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和關羽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30

張遼和關羽葉師傅 2012-10-04

對這個滿意答案,個人認為,有點。。。。

擇主和交際,我沒什麼質疑,

從忠義上講

其實到了後期,二爺獨自守荊州,看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那時候的二爺和劉備之間是有很大的政治分歧的,二爺一直秉承著匡扶漢室的初衷,而劉備想自己做皇帝,所有二爺是一個先天下之大義的人,不是一個僅僅哥們義氣的人。

從結局上講

首先,二爺不是戰死!是一心求死!!其實敗走麥城的時候,以二爺的武力,赤兔馬的速度和耐力,沒有理由逃不掉,就算被絆倒,子龍能夠七進七出,二爺亦是出入自由之輩,從荊州失守開始劉備就可以救二爺,而且《三國志》裡面諸葛亮也一再請求劉備出兵就二爺,劉備是因為二人政治上的分歧而不願出兵,導致走後二爺心灰意冷(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劉備不顧念兄弟之情,第二個是失信於諸葛亮)束手就擒

誰是第一將才

將才最具代表性的或許不是二爺,但絕非張遼!這東西不解釋,對於誰是第一將才,這可謂仁者見仁的事情,爭也沒有結果,至於你說的帥才,曹操未必比劉備強多少,這個你可以去看看《厚黑學》

然後,你後面的對比,武力比拼上。你這是邏輯性錯誤,關羽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怎麼就成了有可能強於關羽?這話的意思是說張遼的功夫是和你我在一個水平段的,不是像華雄、顏良之輩可以輕易擊敗的,怎麼就存在強於二爺的可能!?二爺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這些難道都是被二爺在床上殺的?魏國能和二爺武力抗衡的恐怕也就只有兩隻老虎

地位比拼

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有可比性?恐怕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五子良將這個稱謂吧!

張遼和關羽甘童彤U6 2014-08-24

【回覆樓主給出滿意答案的那位朋友】——-將近六年啦,不好意思朋友,今天無意間知曉你對歷史的新觀點,下面是我看法,如有冒犯望見諒,謝謝合作

Ready Go 儘管魏國將帥中我最喜歡的是張遼,然整個三國中‘不幸’的是,我最看中的是關羽。當時時局不穩,烽火連天,董卓霸京師,直至群雄揭竿討伐。忠臣?的確很難有。根據社會局勢的影響,想安身立命都難,張遼的處境我能理解。古訓有言:忠臣不事二主。又言道:賢臣擇主而事。很矛盾的兩句話,前為關老爺,後為張文遠。在此我想問一下,假使你身處那時,你希望身邊有關羽那樣的誓死不降他主的忠臣OR你倒我跳槽的忠臣?要說聰明我倒是承認張遼,起碼知道‘不行就換’,文遠嘛肯定要有‘長遠’的人生計劃。關老爺只把性命賭在一人身上,那就是劉備。是的,曹操待關羽一點不遜於劉備,甚至高過他百倍千倍,可他眼中只認兄長一人。有恩必還,曹操的數次挽留,等到那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正如孟子的那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我不否認關羽在政治上偶爾處理的不得當,過分的傲氣害了自己。但上面的朋友說的未免過分的誇大張遼。江東孩童耳聞遼到啼即停;仲謀聞遼雖身染病,心亦有顧及,這我也知道。不知道你有沒有忘記那篇關羽即使被吳人殺害,吳國百姓將其畫像貼於牆上供奉(呂蒙被其魂魄嚇死這點我也不怎麼認同)。吳人將其首級獻於曹操,操見過之後不也嚇得一蹦嗎?

張遼的千古佳話也就是那兩件,關羽的呢?看過、讀過或者聽過三國的還好,要麼你隨便上大街找人問一下:張遼是誰?關羽是誰?而今的社會再怎麼文盲都會有少許知識,即使是那些‘鑽石牌子的王老五’。比方說你問了十個人,說不好會有九個人知道張遼是三國裡的人物、歷史人物、是個武將、是個皇上、是個太監、是個大夫等等等等,能有一個人會說,我沒見過這個人,你放心,這種人肯定有。但是關羽呢?小孩子就算不知道歷史,他也知道遊戲裡有人身著盔甲,手持大刀的厲害人物。要是‘王老五’他就能告訴你是財神……

至於你的【另:】,在此駁回。

“籍貫”打平——-籍貫有什麼好比的?這真的好比‘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嗎’,還是‘混血兒’更猛一些?

