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環顧左右而言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12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環顧左右而言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f77917 2006-03-29

王顧左右而言他 或 顧左右而言他 都是對的。

而一般來說,顧左右而言他 更為常用。

顧左右而言他

拼音: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典故: 看著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例子: 耿爾除了苦笑,只好~了。(陳若曦《耿爾在北京》)

史案新語 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與齊宣王有段精妙乖巧的對話,其場景,載《孟子》中《梁

惠王下》一章,讀來有意思。而“顧左右而言他”出於其中。現擺在

下面:

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您有一些臣子,他們去楚國遊山玩水,走

前將自己妻小託付給朋友照看,一“拜拜”了事。等從楚國回來時,

才發現自己妻子兒女卻在忍飢受凍。您說,這人多缺德,對這樣的人

該怎麼辦?

齊宣王說:還用問,把他們曬在一邊,甭理他們!

孟子又問:專司刑法的一批官員吊兒啷�,不盡職,根本沒招兒

處置一幫缺德無良、尋釁滋事的人,該怎麼辦?

齊宣王想都沒想,答:革職查辦呵!

孟子繞了一下又問:整個國家一片混亂,所有做官的都反了,又

該怎麼著?

齊宣王卡住了,此時“顧左右而言他”,不知如何是好。

原文是文言,沒這麼大白話。為著讀來方便,筆者就這樣處理了。

如果將對話和場景放在法律的語境中,我們可以發現,古人已經

下意識地點到了法理學的一些要害問題。顯然,孟子提問頗為機巧。

其言外之意是想說明,假如所有官吏都清一色地反了天,或者,緊要

部門的官吏都鬧事兒了,國家機器也就無從談起了。而法律特別依賴

國家機器,機器零件一散,法律便是呆在空架子裡,毫無實效。

設想一下,司掌刑罰的官吏對孟子提到的那班不顧妻兒的人睜只

眼閉隻眼,而且,監督刑官的官吏也是戳在一旁,啥事都是看熱鬧,

那麼,刑法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人們會說,那是一堆廢紙。其實,

即使其他法律,比如民法,其內在的機制也是一樣。

法律是要一批官人支撐的。官人是啥表現,對法律十分打緊。官

人要盡職,要有德。對一般官人來說是如此,對把持法律要害部門的

官人來說,更是如此。孟子一類的古聖人,對法律管束官人以及小民

百姓的一舉一動,不太在乎,喜歡嘮叨“君子之德,風也”。與法家

分子強調以法治吏不同,孟子蠻注意官人的道德自覺式的操守。相形

之下,恐怕還是孟子一路人所思所想到位。起碼,對關鍵位置的官人

而言是這樣。

我們經常提到“清官”一詞兒,那是舊時的用語。有人說,國人

這個“用詞傳統”實在不可誇耀,因為,它把希望寄託在“人”(官)

的自律而非法律的他律上,終究是一個人治的陪襯嫁妝。但是,想想

看,在法治的社會里,司法機關總要依法監管其他“官府衙門”,它

裡面的人也叫“官”———司法官。說法律是最高權威,實際上有時

便是說司法官具有最高權威,在法律被違反或對法律有爭議時,尤其

如此。而如果司法官不是“清官”,怎麼辦?有人興許講,讓另一

“官”(如立法者)來監管。可後一“官”仍然不是“清官”,怎麼

辦?而且,法治的一個要義也在於“司法獨立不受任何干預”。讓他

者監管司法官,就是干預。這又有違法治的初衷。這般講來,司法官

的自律問題還是不能迴避。

於是,不論在人治還是法治中,對“清官”的企盼,一定是永恆

的主題。經過對孟子與齊宣王談話的解讀,這應該是更加明確的了。

如果死心眼,認定德教對官人沒啥意義,只有法律才管用,在某些情

況下,我們只好“顧左右而言他”了。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環顧左右而言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網友b2c1f25bf 2006-03-29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此話出自<孟子>,在中學時應該學過,王是指“齊宣王”,意思是齊宣王看看兩旁站立的隨從,把話題轉移。後來就成為典故。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環顧左右而言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恰恰怪怪豆 2006-03-29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我記得,小時候背書還記得的,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環顧左右而言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我喝百事 2006-03-29

王顧左右而言他

古代都是單音節的詞,所以古代幾乎不可能有“環顧”這樣的詞語

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環顧左右而言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匿名使用者 2006-03-29

王顧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王是指“齊宣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