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元雜劇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21

急需元雜劇的賞析,500字,包括作者以及以下元雜劇的鑑賞。 另外,請回答者註明是以下哪一個元雜劇的鑑賞。謝謝 <<望江亭>> <<救風塵>> <<西廂記>> <<倩女離魂>> <<拜月亭>> <<牆頭馬上>> <<漢宮秋>> <<秋胡戲妻>> <<柳毅傳書>> <<趙氏孤兒>> <<梧桐雨>> <<琵琶記>> <<牡丹亭>> <<長生殿>> <<桃花扇>>

急需元雜劇賞析臆躠05AB罖 2014-08-22

《西廂記》賞析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賞析 通常被稱作“長亭送別”的第四本第三折,是王實甫《西廂記》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在第四本第一折“酬簡”和第二折“拷紅”中,鶯鶯終於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同張生私下結為夫妻的決定性一步。這種出於男女雙方真誠相愛的自主選擇,使封建禮教的維護者老夫人十分震怒,因此她拷問紅娘嚴加追究。但紅娘抓住了老夫人理虧的要害,非但拒不認罪,,反而條分縷析,歷數老夫人過錯,使她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待經官呵,玷辱家門。罷罷!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與了這廝罷。”但是,老夫人又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強令張生“明日便上朝取應去”,並聲稱“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著新的威脅。“長亭送別”緊接著是第二折,所表現的正是同老夫人激烈鬥爭中取得勝利後的這又一次曲折,寫鶯鶯、紅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長亭為“上朝取應”的張生餞行。這折戲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在全劇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折戲以別宴前後為時間線索,主要透過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畫了鶯鶯送行時的心緒。它在讀者、觀眾面前展現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別離圖。這卷別離圖由三個緊密銜接的畫面組成:一、赴長亭途中;二、長亭宴別;三、長亭分別。倍增煩惱的暮秋天氣,是這卷別離圖的背景。 起首〔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鶯鶯赴長亭途中所唱。鶯鶯是懷著無可排遣的離愁別恨,前往長亭為張生送行的。鶯鶯一上場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透過她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了這種痛苦壓抑的心情。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選取了幾樣帶有特徵的景物:藍天的白雲,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悽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染”、“醉”二字,下得極有分量。前者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後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如果說,這支曲子主要是採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那麼,〔滾繡球〕便是從正面刻畫了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複雜內心世界。鶯鶯想到和張生經歷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以結合,不期然剛擺脫了相思之苦,卻又馬上生生地被迫分離,心中充滿怨恨又萬般無奈。因此,她多麼希望那長長的柳絲能夠繫住張生的馬兒,多麼希望那疏朗的樹林能夠掛住西沉的夕陽!然而,柳絲難系,斜暉無情。既然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痴幻的意願,那麼,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讓張生乘騎的馬兒走得再慢一點,自己乘坐的車子跟得更緊一點――使得兩情依依的親人能夠靠得更近一點,相隨的時間更長一點。然而,餞行之處的長亭已經映入眼簾,別離的時刻已經臨近,人愁得頓時消瘦下來了,這種悲傷的心情有誰能理解啊! 以上兩支曲子都是鶯鶯的內心獨白。接下來由紅娘問鶯鶯“今日怎麼不打扮”而引出的第三支曲子則不同。紅娘的問話,觸發了鶯鶯感情的閘門,使她內心的愁緒,奔湧而出。在道白“你那知我的心裡呵”後起唱的〔叨叨令〕,是以盡情傾訴、直抒胸臆為特徵的。鶯鶯先從眼前車馬行色牽動愁腸說起,說明了沉重的別情壓在心裡,是無心打扮的原因。繼而設想今後孤悽的生活情景:在了無情致的昏睡中和涕淚長流的悲愁中苦熬光陰。想到這裡,不由得心痛欲碎,發出了“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的無可奈何的悲嘆。然而,別離已無法挽回,唯一可告慰的將只能是別後的魚雁傳書。於是,鶯鶯只得強抑悲痛,頻頻叮嚀張生“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悽悽惶惶的寄”。這支曲詞層次分明又流轉如珠。