份地位。

散階被稱為“散位”、“本品”或“本階”,散階決定官員的地位和報酬。文武百官都擁有“散位”、“本品”,是“隨人走”的,不論幹什麼都是不變的。由於“官職”、“官階”是不一樣的,所以官大職小、職大官小、甚至有官無職的現象是很常見的。其實這種分別現在軍隊裡也使用,比如“少將”是軍銜,但不見得能當多大的官,著名滑冰運動員葉喬波就是“少將”,還有一些歌唱演員,軍銜也高,但連個小排長都不是。

唐代的散官品分正、從,正從中又有上、下之分,一共有九品三十階。太師、太傅、太保、司空(三師、三公)以上正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上從一品;尚書令、侍中、中書令以上正二品;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三京牧、大都護上將軍以上從二品;門下、中書侍郎、六尚書、左右散騎常侍、太常寺正卿、左右衛及金吾衛大將軍、左右神策、神武、龍武、羽林大將軍、侍監以上正三品;御史大夫、殿中、秘書監、七寺卿、國子祭酒、少府監、將作監、京兆、河南尹以上從三品。

所以,“左武衛大將軍”是“正三品”的官階,也是秦叔寶的“本品”。

那麼“國公”之類的又是什麼?是爵位,它是對有功的人的特別封賞,表示皇帝對他的喜愛和恩寵程度,有固定的食俸,可以世襲。職事官再大、本階再高的人,可能並沒有爵位,而有爵位的人也不一定有官職和官階。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每一等又可以再細分,在公之上還有“王”,所以“王公”是最高爵位。

關於“王公”,按照唐代的排名順序應當是:一、親王,只有皇帝的兄弟和皇子可以封親王;二、郡王,一般用來分封皇親國戚,但是重要的尤其是據守藩鎮、獨霸一方的大臣也可以受封,比如羅藝就是燕郡王;三、國公;四、郡公。一般來說,郡王以上享受正一品待遇,國公享受從一品待遇。“翼國公”和後來加封的“胡國公”,都是秦叔寶的爵位,即使老了、病了,什麼官都不做,也可以享受從一品的待遇。

那麼“上柱國”呢?它是勳級,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別表彰。現在軍隊裡戰士或將領立功了,可以授予一等功到三等功,立功很多的人,可稱為“戰鬥英雄”,戰鬥英雄裡又分為“特等戰鬥英雄”、“一等戰鬥英雄”等等,古代也是一樣,只是名稱不同。唐代勳級分十二等,最高等級是“上柱國”,其次是“柱國”,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現在也一樣,黃繼光是特等戰鬥英雄,而一個將軍可能什麼功也立不上,所以立功是不分級別的,只看你在戰鬥中的表現和貢獻。

榮獲“上柱國”勳級的人,不論官職多大,都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換成現代的名詞,大概就是“特級戰鬥英雄”吧!也就是所有戰鬥英雄中榮譽最高的一種。秦叔寶被授予“上柱國”的稱號,是因為他在作戰中表現得最勇猛、戰功最多。

其實,根據秦叔寶的這些官職和勳、爵的級別,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秦叔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曾跟朋友們說,秦叔寶是初唐真正的第一猛將,這幫深受“演義”毒害的人差點把我砸扁了!我們知道,隋末唐初的猛將,以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尉遲敬德最為著名,參加過的戰役也差不多,可這些人中只有秦叔寶獲得過“上柱國”(特級戰鬥英雄!)的榮譽,另三個都沒有。在降唐的瓦崗將領中,另一個獲此殊榮的是徐茂功,但原因不同:瓦崗軍在邙山敗給王世充後,大部分人都降了王世充,而徐茂功沒有參加邙山戰役,他負責留守黎陽等十個郡。主力軍隊沒有了,李密也降唐了,他沒有了歸屬,結果在魏徵的勸說下,率十個郡的全部官、兵、民降唐。這個功勞當然很大,所以剛歸順就被封為曹國公、右武侯大將軍、加封上柱國。這和秦叔寶不能比。秦叔寶投唐時兩手空空,全部功勳都是自己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

當然,從官階上分析,秦叔寶是個比較純粹的武將,是難得的將才而非統帥,所以他戰功卓著,屢受褒獎,皇上也喜歡他,但官階不高。

簡單說了這些,不知道說清楚了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