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捨身飼虎的是那位高人?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1-08-04

傳說中捨身飼虎的是那位高人?朋沛槐4J 推薦於2019-02-03

本生故事(Jātaka)是指釋迦牟尼佛前世為菩薩時,教化眾生的種種事蹟。以這種故事作為繪畫題材者,稱為本生圖或本生畫。敦煌石窟裡,尚儲存了為數不少的本生圖,如摩訶薩埵(Mahāsattva)太子本生(捨身飼虎),屍毗(Sivi)王本生(割肉貿鴿)、須達那(Sudāna)太子本生、鹿王本生等。其中摩訶薩埵本生是中國早期佛教美術最流行的題材之一。

傳說中捨身飼虎的是那位高人?萬哖潛氺妖 2009-06-01

捨身飼虎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贍部洲有—個大國,叫摩訶羅檀囊,統率著五千多個小國家。國王有三個王子——摩訶富那寧、摩訶提婆和摩訶薩青。三個王子裡,小王子摩訶薩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腸。

有—天,國王和王妃帶著王子,率領群臣出外去遊玩。國王久住深宮,很少遠行,遊玩了—會便覺得有些疲勞,就找了個地方休息。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籠的小鳥,快活地穿梭在叢林之間。忽然,他們發現了一窩老虎。一隻雌虎正給兩隻小虎餵奶,雌虎面黃肌瘦,虎仔活潑可愛,但雌虎為了充飢,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見此情景,就問兩位哥哥:“哥哥!你們看那隻雌虎瘦得皮包骨頭,快要餓死了,但他仍然給愛子餵奶。依我看,雌虎在飢餓的逼迫下,一定會把虎仔吃掉的。”

兩個哥哥也同意弟弟的看法,說“如果雌虎餓死了,小虎沒有奶吃也同樣會餓死的”。

小王子難過地說:“那麼,怎樣才能讓雌虎不吃掉虎仔呢”?

“依我看,除非有新鮮的肉和溫熱的血,否則它是一定會吃掉虎仔的。”兩位哥哥說。

小王子聽後進—步追問哥哥:“那你們說,如果有人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給那隻餓虎,這隻餓虎還有活下去的希望嗎?”

哥哥肯定地說:“當然能夠活下去了。但如果誰把身體施給了餓虎,這個人卻是不能復活的”!

兄弟三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而小王子的內心卻有一番考慮,他打算犧牲自己,救活母虎與虎仔。小王子決心已定,陪著兩位哥哥走了片刻,向兩位哥哥說“哥哥,你們先走一步。我有一點兒事情要辦,隨後就來”。說完他獨自走入小徑,回到剛才那隻餓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餓虎面前,毫不猶豫地將身體投向虎口,不料,餓虎只朝他望了—眼,卻閉著嘴巴不吃他。看到餓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巳下定決心捨身供養,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小王子乾脆找來一截尖銳的木頭,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鮮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著嘴唇的餓虎,看到鮮血,立刻恢復了精神,吐出鮮紅的舌頭,開始舔食王子的鮮血。餓虎喝足了血,又繼續吃王子的肉體。

先行幾步的哥哥,遲遲不見弟弟跟來,十分擔心,忍不住走回來搜尋。他們邊找邊喊“摩訶薩青!弟弟”!

然而除了風聲,四周沒有—點回音。兩位王子忽然想起剛才弟弟提出的問題,不寒而慄。他們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憐的弟弟已經被餓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副帶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

餓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從懸崖上跌下,暈了過去。待它醒來後,回想起剛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難過。

再說國王休息時,妃子也不知不覺睡著了。她做了一個夢,夢見三隻鴿子在叢林裡遊玩,忽然飛來一隻大老鷹,抓住最小的鴿子吃掉了。她忍不住“啊”!地慘叫—聲,立刻驚醒過來。妃子立即對國王說:“大王!我剛才做一個不吉祥的夢。俗語說,鴿子即是孩子,我夢見三隻鴿子裡,最小那隻被老鷹捉來吃掉,以至於驚醒。是不是小王子摩訶薩青有什麼意外呢?” 國王聽到妃子的話,也覺得心驚肉跳,趕緊命令隨從分頭尋找王子們的行蹤。不久,兩位王子哭著回來了。父王一見兩個王子,就知道事情不妙,著急地問:“你弟弟呢?他怎麼沒有回來?”

