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古文捷徑成語通的內容摘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6-20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的內容摘引兔兒爺夐rg9 2016-06-04

“不可救藥”,“藥”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治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中的“藥”字就是這種用法。

“膠柱鼓瑟”,“膠”和“鼓”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諸醫論》:“李東垣醫如絲絃新絙,一鼓而竽籟並熄,膠柱和之,七絃由是而不諧矣。”

“可歌可泣、七嘴八舌”,名詞“歌、嘴、舌”,活用為動詞“唱歌、說”。 “不恥下問 是古非今 不遠千里”中加點的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是:不以下問為恥;認為古代正確,認為現代錯誤;不認為千里遠。

“甘之如飴”,“甘”是意動用法,“認為像飴那樣甘甜”。範縝《神滅論》:“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文中“甘”是意動用法,“以(種地)為樂事”。 “文過 飾非 尋蹤 覓跡”,既有避復,也有修辭中的複用,“文過”和“飾非”、“尋蹤”和“覓跡”都是同義複用。“文和飾、過和非、尋和覓、蹤和跡”都是避復。

“不知好歹 不知甘苦 舉足輕重 危急存亡”中“好和歹、甘和苦、輕和重、存和亡”都是反義複用,語義偏於加點的詞“好、苦、重、亡”。

“風雨飄搖 遮人耳目 凜若冰霜 無關痛癢”中“風和雨、耳和目、冰和霜、痛和癢”是連類複用,語義偏於加點的詞:“風、目、冰、痛”。 一個成語可以包含多種語法現象,少則三五種、多者十數種。如:

“莫余毒也”原意是:沒有人威脅、危害我了。現多指毫無顧忌,可以為所欲為。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這個成語包含著五種語法現象。(1)否定副詞。莫,否定副詞,意為“沒有人”、“不要”;(2)代詞。餘,第一人稱代詞,意為“我”;(3)動詞、謂語。毒,危害,謂語動詞。(4)嘆詞。也,嘆詞,可不譯,也可譯為“了”、“啊”、“呀”;(5)賓語前置。莫餘毒,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賓語“餘“前置於謂語“毒”前,指莫毒餘。在成語“人莫予毒”中,“人”是修辭中的借代,全體代部分,用所有人代指一些人;予,是第一人稱代詞“我”。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意思是:皮都沒有了,毛還依附在哪兒?比喻事物失去基礎不能存在。這個成語包含了十種古文語法現象。(1)用典。修辭用典中的明引,語本《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 後來亦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傷寒論·序》:“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候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章炳麟《答夢庵》:“訓故未通,而以微言相侈,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們不是也跟著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2)反問。修辭中的反問,用肯定的問句表示否定的回答,意為皮不存,毛無以附。(3)疑問句。屬於疑問句,即提出疑問的句子。“安”“焉”均表示疑問語氣。(4)名詞、主語。“皮”“毛”是名詞做主語。(5)動詞、謂語。“存”是自動詞(不及物動詞),“附”是他動詞(及物動詞),均作謂語。(6)否定副詞。“不”是否定副詞,修飾謂語動詞“存”。(7)結構助詞。“之”是結構助詞。主語 + 之 + 謂語,“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作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標誌,不必對譯。這有兩種情況,一是使主謂片語成為單句的結構成分,二是使主謂片語成為語義未盡的分句。“皮之不存”屬於第二種情況,主語“皮”和謂語“不存”能單獨構成句子“皮不存”,“之”用在其間,使主謂結構句語義未盡,成為分句,故後引出“毛將焉附”分句。(8)時間副詞。“將”是時間副詞,意為:將要。(9)疑問詞。“安”、“焉”,是疑問詞,通常詢問處所,有時也詢問原因,譯作:“哪裡”、“哪兒”、“怎麼”等,“安”常作狀語和賓語,“焉”常作狀語。(10)賓語前置。“焉附”是賓語前置,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往往置於述語之前。疑問代詞“焉”作賓語,前置於述語“附”之前,“焉附”即“附焉”。焉,哪裡;附,依附。意為:皮都沒有了,毛還長在哪裡呢?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直譯是:一隻犬為形而吠,百隻犬為聲而吠。意譯是:一隻狗看到點影子叫起來,許多狗也跟著亂叫,比喻不瞭解事情真相,隨聲附和。這個成語包含著十種語法現象。(1)數詞狀語。數詞“一”、“百”,做狀語。(2)虛數。“百”是虛數,表示足數,或多數,這裡表示多數。(3)省略。省略量詞“只”,應為“一隻”、“百隻”。(4)名詞主語。“犬”是名詞,作主語。(5)謂語動詞。“吠”是動詞,作謂語。(6)為動用法。“吠形”、“吠聲”是為動用法,為形而吠,為聲而吠。(7)介詞省略。也可以理解為,“形、聲”前省略了介詞“以”,譯為:因為。“以形、以聲”作謂語動詞“吠”的狀語,因為形,因為聲。一犬吠[以]形,百犬吠[以]聲,意為:一隻犬是因為形而吠形,百隻犬則是因為聲而吠。(9)補語。介賓片語“以形”、“以聲”充當不及物動詞的“吠”的補語,譯時變為狀語。(10)層遞。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是修辭中的層遞。

多數成語至少包含兩三種語法現象,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意為:培植樹木只需要十年,而培養人才則需要更多年。這個成語包含三種以上語法現象,主要有:(1) 數量詞。“十年”、“百年”是數量詞。(2)名詞活用為動詞。“樹“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培養、培植”。(3)層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修辭上的層遞。

“土崩瓦解”(1)詞義範圍的縮小。“瓦”是詞義範圍縮小。古代詞義範圍大,泛指陶土製品,如瓦罐;現代詞義範圍小,專指房屋上的瓦。(2)本義和引申義。“解”,本義是判,表示分,分開,分離。引申為分裂、解體。(3)“土、瓦”是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比況,“如土崩塌,瓦分解一般”;比喻事物的分裂,徹底潰敗,不可收拾。《鬼谷子·抵山戲》:“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

“口誅筆伐”(1)“口、筆”是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工具、方式,用口誅,用筆伐;(2)“誅、伐”同義,是修辭中的同義避復;(3)口誅筆伐是修辭中的互備,指用口筆誅伐。

“字斟句酌”(1)“字、句”,是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列舉,意為:每字每句。(2)斟、酌,是修辭中的避復;(3)字斟句酌是修辭中的互備,指每字每句斟酌。

“南征北戰”是修辭中的互備,指“南北征戰”。“南、北”方位名詞活用作狀語表示位置、趨向,在南北征戰。

“風花雪月”既表現了修辭中的借代,用“風花雪月”普通之物借代為特定的春夏冬秋,同時也表現了修辭中的錯綜,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應為:風花月雪,這裡錯序為“風花雪月”。以顯示語句的生動。

“沉魚落雁”是使動用法,“使魚沉,使雁落”,同時也表現了修辭中的誇飾手法,美貌能使魚沉雁落。

醫古文捷徑成語通的內容摘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