“姓字”戰平——-你的理解未免太偏激了,你完全可以這樣想,‘關’可作‘蓄力收起’;‘張’可作‘放開揚起’,前者蓄勢待發,要知道收起拳頭是為了更有力的一擊;後者,漏洞百出!

“武力”張勝——-這點我很看不過去,關羽是這樣說過,但是你見過他們打了嗎?理科知識不能證明這點。換句話說,如果你在遊戲中用一個滿級的張遼打一個初級的關羽,還是有機會勝出的。

“戰績”1:1——-相反你就打平?你本人都聲稱關羽善水攻,張遼善火攻,那麼你怎麼不用上面的‘機率’知識考慮這個問題,要是他們打起來的話,誰更有利?是火能壓住水?還是水能壓住火?這是很科學的問題。

“防禦”1:1——-身處沙場,刀光劍影,小則磕磕碰碰;大則要人血命兒。身體素質同樣是革命的本錢。我記得文遠好像是染病致死吧?這個不談,四箭怎麼?那是體格好,記得刮骨療傷嗎,關老爺還不是跟沒事人一樣。你肯定會說,要是沒有華佗……這話少來,那大夫可是你們老闆宰掉的

“地位”1:1——-這點我倒是認同,只不過歷史至今同性將才好像沒有結婚的(注:玩笑)

“文化”張勝——-朋友,你這話說的真夠傷人心的。先不談他們舉出還是說出的典故,你說:‘鑑於兩個故事的社會影響力相當,姑且判定兩人文化底子差不多。但關羽一有時間就研讀《春秋》,而張遼沒有明顯顯示出這方面愛好,可見張遼學習時間相對較短,但二人知識層次相同,應判張遼略勝’。你說完這話,自己不矛盾嗎?你自己說張遼不愛好這方面,而關羽一有時間就研究,結果你‘判’張勝!恐有不妥吧?你怎可以把一位喜歡文化的人變為‘敗者’,不喜歡的反倒成了‘勝者’。果真如此的話,我是不是也可以想的奇妙些,按你的思路,關羽跟張遼的文化底子都差不多,且張遼又不喜歡這東西,那關羽還讀什麼?文化功底平了就不跟你計較了,咱練武去,往日邊讀書邊作戰才說出: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那麼就證明關羽讀書的時候張遼練武,才能跟我持平,或者稍強於關羽。現在關羽放下書本,專研武藝,按照眾人口中所言,當時呂布為三國第一猛將,那麼專研之後,將那奉先劈進沙土中爬不出來,也不是不可能,何況文遠曾是他的員工……

“履歷”張勝——-按你的意思就是抓到就等於投降,那是‘降漢,不降曹’,文遠那是尋‘木’待‘棲’呢。。。

“忠誠”羽勝——-還好你沒忘了這個代名詞。

“政治”羽勝——-傲氣歸傲氣,但出口成‘髒’,非讀書人所為。。。這點值得學習

“影響”平——-此為不妥。江東,中原,表面上看不出什麼,以為二者相差不大,但中原一帶周邊處自古多為皇室貴族居住地,這個先不說,當時有詞語為例‘逐鹿中原’。張遼也只能領江東老大和小孩子聞風,然關羽能讓中原群雄喪膽。還有‘單刀赴會’,江東人除了陪酒,敢碰他了嗎?

下面的就不說了……

畢竟只是歷史,沒有而今所謂的狗屁‘穿越’,除了影視讀物,我們未曾見過,只是相互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心裡所喜歡的人物挽回好的形象罷了,人都一樣,總會希望自己所有的東西是最好的。當真答者是不講理之人,那我肯定會說:“你們家財神供奉的除了比干和趙公明之外,還有一個張遼嗎?”。這樣的話咱們這就不是相會交流了,即使是朋友也會因其口誤而變成仇人。請樓主和答者別見怪

張遼和關羽牛排and牛排 推薦於2017-11-23

【擇主上的異同】

張遼和關羽選擇主人的方式是不同的。關羽從頭到尾只忠於劉備,雖然他曾有一段時間為曹操服務,但總體上還是一心繫著劉備一人。而張遼則是幾番易主,當然,導致這樣也由不得他,因為他跟了哪個主人,那個主人在不久後就倒黴了。最後來到曹操身邊才穩定了下來,直到曹丕時代輪到他自己倒黴為止。對於一個將領而言,屢次看著自己的上司完蛋也不是一件爽快的事兒,好在後來遇到了待他不錯的曹操,所以張遼也是滿幸運的。

