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中的“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翻譯選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06

A:兩隻動物不肯放棄,一個漁夫看到就將它們一起捉住了。

B:兩隻動物不肯互相放棄,一個漁夫看到就將它們一起捉住了。

C:兩隻動物不肯放棄,一個漁夫就將它們一起捉住了。

D:兩隻動物不肯互相放棄,一個漁夫就將它們一起捉住了。

《鷸蚌相爭》中的“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翻譯選擇匿名使用者 2013-09-18

D

【讀法】

鷸蚌相爭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編輯本段]【解 釋 一】(古文)

有一句古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策·燕策》: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簡文】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解釋】

鷸:一種水鳥,羽毛茶褐色,嘴腳都很長,常在水邊啄食小魚和貝類。

蚌:生活在淡水裡的貝類軟體動物,有兩片橢圓形的外殼。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 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自己漁人得利。”

【提示】

這是一則十分生動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區域性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早已成為大家常用的成語。

【註釋】

且——將要

趙——春秋戰國時國名

伐——攻打

方——正在。

曝(pù)——曬。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戰國時有名的說客。

惠王——趙國國君

易水——河流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曬。

甘——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支——支援,即相持、對峙

鷸(yù)——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qián)——同“鉗”,夾住。

喙(huì)——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 (yù)——這裡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

相舍——互相放棄。

並——一起,一齊,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處,這裡指疲弊的意思。

擒——捕捉

【寓意】

《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

【詩文翻譯】

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會有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編輯本段]【解釋二】(太平歌詞)

鷸蚌相爭是中國傳統曲藝太平歌詞的經典曲目。

【文字】

正月裡陰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兒曬在了沙灘

半懸空落下魚鷹子

緊翅收翎往下扦

那鷹扦蚌肉疼難忍

蚌夾鷹嘴兩翅扇

打南邊就來了漁翁一位

有一位漁翁是來到了岸邊

他倒說歡喜歡喜真歡喜

捉來蚌兒下酒鷸子換錢

有鷸鷹落下了這傷心的淚

叫一聲河蚌兒要你聽言

早知道落在了漁人手

倒不如你歸大海我上高山

你歸大海飲天水

我上高山樂安然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你是伸頭容易是退頭難

【詞性】

貶義詞

[編輯本段]【解釋三】(電影)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

導演:胡進慶

主演:陸汝浩

故事內容:

取材於傳統寓言故事:鷸鳥和翠鳥在河邊爭奪一條大魚。漁翁發現後,用魚叉刺去,沒有擊中。鷸鳥趁機搶走大魚,逃之夭夭。一隻河蚌敞開胸懷在沙灘上曬太陽。翠鳥又啄到一條泥鰍,泥鰍掙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夾住了,翠鳥想從河蚌殼裡奪回泥鰍,鷸鳥又飛來趕走翠鳥,欲與河蚌爭奪泥鰍。於是,鷸鳥與河蚌在沙灘上進行了一場智慧與心理的爭鬥。雖然泥鰍被鷸鳥吞下肚子,但是它的一條腿被河蚌夾傷了。雙方都不肯善罷甘休,鬥爭又繼續下去。鷸鳥佯裝打盹,河蚌慢慢張開兩殼,伺機進攻。鷸鳥出其不意猛然回頭啄去,早有準備的河蚌立刻合攏,把鷸鳥的長喙死死夾住。這時,早已守候在蘆葦中的漁翁趁機把它們一起捕獲。該片是一部水墨剪紙動畫片,而且全片沒有語言臺詞,基本屬於默片,全部是依靠人物的表情動作來敘述故事的,在水墨畫的基礎上採用了剪紙的技巧,使得人物表情動作更加豐富多彩,將這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出來。

曾獲獎項:

本片於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3年優秀影片獎。

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

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共33卷,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鷸蚌相爭》中的“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翻譯選擇匿名使用者 2013-09-18

這個意思是 兩個都因為不肯放手 所以就被人給抓住了 應該是D 後面的是說 得而並禽之 所以就是漁翁將它們一起抓住 而不是看到了 才抓

《鷸蚌相爭》中的“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翻譯選擇匿名使用者 2013-09-18

選B啊!呼呼,現在可真是方便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