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前世今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1-10

《道德經》的前世今生得書文化 2022-06-27

《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就是說他曾在洛陽做過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呢。

史傳老子因對周王朝的衰敗感到無力,不得已之下離開生活了多年的周朝。當時已年近八旬的老子,出洛陽西行到達函谷關。函谷關的長官尹喜,早因觀紫氣東來而在此恭候。尹喜懇請老子在此留書。老子於是就在函谷關數月潛心寫作。寫完付於尹喜即騎青牛而去,之後不知所蹤。

最初這本書,稱老子五千言,分上下兩篇。上篇三十七章,闡述道德觀念,為“道”篇。下篇四十四章,闡述“德”的觀念,為“德”篇。後人將其合併為道德經。另外還曾被稱《老子》、《老子道德經》、《老子章句》、《道德真經》等。

《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的結晶。在世界文化名著中,就譯成外國文字種類及發行量等方面,《道德經》僅次於《聖經》居第二位。在國外,它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相繼翻譯出版。在德國,它更是得到推崇,幾乎所有的書店都有《道德經》的出售。

《道德經》雖只有五千言,卻微言大義,深邃奧妙。相關研討著作不計其數,國內國外研究《道德經》的著述有近叄仟多個版本,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道德經》的註釋本是戰國時期韓非子的《解老》《喻老》。現在最普通的流行本是漢代王弼註解的《道德經》,微信讀書的是河上公的註釋,據說與王弼的註釋是相互取長補短的。

宋代的王安石、蘇軾、司馬光都注過《道德經》。還有梁武帝蕭衍、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等數位皇帝都親自為此書逐字句作注,足見對此書的重視。河北易縣龍興觀,還存有最早的石刻版本的《道德經》石碑。1973年馬王堆帛書本出土,是該書最早的手抄本。1993年荊門郭店又出土了戰國竹簡版。這些文物的相繼出土,使得研究探討的興趣更趨高漲。

因為《道德經》的深遠影響,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尊稱太上老君。《道德經》的思想和觀點影響著先秦諸子各家名師,還有宋明理學的哲學流派。它內容涉及哲學宗教政治文化文化軍事養生諸多方面,因而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當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普而化之。

當老子在函谷關飄然西去的時候不知是否預料到,他身後數千年對於這部當時不經意之作的薪火相繼的研討與探索?不止帶動了學者,更是普通民眾都開始嚮往國學,形成這一幕強勢的文化現象。

現在我們這些小白,在這些大師們的帶領下,當然也在 路西法殿下 和他的五萬貝攪起的這一汪夏池裡,也跟隨著參與到採珠擷貝的研學的行列。說研學太大言不慚?那就還是領會學習吧!

這實在是我們的幸事。世事萬千,盡在其中,讓我們來領略下老子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老子眼中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生活!至於個人能領悟多少參悟到什麼,就看各自的道行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