它用了一連串排比式的疊字句,每組之中,前句有兩個帶“兒”字的詞,後句是雙音詞的重疊,確如前人所云:“語中每疊二字,正是嗚咽悽斷說不出處。”它成功地突現出劇中人物迴環往復的濃烈感情和掩抑泣訴的聲氣口吻。 車馬到達十里長亭後,別宴開始了。可是,早已“恨塞滿愁腸胃”的鶯鶯,“什麼湯水咽得下!”“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她的整個心靈,都縈牽著“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即將遠行的親人:“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的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真是肝腸寸斷,令人心碎!然而,當著長亭別宴主持者老夫人的面,他們不能互訴心曲,只能是“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這部分共安排了九支曲子,集中刻畫了鬱積在鶯鶯心頭的依戀、悲傷、怨憤的情思,同時也透過鶯鶯的眼和口,展示了同樣經受著離愁煎熬的張生的情態。 餞別已畢,老夫人先行回程。分手的時刻已經迫近,人物的感情也一起推向了高潮。透過配以賓白的七支曲子,一方面,迴旋跌宕、波瀾起伏地再次展現了鶯鶯不盡悲慼、痛不欲生的感情潮汐和對張生的反覆叮嚀、無限體貼;另一方面,則先是曲折吐露繼而和盤托出了與離愁別恨糾結在一起的深深憂慮,從而進一步袒露了鶯鶯的內心世界。此時此刻,鶯鶯該有多少肺腑之言要傾訴!然而,她那首作為臨別贈言的“口占”絕句,所表達的卻並不是她的真實心願:“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這是反語,是試探,也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的痛苦心理的反映。“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才是她強烈的心聲。鶯鶯的這種內心隱憂,早在她委身張生之日,就有過剖白。這是汙濁的現實投下的陰影。別離終於來臨,張生帶著鶯鶯的千叮嚀、萬囑咐,上馬走了。鶯鶯目送著張生漸行漸遠的身影,愁緒萬端,不忍邃歸。〔一煞〕〔收尾〕兩支曲子,便刻畫了鶯鶯的這種悵望情景和依依心情。“夕陽”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一個“古”字,不僅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悽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想。“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四圍”兩句,雖是淡淡景語,其實包含著無限情思。它使“長亭送別”留下了境界深遠、意味無窮的餘韻。 “長亭送別”並沒有曲折複雜的戲劇情節,其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探索和真實描摹。作者將藝術觸角伸展到處於“長亭送別”這一特定時空交叉點上的鶯鶯的心靈深處,細膩而多層次地展示了“此恨誰知”的複雜心理內涵――交織著對“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親人的百般依戀,對即將來臨的“南北東西萬里程”的別離的無限悲慼,對逼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強拆鴛鴦在兩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對當時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愛情悲劇的不盡憂慮。同時,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這一複雜心理內涵的純淨的靈魂美。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聯絡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來,“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愛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總之,作者不僅寫出了人物心靈中顫動著的愛情旋律,而且寫出了激盪著巨大感情潮汐的人物心靈。此外,“長亭送別”之所以動人心魄,王實甫濃厚的語言功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作者善於化用名作中的優美成句,也擅長提煉現實生活中的白描俊語。曲詞或秀麗典雅,含蓄悠長;或質樸自然,活潑爽利。既有詩詞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碧雲天,黃葉地”是詠秋名句。王實甫易“葉”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與飛雁、霜林一起,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圖,完全切合劇中的情景和離人的心緒。〔收尾〕“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句,是對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意境的再創造,極其形象地傳達出人物心靈所承受著的感情重壓。〔叨叨令〕〔快活三〕兩支曲子,出語當行,極富生活氣息。〔脫布衫〕前兩句是詩詞的格調,寫鶯鶯眼中的秋景;後兩句是生動的口語,寫鶯鶯眼中的張生。正是這蕭瑟的秋色,映襯著愁苦的張生。既抒發了鶯鶯的情緒,也描寫了張生的神態。在“長亭送別”中,這兩副筆墨,交替並用,得心應手,爐火純青,為多側面、多色彩地再現人物的情感節律,提供了成功的藝術手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