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相和大麴與宮廷宴舞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1-20

漢代的相和大麴與宮廷宴舞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北京創典文化 2020-01-03

漢代時期是生產力高速發展的一個階段,特別是從漢武帝起,銳意革新,謀興禮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且施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的有力措施,很快使西漢走向強盛。

對於舞蹈發展來說,漢代財富積累也意味著漢代舞蹈環境的有利因素在增大。兩漢時期,後宮女樂高度發達,有時多至數千人。

西漢時期雖然更多了平民意識,連原來只有諸侯才能擔任的“相國”之職也可以由非貴族出身的人出任,但是諸侯豢養女樂風氣卻越來越強勁了,漢代女樂舞蹈由此而進入了表演水平大提高的時期。

漢代《相和大麴》則是另外一種歌舞並重、內容豐富的表演形式。它是漢代民間的大型歌舞曲。

史書《宋書·樂志》記載:

但歌四曲,出自漢世無弦節,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

也就是說,《相和大麴》最初由一人唱,三人和,名為“但歌”的。原本無伴奏的“但歌”在加入了弦管伴奏之後,並有一人執“節”而擊打節拍歌唱,所以名為“相和歌”,漢代人們配合著舞蹈動作,並在形式結構上形成特色。

《相和大麴》在表演結束之前那種千音錯落、萬器鳴奏的場面,形成了歌舞大麴表演的高潮。這種歌舞大麴的形式及其結構,對後世歌舞的發展起了重大影響。

在歷史上漢武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其政績早有定論。同時,他還是一位在促進樂舞發展方面有貢獻的皇帝,角抵舞蹈的興盛,與他的愛好有關。

根據《漢書·西域傳》中記載著他在招待四夷賓客之時,常常舉行盛大的演出:

作巴俞、都盧、海中、腸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

漢代樂舞,除去充滿了戲劇性的角抵百戲之外,宮廷樂舞也有較大發展。其原因是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手工業、制鐵業、紡織業等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安定的社會生活,自然促使審美和娛樂享受之風漸漸興起。

宮廷裡對於歌舞藝術的喜愛,對於民俗藝術的重視,也是舞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條件。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漢代樂舞發展形成強勢之狀態,成名的舞人增多,一些舞種開始了流傳。

後來在河南滎陽出土的“彩繪陶倉樂舞圖”,就十分生動地記載了漢代人們日常生活裡的舞蹈情形。正面一幅有兩層,下層有樂人演奏,而舞步正酣。該圖側面還有更加生動的兩個舞姿,而且從畫工所用濃烈的紅色來看,舞蹈的情緒大概也相當的熱烈。

漢代宴飲自娛的舞蹈很多,因為漢代人們的社交生活呈現出了活躍的態勢,上至宮廷裡的皇室貴戚,下至一般的官吏甚至普通大戶人家,都有在宴飲中禮節性的互相邀舞的習俗。如《漢書》中記載:

田園極膏腴,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於道。前堂羅鐘鼓,立曲旃;後房婦女以百數。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不可勝數。

還有《後漢書·蔡邕傳》中記載有蔡邕參加五原太守王智為他餞行而舉行的一次宴會,跳了這種“以舞相屬”的舞蹈:

邕自徙及歸,凡九月焉。將就還路,五原太守王智餞之。酒酣,智起舞屬邕,邕不為報。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素貴驕,慚於賓客;詬邕曰:徒敢輕我!

邕拂衣而去。智銜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謗訕朝廷。內寵惡之。邕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

這種互相邀屬的舞蹈,究竟怎樣跳法,已經無從考證了。或許它原本就沒有一定之規,多少有即興起舞的意思,並可以根據當時心情而定。

漢代自娛性舞蹈,並不一定是在宴飲時或在宴會以後進行的。但是,在宴飲時或在宴後起舞,卻是最通常的習慣。在起舞之前,往往先開始歌唱,然後繼之以舞,以歌和舞抒發思想感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