張遼也忠於自己的主子,這點和關羽一樣,但他們忠心的方式卻不太一樣,有關這點,留待下邊說到。

【交際上的異同】

大戰之際,張遼和關羽所表現出來的風範是不一樣的。孫權北擊合肥城之前,張遼與李典、樂進不合,可是一旦有敵軍來臨,張李樂三人卻能夠放下私人恩怨,團結一致對外,最終成功地守住了合肥。另一方面,關羽北伐襄城之際,卻是和糜芳、士仁鬧矛盾。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當年劉備到處流浪,幾番易主的時候,他也像關羽一樣,一直跟隨著劉備忠貞不二。但現在他卻是跑到東吳去了,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是關羽的錯,還是劉備的錯,亦或根本就是他自己的事兒,這個問題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但不管如何,糜芳會選擇背叛,關羽恐怕也難逃責任,如果糜芳在蜀漢政權內一直過得安安穩穩,沒有什麼擔憂的日子的話,他沒必要逃跑,而且他的兄弟又在劉備身邊,他更沒理由逃跑。所以我認為,關羽恐怕是有責任的。當然,關糜雙方的矛盾,我認為主要是糜芳錯得更多。而即使說完全是糜的錯,關羽缺乏知人之明,任用這麼一個不可靠的物件來看守大門,還對其稱“還當治之”,似乎也有用人失誤的嫌疑。所以張遼比關羽更能團結內部關係。

【忠義上的異同】

人皆稱關羽忠義,並拿他來作為衡量一個將士是否忠義的標準。對此我一向是很不以為然的,首先,我認為三國時代,忠義之士多的是,像寧死不屈的張任、“與蘇武無異”的馮熙等等。拋開這些人,就拿張遼和關羽相比,張遼也顯然比關羽更具有忠義的氣質。關羽的“義”,是私人情感上的義,是哥們兒義氣,在對待黃忠、馬超等同樣是蜀國將領的人上,他就未必是這樣了,他的義僅限於對劉備一個人而已;而張遼的“義”,則是國之大義,是包容了整個國家利益的義。

關羽有件事是讓我很有好感的,就是他被曹操俘虜後,斬將報恩,最後回到了劉備身邊。不管世人怎麼評價這件事,諸如認為關羽根本不應該投降曹操此類等等。我個人依然是很贊同關羽應該這麼做。關羽和張遼關係不錯,在他離開曹操之前,曾和張遼有過一番談話,意示自己想要離開曹操,關羽敢把這個心思講給張遼,也說明了他有把張遼當朋友,但這其實不是一個政客應有的行為,因為曹操要是個昏君的話,關羽這無疑在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張遼聽了關羽的話後,不敢告訴曹操,因為他擔心曹操會殺了關羽,可是不說的話,卻又有違“君臣之道”,經過一番猶豫後,他才下定了決心:“曹公是我的君主,相當於父親;關羽是我的朋友,相當於兄弟而已”因此他將友情放在了一旁,把關羽的話報告給曹操,曹操聽後十分佩服關羽的義氣,於是答應把關羽放了。張遼以國事為重,不計個人情感,這才是大義,才是忠義。他不重視關羽這個朋友嗎?不,他很重視,所以他才會猶豫,才會感嘆。可從一旦從政了,就得為國家利益服務,所以他將事業放在了最前頭。如果曹操最後殺了關羽的話,我想張遼肯定會很難過。這些張遼不會沒有想到,但他依然把話告訴了曹操,這是一種大氣迫。

相比之下,敵我兩軍正面交戰,關羽卻不忘了和他的另一個魏國朋友徐晃敘舊,而聽到徐晃說“得關羽人頭有重賞”時他居然還大吃一驚,忙呼:“徐兄,你這是什麼意思?”還是徐晃有大度,他平靜地向關羽解釋:“這是國事,不是你我兄弟之情所能代替的。”關羽似乎忘了自己的身份,是的,他重義,從他對徐晃的態度來看,他是個重視朋友的人,他不輕易背叛朋友,所以他聽到徐晃的話後才會吃驚。從這點來看,關羽是很可愛的,如果關羽不是從政了的話,我也許會喜歡他也說不定。但這是一場戰爭,關羽怎能當兒戲呢?而且和敵方將領談天說地,換成一個疑心病比較重的君主,關羽恐怕會被打上“逆賊”的罪名了。可悲的是,關羽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他盡把“義”花在這些兒女情長的地方。他應該把“義”用在對自己人黃忠、馬超這些人上,而不是敵方將領。