兩位王子嗚咽悲泣,上氣不接下氣,一面流淚,一面回答:“弟弟被餓虎吃掉了。”果然不幸被言中了,國王和妃子頓時暈倒在地。片刻,國王和妃子才緩緩醒來,由兩位王子在前面引導,率領隨從,直奔小王子摩訶薩青慘死的地方。但見血跡斑斑的草地上,只剩下屍骨的殘骸。妃子和國王抱頭大哭。兩位王子和百官隨從,也都痛哭流涕,一片悽慘。

其實,捨身飼虎的摩訶薩青王子,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當時,他還有些懷疑,不知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竟然能投生到優美的天界。他對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於是運用天眼,察遍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和人間等五個世界,才發現自己前生施捨的殘骸散落在一座山林裡,而父母、兄弟正圍靠在屍首旁邊,痛不欲生。摩訶薩青王子心想:“不能讓他們這樣下去,我要下去勸導他們。”

摩訶薩青王子即刻離開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親百般規勸和訓諭。國王和妃子聽到空中的聲音,仰天央求:“剛才規勸我的,是哪位神明呀?”

“我是摩訶薩青,不久前施身給了餓虎。由於這種功德,現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有生就有死,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為非作歹的人,都會下地獄,凡有善行的人,都會出生天界。你為什麼還沉陷於憂愁與煩惱之中,而不能夠覺悟呢?為何空自悲嘆,不去修持各種善事呢?”

國王和妃子當下仍無法明白王子講的道理,繼續問:“因為你心懷慈悲,憐憫萬物,即使將自身施與餓虎,也毫無懊悔。

可我們身為你父母,一想到你慘死的情狀,就為之心痛。這種苦惱與哀嘆,不是用語言所能說明的。縱使你持守大悲之願,可為什麼要讓我們這樣苦惱呢?”

王子看到雙親的愚痴,十分同情,又竭力解釋為善的功德和偉大,以打破父母的迷執。經過王子的一番說法與教化,國王夫婦才逐漸醒悟了。

國王吩咐家臣趕造七寶塔,把王子的屍首厚葬。摩訶薩青王子看到父母從悲傷的低谷中走了出來,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宮。

原文為:是時王子興大勇猛,以悲願力增益其心。慮彼二兄共為留難,請先還宮,我當後至。爾時王子摩訶薩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脫去衣服,置竹枝上,於彼虎前,委身而臥。菩薩慈忍,虎無能為。即上高山,投身於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幹竹,刺頸出血。於時大地六種震動,如風激水,湧沒不安。日無精明,如羅侯障。天雨眾華及妙香末,繽紛亂墬,遍滿林中。虛空諸天,鹹共稱讚。是時餓虎即舐頸血啖肉皆盡,唯留餘骨。時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穌。悲泣懊惱,漸舍而去。

傳說中捨身飼虎的是那位高人?濟南的清真寺 2009-06-01

,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屬於釋迦族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之意),出生於皇族,是一個太子(也有說只是貴族,只是一個富裕的領主的兒子,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王的太子),結婚生子後,厭倦了宮廷生活,深感人世的無常苦惱,於是拋棄富貴的生活,出家尋求解脫之道。經過六年的修行,悟道成佛,並於不久後開始傳播其教義。此後,一輩子居無定所、託缽乞食為生,到處奔走教化群眾,(也有一些固定的場所和供養,不過每年還是以到處遊行四方教化為主),並取得當時的平民、貴族、國王各階層比較一致的認同,建立了人數眾多的教團,他的眾多親屬包括他的妻兒也成為信徒。最後,於80高齡時,釋迦牟尼在外出教化的奔波途中去世。其教義某種程度上反對當時婆羅門教的等級制度,以宣傳無我無常、善惡因果、涅盤寂靜、眾生平等、慈悲為懷等為主。佛教的傳播主要是靠群眾和知識階層學術力量為主,也受到上層的一些支援,但是,以出世為宗旨的佛教,相對其他宗教而言,與國家政權總保持一些距離,大體上,既無嚴重的對抗,也無過於密切的糾纏。

傳說中捨身飼虎的是那位高人?霖然飄乎0℃f4 2009-06-01

是摩訶薩埵

您可以在網上找到 賢愚經 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品就是章節的意思)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傳說中捨身飼虎的是那位高人?匿名使用者 2009-06-01

http://baike。baidu。com/view/98285。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