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頤的意 ...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08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頤的意 ...教育小主6 2021-07-20

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白髮蒼蒼;一百長命百歲。

1、出處

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釋義

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到七十歲,可以從心到身自由運作,而又不越出應有的規矩。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頤的意 ...

擴充套件資料:

1、創作背景

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

2、賞析

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3、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以上資料參考 百度百科—論語·為政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頤的意 ...教育導師燚老師 2022-01-26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

而立:三十歲。不惑:四十歲。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提問

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回答

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更多3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