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必從勤苦得下一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3-24

富貴必從勤苦得下一句 ☆╮隨風╭☆ 1級 2019-06-18 回答

富貴必從勤苦得下一句是男兒須讀五車書。

柏學士茅屋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白話譯文: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

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

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

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

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

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作品評析:

此詩當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曆二年),當時杜甫56歲,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

黃鶴注:依舊次,編在大歴二年。蓋寄詩在先而題屋在後也。顧宸注:公過學士茅屋,羨其立品之高,讀書之勤,故題其茅屋如此。按詩言讀書以取富貴,於學士尚不相似。黃氏謂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鰲《杜詩詳註》:學士茅居舊有藏書,上四句敘事,五六句寫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詩近體有兩段分截之格,有兩層遙頂之格。此章若移晴雲、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兩截體。今用遙頂,亦變化法耳。又中間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詩體也。

黃生曰:舊疑此詩不似對學士語。今考《寄柏學士詩》及《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始知其說,一則雲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學士,亦奔波,嘆彼幽居,載典籍,蕭然暴露依山阿。一則雲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風騷。是學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學士之茅屋,學士奔波之所載,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詩語意互見。此詩則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為勸言勤苦以取富貴爾。叔父業有前效,則年少積學之功,安可少哉。

《柏學士茅屋》作者杜甫,作品別名《題柏學士茅屋》,收錄於《全唐詩》。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富貴必從勤苦得下一句 ◇◆魅力男士ゞ 1級 2017-01-12 回答

1、“富貴必從勤苦得”下一句:【男兒須讀五車書】。

2、“富貴必從勤苦得”出自杜甫的《柏學士茅屋》,全詩如下: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3、該詩大意: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

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4、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