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秦昭王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3-01-23

秦昭王,秦昭王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成大文化17 2022-10-02

秦昭王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秦昭王和秦始皇的關係是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秦始皇是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擴充套件資料:

秦始皇早年經歷如下: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地在當時的邯鄲廓城溫明殿遺址和叢臺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臺西南的朱家巷一帶。是秦莊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嬴姓趙氏,名政。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當時呂不韋為秦相,獨擅大權。秦王政即位時由於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歲即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鬥爭。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昭王,秦始皇,什麼關係?

秦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1、秦昭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早年在燕國做人質。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公子芾、公子壯爭位,遂立。

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

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

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攻陷東周王都洛邑,滅亡了周朝和西周國,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之一。

秦國長年征戰,到了昭王后期已經民生凋敝,並且遭到了諸侯國的聯合打壓,把戰果一一丟棄。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終年75歲。

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擴充套件資料:

秦昭王和秦始皇之間隔著兩代君王:

1、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亦稱安國君,嬴姓,趙氏,名柱(一作式 ),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國第35位國君,秦昭襄王次子,秦莊襄王之父。在位僅三天,為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

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0年秦顓頊歷十月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2、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歲。

秦莊襄王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昭王兒子及孫子歷史

秦昭王兒子有悼太子、秦孝文王、孫子有秦莊襄王。

1、悼太子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趙氏,其名失考,戰國末期秦國太子,秦昭襄王的長子,秦孝文王的哥哥。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太子。

2、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亦稱安國君,嬴姓,秦氏,名柱(一作式),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國第35位國君,秦昭襄王次子,秦莊襄王之父。在位僅三天,為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

秦孝文王於公元前250年秦顓頊歷十月繼位之禮,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葬於壽陵(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其子秦莊襄王繼位。

3、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歲。秦莊襄王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擴充套件資料:

秦昭王的曾孫: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

2、成蟜

成蟜,嬴姓,生卒年不詳,戰國末年秦國公子,秦莊襄王之子,秦王政之弟,後在屯留叛秦降趙,史稱“成蟜之亂”,叛亂平定後,其部軍吏皆因連坐被斬首處死,屯留百姓被流放,成蟜亡命到趙國,被授予封地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昭襄王

秦昭王后面的一個皇帝

秦昭襄王嬴稷兒子簡介

長子秦悼太子:其名失考,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魏國去世,葬於芷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安國君(即秦孝文王)為太子。 次子秦孝文王嬴柱: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安國君繼立為太子,號安國君。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先服喪。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不久去世,葬於西垂,太子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昭襄王六大將軍有誰 白起為六將之首

魏冉、白起、胡傷、司馬錯、樗裡疾、王齕。

一、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誌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二、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號曰穰侯。戰國時秦國大臣。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之舅。從惠王時起,就任職用事。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

之後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係在秦國獨攬大權,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深受宣太后寵信。曾保舉白起為將,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齊國,約齊湣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準備聯合五國攻趙,並三分趙國。但秦國這一連橫策略沒有成功,被蘇秦的合縱破壞,

三、胡傷

胡陽,又名胡傷,戰國後期秦國客卿,屢率秦軍破魏等國,其中華陽之戰當是其(和白起一起)指揮的最經典戰役,公元前270年閼與之戰後便再無史料記載。

四、司馬錯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秦國少梁(今陝西韓城南)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後事蹟不詳。

五、樗裡疾

樗裡疾(?―前300年),又稱樗裡子、嚴君疾,是戰國中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 因足智多謀,綽號“智囊”,被後世堪輿家尊之為“樗裡先師”。曾輔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國君主。

樗裡子名叫疾。因居樗裡(一說楮裡,今陝西渭南)而稱樗裡子。其後他任庶長(大良造的幕僚輔官),被稱為庶長疾。後來他被封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嚴君,人稱嚴君疾。後人以采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六、王齕

