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得雷克海峽洋流就速的空間變化規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1-11-17

總結得雷克海峽洋流就速的空間變化規律來自咸陽的螞蟻 2015-04-06

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 位於南美南端與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公里,寬900~95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 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華山和一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表層水溫冬季為0。5~3。0°C,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為3。0~5。5°C,無浮冰。表層水富含磷酸鹽、硝酸鹽和矽酸鹽,自北向南遞增。這裡是世界上已知的營養鹽豐富,有利於生物生長的海區之一。 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以前,德雷克海峽對19和20世紀初葉的貿易起過重要作用。由於巨型油輪的出現和巴拿馬運河的日益擁擠,德雷克海峽有可能再度成為重要航道。實際上第一次透過這一海峽的是1615年斯科頓(Willem Schouten)率領的佛蘭芒探險隊。而英國航海家德雷克只是透過麥哲倫海峽到達火地島。德雷克海峽平均水深3,400公尺(11,000尺),南北邊界最深處約4,800公尺(15,600尺)。海峽上空盛行西風,北半部風力尤強。北部年平均氣溫為5℃(41℉),南部為-3℃(27℉)。7月最低氣溫為-20℃(-4℉)。夏季(2月)峽內沒有冰凍,9月冰凍面積最大。但海峽內在任何季節都可能出現飄浮的冰山。峽內海水從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極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流量達150,000,000立方公尺/秒(5,300,000,000立方尺/秒)。表層水溫自北部的6℃(43℉)到南部的-1℃(30℉)。在南緯60度溫度發生顯著變化,這個地區叫作南極輻合帶或極鋒,副極地表層水和更冷的南極表層水 以此為界。在500~3,050公尺(1,600~10,000尺)深處,有較暖和鹽度較大的環極深水環流。就整個德雷克海峽而論,海水鹽度和含氧量均從南向北遞增。

最新證據證實德雷克海峽海冰全球氣候開關作用的存在 ,地質資料 表明,德雷克通道在中週期和長週期的氣候變化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德雷克海峽中的海冰進退關係重大,一個可能的模式是:冰進導致德雷克海峽水流通量減少水位增高,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強秘魯寒流,使東太平洋表面海水變冷,加強沃克環流,引發拉尼娜冷事件,增強赤道太平洋熱流與南極環流(即西風漂流)的熱交換,增溫的南極環流使德雷克海峽冰退;冰退導致德雷克海峽水流通量增加水位降低,部分本應北上的水流轉而進入德雷克海峽,使秘魯寒流變弱,使東太平洋表面海水變暖,減弱沃克環流,使堆積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東流,引發厄爾尼諾暖事件,減弱赤道太平洋熱流與南極環流的熱交換,降溫的南極環流使德雷克海峽冰進。東西太平洋海平面的反向升降和兩極冰蓋的消長將引起強烈的火山地震活動和大洋地殼蹺蹺板運動。

氣候

2005年2月德雷克海峽的最低溫度記錄,將使海冰面積增加,減弱南極環流,增強秘魯寒流,使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這是2004年9月-2005年2月弱厄爾尼諾事件突然中斷的原因。2005年5月以後,赤道東太平洋海溫不斷減低,2005年末可能發生拉尼娜事件。這一預測已經得到證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