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是真的存在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1-07-18

木牛流馬是真的存在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5-01-23 回答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17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為詳盡了。但不知為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馬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槓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槓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

木牛流馬是真的存在嗎? 逍遙貓 1級 2015-01-23 回答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上的木牛流馬一直是一個迷,也讓無數人為之痴迷。當時的生產條件簡單,遠不及現代,但是“木牛流馬”的構造看起來簡單易行,也符合當時的情況。如果當時把“木牛流馬”寫的神乎其神,也許我們很早就會把它當成神話的東西而棄之不顧了,但是就因為書上寫的符合當時的情況,所以我們就不能不懷疑當時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馬的問世。可是時代的久遠和小說的戲劇性讓我們又有些一籌莫展。

就現在來說,“木牛流馬”如果真的象書中所描述那樣可以不吃不喝還能走,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在科學上的能量守恆定律的。因為如果“木牛流馬”要行走,必定會消耗能量,當時當時肯定沒什麼石油、天然氣之類的能源物質,它又不吃不喝,它從那裡得到能量?這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如果要造出象小說裡描述的那種木牛流馬來,就必須拋棄現在的“能量守恆”定律。同樣,要造出“木牛流馬”也必定會打破影響我們數代的“能量守恆”定律,必定是一個另世界矚目的事蹟。歷史上有無數個迷團需要我們去解決,這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物品,但是在迷團未揭開之前,誰也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查考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上述記載明確指出,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的發明,而且木牛流馬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工具,從木牛流馬使用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木牛,後有流馬,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

給《三國志》作注的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現在已經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為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使得後人對木牛流馬的認識始終是鳳毛麟角、雲山霧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