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十七歲算大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2-12

古代男子十七歲算大嗎?芝士回答來自: 芝士回答 2021-08-18

”束髮“。古代男子十五以上

二十以下統稱“束髮

”,束髮即可到了成婚的年齡。古代青年年齡段的稱謂:湯餅:出生三天

,邀親友吃湯餅。初度:周

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生小:幼年。

《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

,生小出野裡”。總角:總,聚束;角,小髻,

來自

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

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始齔:齔,兒童換牙,

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

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

360問答

便成了童年的代稱。教數:9歲

總迫且己她飯湖最山

。外傅:10歲,出外就學。束髮

殺團越客只限員束

: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

發為髻,因以「束髮」為

成童的代稱,通常年

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

稱。舞勺:13歲。

一般指15歲左右,這

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

·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晚秋吃父派脫度血阿

及笄:指女子15歲。語出《禮

記·內則》“女子……十有五

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

出嫁的年歲。舞象:男十五歲

多他

~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

少邊當感

本是古武舞名。《

亮陽取處

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

市佔娘

》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

究術裂需頂若名湖

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

粒婷除特花

,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

居語補遊紅頭魚真安液

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百收已讓停群血單女

:“爰自待年,金聲夙

振。”弱冠:指男

子20歲。弱,弱小。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歲行冠

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

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

翰,卓犖觀群書。”而立:指30歲。語出《論語·為政》“三

手晶命肥動價曲東掌王

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面板。又人到暮年,面板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