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2-10-30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zxc65828672020-02-25

提到動物界戰神,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多次殺死大巖蟒、敢與獅子叫板的“平頭哥”蜜獾。其實,與平頭哥、黃鼠狼同屬鼬科的這個遠親,生活在北美洲的漁貂,才是真正的戰神。緬因州內陸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員Scottr R。 McLellan等在該州北部進行了12年的研究,發現小小的漁貂居然能捕殺比自身大一倍的貓科動物加拿大猞猁。2017年9月,這項研究在《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雜誌》上發表。以下內容可能令多數讀者大跌眼鏡,但全部忠實於研究論文原文。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1999-2011年,動物學家捕捉了187只加拿大猞猁(83雌104雄),發現雄猞猁平均體重為11。3千克(8。2-15。0千克,n=101),雌猞猁平均為9。0千克(7。0-10。5千克,n=58)。研究者記錄下了65只猞猁的死亡,確定18只被其他掠食者捕食,17只死於飢餓,17只死於未知原因,12只死於人為原因,1只死於甲亢。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18只死於其他掠食者之手的加拿大猞猁,漁貂捕殺了14只(9雌5雄),還有兩隻雌性疑似被漁貂捕殺,另外兩隻的兇手不明。這結果是令人驚異的,緬因州的漁貂雖然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漁貂,但平均體重也只有4。6千克(n=20)。

研究者測量了被殺死的加拿大猞猁身上的咬傷,並對照緬因北部各種食肉動物的犬齒間距。由於短尾貓無法適應深雪,在緬因州北部非常稀少,而美洲黑熊冬天要冬眠,因此首先排除這兩種。這樣,潛在的兇手就限定在郊狼、漁貂和同類之中了。經對照,這些咬傷都符合漁貂的特徵。值得注意的是L8和L38兩隻遇害的成年雌猞猁,經檢查傷口顯示,兇手犬齒間距可超過20毫米,無疑是大個體雄漁貂。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漁貂殺死的14只猞猁中有13只都是成年個體,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家域(指動物的活動範圍,或稱為領地),而且體重和骨髓分析顯示,這些個體身體狀況都是健康或一般(營養不良)。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漁貂殺死的成年雌猞猁L36整屍重7。9千克,在正常雌獸體重範圍內。而六具殘屍平均重5。4千克,接近死於飢餓的猞猁整屍體重(5。9千克),說明這些遇害者生前體況不算差。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多數兇殺事件發生在冬天,雪地上的足跡和其他痕跡使研究者得以還原事件全過程。12個兇殺事件中,有10個發生時猞猁正在臥跡上休息,有兩隻雄猞猁(L156和L157)被漁貂追逐並殺死。這些事件中現場都只有漁貂的足跡;有7次漁貂拖拽了猞猁屍體並藏了起來。拖拽痕跡長達1至201米,上面常伴有鮮紅色血跡。漁貂的藏屍地點包括樹洞、倒木、密林或雪堆中。周圍通常有大量的漁貂糞便,以及漁貂走向和離開屍體的腳印。研究者觀察到洞裡的漁貂身邊有一具雌猞猁屍體(L44),還有兩次發現死猞猁嘴裡有深棕色的針毛,疑似漁貂毛(L114和L174,前者為雄獸)。最值得注意的是,屍體周圍沒有其他任何掠食動物的足跡和痕跡。下圖為18只被其他食肉動物殺害的加拿大猞猁的屍檢情況。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研究地區只有12%屬於成熟針葉樹,但大部分漁貂殺加拿大猞猁事件(12起)都發生在成熟針葉林中。這些森林林冠高度為12。3-18。3米,林冠鬱閉率在25%至50%之間。此外,有隻猞猁在再生針葉林中被漁貂殺死,還有隻猞猁在成熟落葉林中被殺死。四起無法確定捕食者種類的兇殺事件,也都發生在成熟針葉林中。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這是第一份記錄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研究。之後,研究者在明尼蘇達也發現了兩起疑似漁貂殺死加拿大猞猁的事件。過去也有此類軼事記錄。

緬因州北部位於加拿大猞猁分佈南限,這裡的猞猁一直沒有被充分研究,這也解釋了之前為什麼沒有被漁貂捕殺的報道。此外,近幾十年緬因州的森林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這影響了漁貂的丰度、空間利用和與加拿大猞猁的互動。上世紀80年代,為防治病蟲害,人們把340萬公頃的森林全部砍光,90年代末開始重新種植雲杉和冷杉,這為雪靴兔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生境。緬因北部重新種植的針葉林中雪靴兔數量非常豐富,這有利於加拿大猞猁,同時也有利於漁貂,使得兩個物種在該地區的重疊加劇了。儘管漁貂被認為是泛化捕食者,但也會受益於某一特定獵物雪靴兔數量的增長。雪深被認為是漁貂分佈的限制性因素,但在緬因北部,因雪靴兔豐富,該因素的限制作用被削弱了。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多數(12起,86%)發生在成熟針葉林中,通常是下雪季節。相反,餓死的則沒有這個規律。值得注意的是,成熟針葉林只佔研究區域的12%。成熟針葉林多出現在沿河地區,能為猞猁提供休息場所,尤其是在下雪天狩獵效率低下的時候。由於成熟針葉林也為漁貂提供了隱蔽和休息場所,猞猁利用這種生境增加了其與漁貂遭遇的可能性,容易被後者捕殺。