王齕(?-公元前244年),亦作王齮,號信梁 ,戰國末期秦國將領,王齕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副將,大敗趙國。公元前259年,奪取趙國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統軍圍攻趙都邯鄲,但未能攻克,楚、魏聯軍大敗秦軍。

公元前257年,王齕繼續攻打邯鄲,但依舊未能攻克。恰逢各國援軍向王齕進攻,在邯鄲城下大敗秦軍,王齕撤圍逃奔秦軍增援部隊所在的汾城附近。不久王齕進攻汾城,隨即攻克魏國的寧新中。公元前247年,王齕攻克上黨各城,秦國將其設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王齕去世。

參考資料:

胡傷—百度百科

王齕—百度百科

樗裡疾—百度百科

司馬錯—百度百科

魏冉—百度百

白起—百度百科

秦昭王的兒子是誰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稷,一名則。公元前306年即位。秦昭襄王在位長達五十六年,他使秦國的首強地位進一步鞏固。他一度稱帝,並滅亡東周國,把周天子納為自己的臣屬。他是一位自覺堅持法治的君王,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公元前272年,秦國徹底滅亡義渠國,設立隴西郡,北地郡和上郡,解除了西北邊患。秦昭襄王時期,“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戰略逐步明確。秦將白起頻頻出師東征,消滅敵軍,削弱對手。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國主力四十多萬人,一個又一個重大的軍事勝利,嚴重削弱了相鄰幾國的實力。公元前255年秦滅東周

,取九鼎、周王朝亡。 秦王政 秦王政(前259—前210),嬴姓,趙氏,名政,秦帝國建立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即王位,時年13歲。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他平定嫪毐的叛亂,免去呂不韋的相職,任用李斯、尉繚等人,制定統一戰爭的戰略和策略。從前230—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設立了皇帝制,自稱“始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統一全國度量衡,統一全國貨幣,修建馳道,開鑿靈渠,統一文字,修築長城。他還北擊匈奴,南定百越。秦始皇是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出巡,北還途中,病死於沙丘,葬於驪山。 秦孝文王 《史記索隱》謂名柱 1 前250年 秦昭王子 《史記·秦本紀》 秦莊襄王簡稱秦莊王 本名異人,後改名楚,又作子楚 3 前249年 - 前247年 秦孝文王子 《史記·秦本紀》《戰國策》 秦始皇帝 嬴政 37 前246年 - 前210年 秦莊襄王子 《史記·秦本紀》《始皇本紀》 秦二世 嬴胡亥 3 前209年 - 前207年 秦始皇的第18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 秦三世 嬴子嬰 1(實際僅46天) 前206年 公子扶蘇之子 《史記》

秦昭王為什麼要殺白起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說:“白起擒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亡,秦就可以稱帝,白起也將封為三公,他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為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中國戰國時代時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

戰國時代秦昭襄王時候的中國地圖:

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與大力士孟說在洛陽周王室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脛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生爭執。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與惠文後想立的公子壯爭秦王,並得到樗裡疾的支援。但是趙武靈王非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屈從於趙國的壓力,最後立公子嬴稷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

擴充套件資料:

秦昭襄王為政舉措:

1、對遠交近攻和近交遠攻策略的創造性運用。

2、鞏固對巴蜀的統治,巴蜀的穩定,對秦以後的統一戰爭有很大促進作用。

3、消滅義渠。義渠隱患的解除,不僅消除了秦的後顧之憂,戎地驍勇計程車兵眾多的牲畜 ,還為秦滅六國提供了雄厚的軍事資源。

4、治國成就。秦昭王對國家的治理成就顯著,在當時口碑甚好。活動在昭王同時代的大思想家荀況考察過秦國社會狀況。這位學者的理論學說與秦國的治國綱領是有分歧的。即使如此,他仍對昭王治理下的秦國吏治民風等給予很高評價。

5、輝煌的軍事業績。秦除政治廉明,外交軍事方針正確之外,還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軍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勝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