關羽和張遼表現的義是不同的,不是同一個範疇,關羽的義大有感情用事,張遼的義則以國事為重,所以這兩人,我覺得張遼更符合“忠義”的標準,關羽最多隻有哥們義氣。

【結局上的異同】

張遼和關羽都是戰死的,這一點是他們的共同之處。而他們的死,都是有機會避免的,關羽的死,主要是因為自己,雖然劉備也難逃責任,正如我在《我看關羽》中所說的,在蜀國這一方面,關羽荊州落敗是他的直接責任,是他把自己逼到了絕境,讓自己走向了英雄末路;而張遼卻是可以說是被曹丕害死的,如果沒有曹丕的草率南征,張遼就不會戰死,所以曹丕要對張遼的敗北負責。

憑心而論,曹丕其實也不是個庸才。他有文采,善作文,在政治上有心機,懂權謀,有時候還能夠聽進一些建議,如有一次打獵時他無故發了火,結果在蘇則的勸阻下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及時改正。所以曹丕也是有優點的。但他在外交上的成就卻讓我不敢恭維,且不說三番五次被東吳的外交官戲耍,就是在對待什麼時候進軍江東、以及應攻吳還是攻蜀的問題上他也是一錯再錯。最後因為被孫權惹得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於一個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張遼帶病出徵,經過這場沒有勝算的戰役後,最終病死在軍營裡。曹丕曾感嘆道:“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也。”這到底是在說明東吳將領的善戰,還是他的失敗呢?

張遼和關羽的死,可以說都是為了自己的主子而戰死的。然而,我個人認為,張遼死得比關羽更沒有價值。

【誰是第一將才】

在我個人看來,張遼應該要比關羽更善戰。我這樣說並非在貶低關羽,要不然,我也不必用上“更”字。關羽確實也是個勇將,正所謂“萬人之敵”。但張遼和關羽表現出來大將風度卻是不一樣的。張遼在合肥之戰中擊退了吳軍,但他沒有因此而驕傲,甚至還讚歎敵方將領(實際上就是孫權)“便馬善射”,即使在戰鬥中,他也沒有忘記了解敵情,分析敵方的優點和缺點,以求知己知彼。相反,關羽還沒交戰,就先瞧不起敵人,盲目自信,而且沒處理好內部矛盾,使得自己的部隊變得外強中乾,貌似強大的水軍最後竟是不堪一擊,在呂蒙的襲擊下排山倒海地垮散,徹底地宣告敗北;與關羽不同,張遼能夠在戰爭前穩住軍心,而且利用合肥城的有利地形,沉著應戰,大膽出奇招,以一城之眾擋住了吳軍的進攻,最終使吳軍無功而返。這兩者之間,難道不是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嗎?

諸如像曹操、周瑜、呂蒙、陸遜、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是屬於“帥才”,而張遼、關羽、張飛、甘寧、徐晃這些人,則屬於“將才”。在所有將才中,我認為,應該以張遼最具有代表性,而並非關羽,甘寧、徐晃等人也不在關羽之下;所有的帥才中,以曹操最具有代表性,而不是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人一點也不比諸葛亮差。可是歷來人們只歌頌“千古武聖”關羽和“千古智聖”諸葛亮,從而把那些能力根本不在他們之下的軍事將才冷落一旁,對此我是甚感不平的。

是的,關羽和諸葛亮都是人才,我也寫過文章讚美過他們,但我要宣告,這不代表我的視線範圍就只能容下這哥倆。同樣是名將,卻沒有得到同等的待遇,江東人名將更是長期被忽略,幾乎沒有提及!我為張遼鳴不平,也為甘寧、于禁、徐晃、李典、夏侯敦……這些人鳴不平。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而關羽和諸葛亮卻被過分的神化。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這是多麼的目光短淺,多麼狹窄的學術討論。