此外,在隆冬季節,漁貂的活動受到深而鬆軟的積雪的限制。而這些加拿大猞猁多數(12起,86%)是在1-3月被殺的,此時積雪最深。漁貂來到成熟針葉林可能是為了尋找淺一些的積雪,這增大了其與加拿大猞猁遭遇的可能性。R。 D。 Weir也提到,在不列顛哥倫比亞,一隻漁貂在下雪天殺了一隻加拿大猞猁。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Powell曾觀察漁貂捕獵,當獵物受驚從藏身之所跑出來,漁貂有時會在雪地中追趕,只有在能快速追上的時候才能成功捕殺。動物學家認為,雪為漁貂潛伏提供了掩護,使它們得以成功偷襲正在休息的加拿大猞猁。在猞猁遇害現場很少發現掙扎痕跡,說明這些猞猁是被偷襲後一擊殺死的。本次研究觀察到的漁貂捕獵行為與Powell相似,漁貂咬後頸或頭殺死獵物,然後把獵物藏在洞裡,還經常在獵物邊上睡覺。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緬因州北部的嚴冬也促使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冬季對多數食肉動物來說都是食物短缺季節,在北方尤為嚴重,因為很多潛在獵物冬眠或營雪下生活。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14個案例有12個發生在冬天,另外兩個分別發生在晚秋和初春。而且,隨著2006年以後雪靴兔下降了一半(從每公頃兩隻下降到一隻),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更頻繁了。之前有研究已闡明瞭當雪靴兔密度低時,漁貂會更多捕食替代性獵物,而食用大獵物如豪豬、鹿屍等,消化吸收效率更高。在緬因北部,加拿大猞猁就成為漁貂最經濟的獵物,特別是在冬天覓食機會少、雪靴兔密度低情況下。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之前學者假設漁貂主要捕殺年幼、流浪或身體狀況差的加拿大猞猁。然而,這次研究中幾乎所有被殺的加拿大猞猁都是已經建立家域的定居個體,只有一隻與母親一起遇害的8月齡小猞猁例外。股骨骨髓檢查也證實了,這些猞猁在遇害時都是健康個體,即使在雪靴兔密度很低的2007-2011年。

研究表明,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不可能是一兩隻“猞猁殺手”的特殊技能,也不是清除病弱個體的結果。相反,加拿大猞猁被殺事件跨越了整個研究期間的12年,遍及整個研究地區,囊括了多隻漁貂的家域。這說明,漁貂是加拿大猞猁的機會主義掠食者。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此外,在研究的前八年,雪靴兔密度大於每公頃一隻,只有雌加拿大猞猁被捕殺,因為她們體型較小。而到了後六年,隨著雪靴兔密度下降,更多猞猁被捕殺(8起,64%),雄猞猁和雌猞猁都有被捕殺,說明有能力的漁貂只要遇到加拿大猞猁就會尋找機會捕殺它們。

儘管漁貂由於它們的小短腿,不如加拿大猞猁適應雪地環境,但由於腳底負荷高,還是比其他掠食者如郊狼適應雪地。緬因州北部缺少其他的猞猁捕食者包括狼獾、山獅和狼,加上得天獨厚的適宜環境,便給漁貂創造了獨特的機會。漁貂的體型比加拿大猞猁小得多,但種內個體變異更大,大個體雄漁貂有6-7千克,緬因州最大記錄重達9。3千克。而且漁貂是一種兇狠的食肉動物,在合適的環境下,它們能戰勝加拿大猞猁。這次研究就證實了漁貂在冬季確實有能力捕食加拿大猞猁,動物學家將進一步查明,在緬因漁貂能否將加拿大猞猁排擠出自己的棲息地,或限制後者的數量和分佈呢?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這一研究結果是令人驚訝的,研究者對此慎之又慎,提出了很多假設並一一論證,諮詢了多國的同行,直到去年9月才正式發表論文。該研究給我們動物愛好者帶來的震撼甚至更大,動物志早就提醒讀者,體型不是決定食肉動物種間關係的唯一因素,貓科動物經常越級打敗更大的掠食者。但今天,貓科第一次被打敗了。漁貂以懸殊的體重差距,完勝了強大的貓科動物,無愧“戰神”稱號。

小小漁貂有多兇猛,居然能捕食大一倍多的貓科猛獸?

動物志解讀: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全部發生在寒冷季節,說明在正常情況下漁貂是難以殺死大一倍的貓科猛獸的。冬天,漁貂藉助雪的掩護,偷襲加拿大猞猁並將後者一擊“爆頭”,充分說明了漁貂殺傷力不容小覷,也暴露了猞猁防禦力低的弱點。有兩例漁貂雪地追逐並殺死猞猁的案例,可能是發生在特殊雪況下;深深的積雪對加拿大猞猁的活動也是一種限制。有些事件兇手指向大雄漁貂,這些個體可能重達6-7千克,與雌猞猁體重相差無幾。雄猞猁被殺比雌猞猁少;兩隻被殺的雄猞猁現場有追逐痕跡,說明沒有被漁貂一擊殺死;有隻雄猞猁嘴裡還有疑似漁貂毛,說明生前經過了打鬥。這些都證明相比雌猞猁,雄猞猁具有較強的反擊能力。

然而,在美國加州,與加拿大猞猁同屬且體型相近的短尾貓(又名大山貓、美國猞猁、赤猞猁)是漁貂的主要天敵,屠殺了大量漁貂。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無疑不是由於體型、硬體差異造成的,而是由於生活習性、棲息環境等“軟體”因素差異造成。這也印證了很多動物學家感慨的一句話,食肉動物之間的種間競爭是難以預測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