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什麼意思?(求下文的文言翻譯)見於《無夢樓隨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1-30

這些是什麼意思?(求下文的文言翻譯)見於《無夢樓隨筆》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5-12 回答

下面簡單過一下,不妥之處,煩請朋友指正、如下格式是:(出處):(翻譯)

《管子》聖君任公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所謂“任公”就是要依靠公正、公法;“不任私”就是做事不憑私意、私見、不憑個人恩怨。任私就會失去公正,就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以大方向而不是小的方面來進行評任。

《八蜀志.卻正傳》小屈大伸,存公忽私:先能夠受點委屈,而後會大有作為的;心存公正就會忽略私心。

《晉書.劉頌傳》盡公者,政之本也;樹私者,亂之源也:為公盡職是從事政務的基本,為己謀私是社會混亂的根源啊。

《晉書.潘尼傳》憂慮之接,必生。。。:憂慮、禍患相連,必定是因自私而產生,因慾望而興盛。自私的人不可能真正滿足他的私心,貪慾強的人,不可能滿足無止境的貪慾,真是至理名言啊。

《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應該保持平凡,堅持樸實;減少私念,降低慾望

《管子•版法》悅眾在施愛,有眾在廢私:讓眾人高興在於佈施仁愛,去除偏私心態才能得大家稱道。

《七法》君身論道行理,則群臣服教,百吏嚴斷,莫敢開私焉:君主做事講道理,則群臣服從教化,各位官員嚴格秉公斷案,就沒有人敢有私心。

《管子•牧民》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象天地對待萬物,沒有什麼偏私偏愛;象日月光彩普照一切,才是算得上君主的氣度。

法家的公是以一種固定的原則消滅一切私,用嚴格的法律而不考慮道德方面的因素維持“公”,忽略了正常範圍內的個人合理存在的私利。儒家的公是以重義輕利的抽象倫理來扶持公,壓制私。

《列子》公公私私,天地之德:意思說公公私私是天地間自然的現象

《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後能公:在意志上能抑制私慾才能一心一意為公家做事。謂矯其性:是所說改變他心性。

《韓非》言曲以便私:說人壞話以方便其私利。

《韓非子•孤憤》不明察,不能燭私:不明察就不能洞悉(他的)私心。

楊雄《法言》事得其序之謂訓,勝己之私之謂克:做事順從天地之道是所謂的次序,仁者能夠戰勝自己的私慾而歸於克己復禮。

《國語•晉語八》夫正國者,不可以日匿於權,行權不可以隱於私:治理國家的人,不可過分親近權利,行使權利不能有私心。否則百姓不規則,政令不夠暢通。

王符《潛夫論》是以明王審法度而佈教令,不行私以欺法,不黷教以辱命:因此英名的君主審時度勢而宣佈教令,不因私而傷害法度,不濫用教化法律而玷汙君主的職責。

《論語》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後來(過後,返回來)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他對我所講授的內容有所發揮

《三國志•蜀志•李嚴傳》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水最平正(心術就會正直),因此歪邪的人對水自顧也不得不服氣;鏡子最明亮,因此醜陋的人對鏡自照也毫無怨言。水和鏡子能顯示出人的本來面目,卻又不讓人怨恨,其原因就在於它們毫無私心

《韓非子•五蠹》自環者為之私,背私為之公:古代倉頡造字就說:只顧自己是自私的表現,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就是大公。公私是相反的,倉頡原本就已經知道了啊。

《禮。樂記》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桑間、濮上一帶的音樂也是亡國之音,這種音樂奸聲逆氣,引人向惡,所以有這種音樂的地方一定政教荒怠,民眾流離,誣陷好人,謀取私利,不可止住。

《荀子•臣道》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結黨營私,排斥異己,謀取私利,是篡奪君權之臣。

《鬼谷子》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與上司說話需用出奇制勝的方法事引導他;與下屬說話要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釋私論》有宰嚭耽私,卒享其禍:吳國的太宰嚭貪婪美色私利,最終還是被越王(葬吳王)滅吳國後而誅殺太宰嚭。

《後漢書.馬援傳》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如果不只是考慮自身利益,這樣計謀做事就會很理智聰明,思考問題不存私心,用以判斷事情真相,一定會嚴正清楚

《易》以斷天下之疑:用來分析天下的不解問題。

《書。周官》蓄疑敗謀,怠忽荒政:存有積疑不決必然敗壞宏圖大略,懈怠輕忽一定荒廢國事朝政。

《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是用來判定親疏關係,裁決嫌疑,分別異同,辨明是非的。

《公羊傳》春秋謹於別尊卑,理嫌疑:《春秋》嚴謹的分清楚尊卑上下級關係,理清嫌忌猜疑。

《穀梁》著以傳著,疑以傳疑:寫書要是清楚的寫清楚,不能判斷的不判斷;即是說歷史家應遵從忠實記載史實的原則,並能夠將這一原則貫徹到自己的著作之中。

《說文》疑,惑也。

《漢書.師丹傳》帝所折中定疑:應該根據事件過程進行整體判斷而分析疑惑。

《鬼谷子》決情定疑,萬事之機:隨機應萬變,當斷則了斷,是做決策的正確方法。

《管》賢者死忠以舍疑:賢人會為了窮究事情真相而不惜一切。

《苟》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於無過:真知莫過於可以忽略疑問,善行莫過於沒有錯誤。

《素書》危莫危於任疑:最危險害怕的是任用有嫌疑的人。

《素書》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自己多疑就不會相信別人,自信的人不會猜忌別人。重點還是在於自己。

《左傳》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遇上解決不了的疑難,希望占卜能給予解決,沒有疑難誰會去占卜呢?

《易》疏,對人以此卜筮,洗盪萬物之心,萬物有疑則卜之,是蕩其私心也:是讀者自話,人們用“易”來占卜,拋棄萬物的疑難干擾,如果有不明白的事情就進行占卜,這樣可以清除人的私心雜念干擾。

《韓非》賞罰不當則民疑。

王通《中說》好疑尚詐。此譏魏武乎:喜歡懷疑人家而且奸詐,這難道是譏笑魏武帝曹操嗎?

《人物誌》柔順之人,緩心寬斷,不戒其事之不攝,而以抗為劌,安其舒;是故,可與循常,難與權疑:柔和而順從之人,心思緩慢而優柔寡斷,若不戒備其做事時無法統攝之弊,卻以為剛烈必然造成他人損傷,則更能使其安於舒緩。因此,可以與之遵循成法,而難以與之權衡疑難之事。(雲塵子)

《潛夫論》馬不試則良駕疑。斷疑在於實踐:好馬如果沒有試驗,則會懷疑它是否為寶馬,解決疑問要點在於實踐。

《逸周書•武紀》伐國有六時、五動、四順。間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約,此謂六時:討伐一個國家六個機會:離間他們的密切關係,減輕他的猜疑,助長他的危害,按住把持住他的弱點,顯露破壞他的約束限制,這就是所說的六個機會。

這些是什麼意思?(求下文的文言翻譯)見於《無夢樓隨筆》 GGYY 1級 2009-05-13 回答

搜狗問問

搜一下:這些是什麼意思?(求下文的文言翻譯)見於《無夢樓隨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