【餘論】

這篇文章大多在批關揚張,但這並不是我想跟關羽過不去,因為我在這裡想表達的,更多的是稱讚張遼,而非貶低關羽。關羽的優點,我在一些自己的文章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關羽也是有不少值得人們尊重的地方的。張遼只是我想說的一個代表人物,如同我上邊說的,三國中還有許多人值得我們去探索和關注,有關這些人的優點,就只等你的慧眼去挖掘了。

另:

一、籍貫

關羽是解良人,張遼是雁門人,現在看都是山西人,旗鼓相當, 1 :1打平。

二、姓字

一個姓“關”,一個姓“張”,意思相類而相反,平手。一個字“雲長”,翻譯成現代漢語為“說得時間長”,一個叫“文遠”,翻譯為“寫得文字多”,再成平手,共2:2戰平。

三、武力

關羽曾對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從邏輯角度理解,張遼應與關羽武力相當,也存在部分在關羽之上的機率。1:0,張遼勝出。

四、戰績

關羽擅水攻,曾水淹七軍;張遼擅火攻,曾製造“濮陽縱火案”,兩人相類相反,1:1。

五、防禦

關羽4次中箭,皆為受傷;張遼1次中箭,致死。數量羽勝,質量遼勝,1:1。

六、地位

關羽是蜀五虎知首,張遼是魏五虎之首。門當戶對,1:1平手。

七、文化

張遼在關羽歸曹事件中曾引用過“豫讓眾人國士論”的典故,關羽在曹營給劉備寫信時提起“左伯桃與羊角哀”的故事。鑑於兩個故事的社會影響力相當,姑且判定兩人文化底子差不多。但關羽一有時間就研讀《春秋》,而張遼沒有明顯顯示出這方面愛好,可見張遼學習時間相對較短,但二人知識層次相同,應判張遼略勝,此局比分為2:1,張遼勝。

八、履歷

關羽被擒2次,降1次;張遼被擒1次,降1次。張遼1:0勝。

九、忠誠

以上面的檔案,關羽忠誠度50%,張遼0%。關羽1:0勝。

十、政治

關羽歸曹是在政治框架內和平解決,張遼歸曹時曾罵人,有不文明表現。關羽勝出,1:0。

十一、影響

張遼令江南小兒不敢夜啼,關羽威震華夏(中原),一個影響長江以南,一個影響長江以北,得分1:1。

總計

關羽積10分,張遼積11分,張遼以微弱優勢勝出。

張遼和關羽全方位大比拼(繼續)

相貌

變巨說關羽相貌不俗安知他是弓手,關羽也說張遼相貌不俗奈何從賊,說明二人相貌都能起到決定自己未來的作用,此項二人平分秋色,1:1。具體落實到臉的中下部,張遼三綹鬍鬚,關羽五綹長髯,關羽小分勝出,此局比分關羽2:1勝。

同事關係

張遼與李典有私怨,後來和解。關羽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全面一些,丟徐州失二嫂埋怨張飛,為納劉封的事埋怨劉大鍋,質疑豬哥哥有管樂之才,要跟馬超比武,罵黃忠是烙餅,以上幾條多數問題不大,只是劉封事件給自己釀了苦果。張遼1:0。

愛心

張遼在白門樓被抓,還罵人,關羽救了他一次。作為回報,張遼土山當通訊員一次,白馬坡友情溫馨提示一次,過五關時當和事佬一次,舉一反三,張遼勝。華容道關羽放變巨一次,而張遼無優待大耳記錄,關羽勝。比分1:1。

冷靜

太史慈唆使馬伕在合肥放火,張遼說不會一城皆反,不為所動。有人報告呂蒙襲了荊州,關羽說陸遜小兒不足為慮,不為所動。平手,1:1。

執行領導意圖

老豬希望關羽拒曹操聯孫權,關羽兩頭都拒,都不耽誤。曹操寫信讓樂進守城,張遼李典出戰,張遼卻擅自改變方針,讓樂進誘敵,自己和李典去打埋伏。兩人執行領導意圖都不約而同走板,雖然一個大敗,一個大勝,結果有所不同,但考慮到二人都算是因時制宜,仍判他們1:1戰平。

總計

關羽和張遼5:5,戰成平手。

張遼和關羽喜馬拉雅最低谷 2006-11-10

樓上夠搞笑的。不過比較好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