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與母親德妃的關係怎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6-29

看小說中說皇四子最後和母親德妃的關係很糟糕,為什麼呢? 不管四和十四誰繼位都是她的兒子,她為什麼比較喜歡十四呢? 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好想知道答案,謝謝大家幫忙咯!

胤禛與母親德妃的關係怎樣?guiyvwh25242014-07-07

論雍正和德妃母子間失和的原因

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幼為康熙表妹,時為皇貴妃的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撫養,雖並非過繼,但因彼時中宮久虛,佟佳氏以副後身份統攝後宮,位份尊貴,備極榮寵,(佟佳氏深得康熙皇帝寵愛,夫妻感情篤深,孝懿仁皇后亦是康熙諸後之中唯一一位在死後得到聖祖寫詩追悼的女子,是聖祖宮中其他佳麗所難以望其項背的;況且佟佳氏膝下猶空,胤禛出生後數年方誕下一女,旋即而卒,故伊視胤禛為己出,殷勤備至,關愛有加,而雍正則蒙其庇廕,承其恩澤,算起來當是康熙諸子中除了二阿哥胤礽(生母為索額圖之侄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初諡“仁孝皇后”)、十阿哥胤誐(生母為溫熹貴妃紐祜祿氏,孝昭仁皇后之妹,遏必隆之女)以外,位份最為尊榮的一位皇子,因此從小即能受到一定的重視。幼時的胤禛乃憑藉著這層得天獨厚的機緣,被鞠養於康熙宮中,得到父皇的親自撫育,所謂 “‘母’愛者子抱”,一時之間其樂融融,甚為溫馨和諧。他們父子間的感情基礎也因這層關係,而顯得特別深厚牢固。

清宮慣例,皇子出生後或由官員撫養,或由其他妃嬪撫養,總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誕下之後獨不可付與生母撫育。這可能是為了杜絕後宮干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體上杜絕了后妃預事及外戚禍國的弊政。但是這種“防弊”之策也非一無瑕疵,由於缺乏接觸和溝通,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親生母子間互生隔閡,彼此猜忌,感情不睦,關係漠然等如是尷尬的境況。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陌生而緊張,冷淡而無奈。

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胤禛從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撫養(胤禛後來回憶佟佳氏時曾感念其“撫沖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清世宗實錄》第十一卷,第九頁。),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這位高貴溫婉、儀態端莊的母親之呵護和教導下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生恩不及養恩大”,所以胤禛感養母恩遇之素深,同孝懿仁皇后親近,反而與親孃生疏則是很自然的事情,亦合人之常情。(甚或這種情感上的親疏還“延及”到雍正的子孫,乾嘉年間佟佳氏累次加諡,但是作為皇帝的生母烏雅氏卻偏偏沒有這種殊榮,彷彿她是什麼不相干的人,生生地被拋在了一邊,極不尋常之中隱隱地透露出雍正和德妃之間“耐人尋味”的“母子”關係。)

第二,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位份尊貴,自康熙第二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康熙朝四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與其妹溫熹貴妃同時選充後宮之期正值康熙欲除鰲拜之時,顯見她的入宮多半是出於政治上原因,康熙和她之間未必有真感情。)死後,一直位列皇貴妃之位(因康熙認為自己克後,故遲遲不肯立她為後,一直等到到佟佳氏病重彌留之時始得封),即所謂的副後,掌管後宮,是聖祖康熙皇帝的賢內助,亦是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貴一定讓年幼的雍正產生一種依屬感和安全感,出於生存的本能他必定會竭盡全力地去討養母的好,以期獲得她的歡心,久而久之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則難免“淪為”一個懂得如何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勢利眼兒”,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的態度想來也會由於養母的存在和在宮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過分親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表現出一種以佟佳氏之子身份自居的“小小”情緒,生母德妃看在眼裡心中定然很不暢快,久而久之他們之間的母子關係便會蒙上一層陰影,結也越結越死了。

第三,“天下的父母皆是偏心的”,此乃古今常理。況且大多數的母親都會特別疼愛溺寵幼子,這是她們天生的情結。胤祚(康熙的第六子,德妃所生的第二個兒子)在的時候她疼胤祚,胤祚死了她自然就去疼十四子(胤禎,雍正時更名為胤禵)嘍,想來雍正心中對此也一直耿耿於懷,母子間的隔閡愈見增大。

第四,當然就得專門說說四阿哥本身的問題了,這個頭髮捲曲語速極快的孩子,自幼就被康熙說成是“喜怒不定”,可見年幼時心緒不佳,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帶給他的重壓,往往會突然而然的發作,有時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做母親的大多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對於像他這樣有些憂鬱的孩子(美國史學大師史景遷如是認為,語見《中國皇帝康熙自畫像》頁172,上海遠東出版社。),自然很難博得母親的歡心。

