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號的由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7-19

外號的由來;;;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6-03-27

就是根據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給其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稱謂, 如:水滸傳裡的108好漢。

綽號也叫外號,古已有之,並非新生事物。古代的綽號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綽號有自己所起和他人命名兩種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蘊涵豐富而儲蓄;他人所命,嬉笑怒罵、詼諧幽默。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而綽號也使歷史名人更富個性化特徵。現代著名學者袁庭棟、劉大白對此都有過專門的研究。

綽號最早見於漢代,如嚴延年、郅都、董宣是三個酷吏,他們用法嚴酷,世稱之為“屠伯”“蒼鷹”“臥虎”;楊震因為博學,而被人尊稱為“關西孔子”。

綽號的產生有多種由頭,如從形貌方面看,漢代賈逵因身高頭長,被稱為“賈長頭”;唐代溫庭筠因容貌醜陋,被呼作“溫鍾馗上”。從舉止方面看,西漢甄豐喜歡夜間謀議,人稱“夜半客”。從行為方面看,東漢崔烈以500萬錢買官,人稱“銅臭”。從愛好方面看,南明弘光天子喜歡用蛤蟆製藥,丞相馬上英喜歡鬥蟋蟀,因此得到蛤蟆天子、蟋蟀相公的綽號。從著作方面看,唐代楊炯被稱為“點鬼簿”,是因為他好用古人姓名;駱賓王被稱為“算博士”,是因為他詩中多用數字做對子。從學識方面看,明代的程濟因博學而獲“兩腳書櫥”的雅號。從談吐方面看,唐代竇鞏因口訥、不善言辭被時人諷為“囁嚅翁”;南宋趙霈擔任了諫議大夫之職卻大談禁殺鵝鴨,被譏為“鵝鴨諫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綽號中還有一類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群體綽號。如宋代的丁大全、陳大方、胡大昌同時擔任諫官,本應積極進諫,指斥時弊,但他們卻明哲保身,不敢進言,時人諷刺其為“三不吠犬”,形象至極。明代劉吉、萬安、劉翊三人位至實相,卻碌碌無為,飽食終日,無所成就,時人噱稱他們為“紙糊三閣老”,愛憎之意,一目瞭然。

外號的由來;;;匿名使用者 2013-04-08

給別人起外號的人,往往有點歪才。有的是嘲笑譏諷,也有讚的。持平常心看待吧。

外號的由來;;;匿名使用者 2013-04-08

為了詼諧和解恨,或者調侃

外號的由來;;;東小作文網 2013-04-08

“外號”一詞出現於民國初年,其實這個詞早就有了,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唐代稱之“別號”,宋代稱之“諢號”,元代稱之“綽號”等。

起外號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上。夏桀的外號是“移大犧”,意思是說夏桀的力氣大得可以把牛移動。《漢書》裡記載人們稱漢宣帝的外祖母為“黃牛媼”。《後漢書》上馬援戲稱公孫達為“井底蛙”。到了明代,起外號的風氣更加盛行,《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有響噹噹的外號。人們能從外號中看出英雄好漢的性格特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