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首詩最悲傷.?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22

李白,那首詩最悲傷.?涼城已無愛。2017.07.03 回答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

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

怡然青蓮宮,永願恣遊眺。

李白的《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中,倒數2句。

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

李白,那首詩最悲傷.?風靈兒2017.07.03 回答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用如此排列詩句是為了展示詩的結構特色:完美的對稱!以“美人如花隔雲端”一句為轉折,在句式、字數上形成完全對稱,簡單潔淨卻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詩歌創作技巧。長短句式的對稱與重複,在節奏上形成復沓效果,為詩歌增添了無窮的意趣。《長相思》是古樂府題,而兩漢樂府詩是“四言詩向五言詩和雜言詩的過渡”,很顯然,李白在創作此詩繼承了樂府詩的特點並有所創新。

但是,結構上的完美對稱還不值什麼,重在詩意的對稱性。我們細品:首句起興“長相思”,交待了地點“在長安”,意雖平淡卻為後文的渲染留出許多餘地。“絡緯”句盡力描寫了實景,紡織娘在井欄邊鳴叫,霜露悽悽,已是深秋時節,竹蓆上透著寒意,用詞明白如話卻滿是悽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燈下思念綿綿,打起帷簾對月長嘆,這樣的心境因何而起?原來是因為“美人如花隔雲端”。

前面說“美人”句為結構轉折點,此處亦是詩意轉折點,上承詠景,下啟抒情。“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文字何淺,然意境何深!將詩人情感放到了一個無窮的空間中。“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似乎要把此情抽離出軀體,魂飛關山而關山難越,頓叫人心肝盡催!最後回到主題“長相思”上,而感情較之開篇已翻過數倍,“摧心肝”三字結句,話雖盡而情未絕,反覆咀嚼,更顯蕩氣迴腸。詩意的對稱美成了一種迴圈反覆的情感體驗。

淺淺讀來,《長相思》固是一首真摯雋永的愛情詩,但我無意陷落於此小兒女情態中。此詩寫於李白去朝之後,滿懷失意和憤懣的詩人哪有心情在此纏綿婉轉?細細揣摩詩中意象,我們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義。

李白去朝後常有超世之語,但詩人難捨宮闕的心理始終存在。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都是在發牢騷,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長相思》中的相思在“長安”,相思的物件是“美人”,這正是借愛情表達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從《詩經》發端,自屈原起,中國文人無一不入過此“牢籠”。“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結構呈現出倫理中心、家國同構。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徵,使生活於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國文人的政治追求和愛情追求呈現出互通模式”。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把《長相思》作單純的情詩解讀是隻看見了其“質”,我們有必要追求一下詩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時代還沒有把市井俗情當作描寫的主體物件,無論是環境背景還是文人心態,戀闕的解釋是都更合理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