第五,胤禛即位即封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為舅舅,卻反而把自己的嫡親舅舅撂在一邊,不以為意,這不等於向全世界宣佈“我只承認佟佳氏這位養母是我唯一的母親”了嘛,他的做法和《紅樓夢》中的探春也實實如出一轍,顯然在他的心底還是很不喜歡自己的親孃,並且或多或少的將此公開化,(他的脾氣性情本就是如此,很多時候都會他並不是如人們想象一般,將自己的感情遮遮掩掩,而是公開或半公開的一吐而快。)易位而處,若你是德妃眼見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此藐視自己恐怕也會氣不打一處來吧。再想想看天底下會有哪一個兒子選擇每天五更(凌晨三至五點)這個時候去給母親請安的(《大義覺迷錄》卷一,《清史資料 第四輯》,中華書局1983年版,頁11。雍正自暴隱情),他們名為母子,實則形同陌路,二人之間本就沒什麼話說,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是話不投機針鋒相對的,但是為了避免揹負不孝的罪名,雍正只能趕在母親尚未起身的這個點兒前去“請安”,(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互不碰面才能免生尷尬。說句實話,這招真是夠絕的了,不過從中也隱約的透露出雍正內心的無奈與辛酸。

第六,我們再專門說說德妃這方面的原因,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嘛。坦然的說,德妃是我最最討厭的一個人,因為她的偏心,她的“無情”,她的厚此薄彼,在我看來都是世界上最殘忍最狠毒的武器,她深深的傷害了他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且這層陰影也一直伴隨胤禛始終。德妃本為宮女出身,身份低微,是因為生下胤禛才得以於次年(康熙十八年)被封為德嬪,進而晉位為“德妃”。所以有些學者根據一些零零散散的史料加以推測,認為德妃原本是佟佳氏身邊的侍女,被康熙看中而有了長子雍正,而佟佳氏因為憤恨德妃背叛自己所以才將雍正養育在自己身邊同時向胤禛灌輸一些不利於德妃的言論,從而離間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使胤禛在潛移默化中與德妃疏遠。自然了,女子間的爭風吃醋,也會延續到他們兩個人共同的兒子身上,就這點而論,德妃無疑是徹底輸了(還不如一個死人!),她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了。當然,這種論斷目前尚缺乏明確的文字資料可以佐證,確切與否尚在未定之天,不過倒可作為解釋雍正和德妃關係不睦之原因的參考。

第七,德妃做事也的確有很絕情的地方。康熙駕崩,德妃便要以死相殉(實際上是給雍正下馬威),逼得雍正情急之下對她說“皇考以大事遺付沖人,今生母若執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將何以對以對天下臣民?亦為以身相從耳。”(雍正《大義覺迷錄》。《清史資料》頁11,第四輯,中華書局,1983年。)意思就是說“你死我就死,省得我以後無顏面對天下臣民,蒙受不孝的惡名”。他們母子之間這樣互用自殺的方式相逼相脅,通觀二十四史,亦是“聳人聽聞”,親生(!)母子之間的對立竟然已經到了“劍拔弩張”、“有你沒我”的境地了,可悲,可嘆!

第八,德妃以“皇帝誕膺大委,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 (蕭奭:《永憲錄》,卷一。)為由,拒不接受皇帝給自己行禮,害得登極大典差點都開不了場,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禮這麼大煞風景的開場,也似讖語似的註定了雍正朝悽悽慘慘的悲劇收場。

此外,這位母親還曾放話說,雍正即位,“實非夢之所期”,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明擺著告訴眾人說,他——自己的嫡親兒子(!)繼承大統,就連我這個親生母親做夢都想不到,實際上就是不承認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對他踐祚的挑戰。在政治環境如此險惡的情況下,在那麼多政敵對她自己親生兒子虎視耽耽的情況下,她這麼說顯然將會受人以柄,顯然會把雍正往絕路上推,而她連想都沒想,連怕都沒怕,就這麼說,這麼做了!!!這麼絕情,偏心得這麼明顯,若是我也不可能和她搞好關係,更何況好強好名如雍正者乎?!

德妃生前,斷然不肯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尊號,也不肯從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寧壽宮去,故她甫一嚥氣,雍正便將她的梓宮(即棺材)移到寧壽宮,停靈三天才放到帝后死後應停靈的地方——壽皇殿,曲折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與不平,其中的三昧著實耐人尋味。

還有,胤禛因早年中過署,故而特別怕熱,德妃死後,雖天氣酷熱非常,但為免落他人(?!)以口實,他堅持守靈,以致數度昏厥,身體不支,在他給心腹年羹堯的密摺中就有這樣的話——“朕安,你實在為朕放心,實力不能撐,也顧不得丟醜了。況受過暑,一點熱也受不得,只得以身荷之重,著實惜養,不必為朕過慮。”一種負氣、憤懣的情緒,一看便明,母子之間關係若此,實在是雍正一生莫大的悲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