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醫的證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8-07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在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影響下形成的,理論體系的兩大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素有“同病異證”、“異病同證”的說法,證是患者就診時疾病的綜合情況概括,是機體在疾病發展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既包括了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邪正關係,又反映了病症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本質,反映患者的主要病痛所在。傳統中醫診斷主要依靠大量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這個過程與醫師的主觀因素有很大關係,要去除人為因素帶來的診斷誤差,就必須建立一個標準,即對中醫證侯進行度量,有很多學者透過各種手段、方法進行證候度量化研究,如採用心電、影象等技術來觀察、分析病症;透過對動物實驗的分析來驗證中醫理論和分析療效;採用多元統計方法,模糊數學理論建立數理模型對中醫證候進行量化。大量事實證明,這些研究促進了中醫客觀化的研究。但這些方法忽略了中醫理論精髓: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只是在分析單一病症,或將病症與單一指標進行對應,沒有進一步探究引發病症的機體內部因素。本文贊同周仲瑛教授的看法: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學科體系,中醫藥治病強調辨證,不但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還要隨著病情變化、標本緩急而靈活用藥,患者的證可因氣候、飲食、情緒、他病等原因不斷變化,如果簡單的以西醫的“辯病”來代替中醫藥學複雜的“辨證”,無疑是在削足適履。由於中醫證候的複雜性、系統性,現有度量的基礎工作還遠遠不夠,而且現代科學技術與數學工具還不足以解釋生命科學,所以,要推動中醫證候進一步度量化,既要依據中醫理論的兩大基本特徵,又不能脫離現代科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