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25

銅官的歷史名人有哪些低吟花非花00 2014-10-18

銅官鎮歷史文化悠久,歷來有吳楚相爭的吳楚橋,關羽大戰長沙時的雲母寺,唐代初建立的泗洲寺,杜甫的守風亭等。銅官也曾是湖南地下黨組織的神經中樞,革命烈士郭亮揭開了我省工人運動的篇章。

銅官鎮位於湘江下游東岸,距省會長沙30公里,距縣城約11公里,鎮域面積29。44平方公里。與靖港隔江相望,地形狹長,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地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地,三國程普關羽分界於此,唐李靖討梁王肖銑,誓師銅官,清曾國藩率水師與太平天國軍隊激戰於銅官渚。銅官陶土蘊藏豐富,陶業發達,為全國五大陶都之一,有“十里陶城”之稱,陶瓷產品遠在唐代就馳名海內外,清代更將陶業發展至頂峰,有陶家千餘戶沿河而居的記載。銅官因水陸交通便利,工業發達,自古亦為繁榮商鎮,銅官誓港與靖港、南岸堤並稱“小漢口”。

銅官以陶業著稱,從唐代開始製陶一直延續至今,歷史悠久,其產品遠銷海內外,素與江蘇宜興、河北唐山、廣東石灣、山東淄博並稱全國“五大陶都”。據出土文物考證,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銅官鎮及其東南瓦渣坪就形成上千生產的窯場(即長沙銅官窯),既有青瓷,又有白瓷,首創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藝,打破了當時中國陶瓷長期以來形成的“南青北白”局面,開創了後世陶瓷裝飾藝術之先河。當時產品大量出口東亞、東南亞、西亞、北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與越窯、邢窯齊名的我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銅官是唐代長沙銅官窯的重要窯區,現代銅官陶瓷工藝更是唐代長沙銅官窯陶瓷工藝的延續。以海旭、星光炻瓷、自力有限公司生產的日用、工藝、美術、建築陶瓷遠銷海內外,發展趨勢不凡,投資前景看好。

遺址

吳楚橋 位於昔日誓港街南端進街處。是用平板長條麻石搭砌而成,橋長1丈,寬2丈,雖貌不驚人,但名聲顯赫,相傳戰國時期,楚置黔中郡,吳楚橋為吳楚分界處。清光緒廿年冬,當地群眾捐資重修一次。現雖經道路改造,橋面變成水泥路,但橋址還在,石拱函洞出水處仍然堪有清光緒年間“吳楚橋”重修時捐資人的功德碑。

泗洲廟 又名舜帝廟,位於誓港街後一處山崗上。泗洲廟始建於唐代。由於銅官陶業工人崇尚舜帝,奉為祖師,故該廟建築氣勢恢弘,殿宇軒昂,香火旺盛,沿九級臺階而上,中殿供有舜帝像。廟前一對三人合抱的古樟,宛如華蓋,覆蓋著一塊開闊的空坪,空坪一端與中殿相對,建有一“雙爪角”戲臺,氣勢十分雄偉。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是舜帝壽辰之日,也是陶業工人敬師之日,屆時,各窯的代表齊來祭拜,並遊行、唱戲,熱鬧非常,使陶工們沉浸在歡樂快慰之中。至今,廟基尚在,廟前一對古樟仍然鬱鬱蔥蔥。泗洲廟道光十八年重修時,捐資人的功德碑仍保留下來。更珍貴的是廟中曾用花崗石雕塑的“十八羅漢”在四十年前免遭毀壞後,被幾位信奉的虔誠者藏在一個防空洞內,至今仍原封不動。

雲母寺 位於銅官老街北端,湘江銅官潭邊,寺廟內塑關公神像。雲母寺相傳為三國關羽為紀念義母所建,雲母寺後生長出一叢叢嫩綠的小草,它叫益母草,是一種中藥材。後銅官山也叫雲母山。寺前有一座亭子,供行人休憩。亭前沿江岸斜坡砌有石階數十級,渡船隨江水漲落,停泊於石級兩旁,行人渡江,頗為方便。

守風亭 唐大曆四年(769)二月,唐代詩人杜甫晚年出蜀,溯湘水,去耒陽,阻於大風,泊舟銅官,寫有《銅官渚守風》一詩,為紀念杜甫,銅官人們在銅官老街北端離雲母寺50米處建“守風亭”。該亭為雙層磚木建築,可供居民和過往行人休憩和乘涼。現守風亭留有舊址。

東山寺 位於銅官街南端,前身為彤關寺,清康熙十三年(1674)建,光緒三十年(1904)改建為東山寺,內塑關公和少白龍王神像,正廳上方懸長方形飾金花邊木匾兩塊,一為李覺生所題“氣壯山河”;一為郭玉田所題“神文聖武”。寺坪前方有戲臺,木石結構,兩邊橫樑鐫有云龍花卉和八仙人物,栩栩如生。臺前上方懸有“靜觀”二字木匾,左右木柱掛有楹聯。臺後方有花邊橫匾一塊,楷書“東山絲竹”四字,兩邊門額有小型木牌各一塊,左書“出俗”,右書“入雅”。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相傳為少白龍王誕辰,由商民推行的“首士”,負責迎班演戲,並籌辦筵席。遠近來此捐資祀神吃酒席的達數百人。

王爺廟 又名洞庭宮,位於銅官老街上,距雲母寺南約150米,為祀洞庭王爺和白馬三郎(相傳為船民祈禱平安而崇祀的神像)所建,屬水上公產。王爺廟正殿有一副對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師臥龍將子龍龍師龍將。對聯將關雲長的結拜兄弟劉備、張飛和軍師孔明、勇將趙雲各人的字號巧妙而工整地嵌於對聯之中,匠心之中頗有點風趣。王爺廟對面有一木樓巷,稱龍船巷子,是銅官珍藏龍舟的閣樓。

義渡公所 位於誓港街,北距義渡亭200餘米,建於光緒十年(1885年),是義渡亭經營管理和提供一定資金保障的公共房產。義渡公所坐東朝西,是一座層高約9米,寬21米的具有清代江南民居建築風格的青磚黛瓦品字烽火牆的磚木樓房,共有三進一罩亭。亭高數丈,翹脊飛簷,雕木花窗,葫蘆寶頂。臨街牆垛塑民間傳說浮雕圖案。前置跑馬樓雕花欄杆、雕樑畫棟、油彩人物、山水民間神話傳說等。門額上方高懸木雕花邊的白底紅字招牌“農商”二字,總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現僅存遺址,但“義渡公所私牆”石刻依然清晰可見。

義渡亭 位於誓港,始建於光緒七年(1882年),建築面積378平方米左右,亭脊頂高16米,簷高9米,南北寬21米,東西徑深18米,坐東朝西,與靖港紫雲宮隔江而峙。亭內南北兩邊各置長5米直徑為0。4米的杉木“勤橙”。一年四季過往行人商客絡繹不絕,若遇民間傳統節日更是水洩不通。亭內四周水果、蔬菜、茶水、小吃攤擔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亭前有一條三徑二道的麻石階梯一直鋪到河邊,全長約40米左右,為過河客商提供登船之便。前清秀才胡十一為該亭撰過一副對聯:黃花港在江邊,戰績千秋,時事造成瞻太福;紫雲宮橫眼底,長天一覽,清風來自大微山。當時,義渡亭前形成了“朝有千人作揖,夜有萬盞明燈”之景象,有詩刻為證:黃花港外蕩偏舟,義渡東西撐便遊。蘇雲拜石辭雲母,夜半鐘聲聽泗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