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歷史的編年體或紀傳體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
  • 2021-10-04

怎樣寫歷史的編年體或紀傳體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2-27 回答

(1)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2)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鑑》。

怎樣寫歷史的編年體或紀傳體 前男友 1級 2016-12-27 回答

史書體例常識(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 ┌—通史 ┌—依時間分—┤ │ └—斷代史 史書 │ ┌—編年體 └—依體裁分—┤ 紀傳體 └—紀事本末體■ 國別體 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戰國策》■ 紀傳體 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記》)■ 紀事本末體 以事件為主線按年月順序敘事。《竹書紀事》◆ 通史 記載從黃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歷史。《史記》、《資治通鑑》◆ 斷代史 記載朝代歷史。除《史記》外的其餘二十三史。他們的模式大體如下:編年體:某年發生了某事國別體:某國發生了某事紀傳體:某人做了某事 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史書體例常識(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斷代體) ┌—通史 ┌—依時間分—┤ │ └—斷代史 史書 │ ┌—編年體 └—依體裁分—┤ 紀傳體 └—紀事本末體■ 國別體 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國語》、《戰國策》■ 紀傳體 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記》)■ 紀事本末體 以事件為主線按年月順序敘事。《竹書紀事》◆ 通史 記載從黃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歷史。《史記》、《資治通鑑》◆ 斷代史 記載朝代歷史。除《史記》外的其餘二十三史。他們的模式大體如下:編年體:某年發生了某事國別體:某國發生了某事紀傳體:某人做了某事 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範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範圍。編年史——就是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史書是按在世皇帝的年號記錄,所發生的事件。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是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 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閒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 此一體例創始於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將資治通鑑中一千三百六十餘年史事,改編為二百三十九個事項),編列史事,以「事」為主,詳其始末,既不受人物拘束,亦不受時間限制,可補正史與編年之不足。 1、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編年體史書是按在世皇帝的年號記載(即按年代順序記載)歷史事件。代表作:《資治通鑑》(由宋代司馬光編纂,是我國現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此外,編年體史書還有孔子《春秋》、“春秋三傳”:左丘明《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2、國別體:以國(諸候國)為主體記載,即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共兩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 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國策》(國別體史書代表作)。3、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即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就是為人物立傳,代表作《史記》。例如《 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史記》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4、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朝,仍然屬於斷代史的範圍。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於斷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於斷代史範圍。5、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 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閒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它創立於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歷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敘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期間的歷史大事。其記述內容基本可信,史料價值很高,但是不完備。 《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透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一般人的稱“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以前的史書多以編年體記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 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與斷代體史正好相反。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是中國第一部通史。還有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是著名的通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從最早文明到現在的歷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敘述的內容廣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課題(軍事、文化、藝術)涉及內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敘述中體現歷史發展脈絡或貫穿其中線索,給人一種整體的認識。 斷代史——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此體裁創始於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也稱《前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書(紀傳體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