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的第三章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9-24

《公冶長篇》的第三章會哭的禮物17 2022-06-06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公冶長篇》的第三章——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這一章是孔子評論子賤,子賤也是孔子的弟子,魯國人,姓宓(音伏),名不齊,這個宓,就是一個寶蓋頭,下面一個必然的必。孔子對於子賤的評論是:“君子哉若人!”根據錢穆先生的解釋,“若人”:就是“猶雲此人”,此人就是指子賤。君子就是說像子賤這樣的人啊!“斯焉取斯”:斯,此也。第一個斯字指子賤,後一個斯字指其品德。取,取法、獲取的意思。錢穆先生解釋:“言魯若無君子,斯人何所取以成斯德”。意思是,如果說魯國沒有君子的話,那子賤的君子德行又是從哪裡得來的呢?孔老夫子的言下之意很明確,子賤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子賤這個君子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培育他的魯國尚有君子之風在,有很多君子,所以才培育了這麼優秀的子賤。

李炳南老先生說:“子賤之賢,孔子歸功於魯之君子,聖人謙虛如是。魯國多君子,亦是事實。”一方面孔子沒有將弟子的優秀歸功於自己的培養,確實看到了聖人虛懷若谷的胸懷。另一方面,也看出孔子對於自己的故國——魯國充滿深情和期待。《雍也篇》第二十三章,孔子曾說:“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雖然整個時代已經是禮崩樂壞,魯國的君子遺風還是讓夫子感到無比的欣慰,也看到了周禮傳承下去的希望。我們翻開論語看看,魯國確實出現過很多的君子。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孟子稱他為聖之和者;《子張篇》裡的孟莊子以及《憲問篇》裡的臧武仲、卞莊子,這三個都是魯國的大夫。孟莊子是一個孝子,在他父親過世之後繼承政權,“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曾子稱讚他的孝行“是難能也”;臧武仲之知、卞莊子之勇,都得到了孔子的讚許;還有左丘明,孔子對於左丘明也是非常的敬仰;當然還有很多孔子的弟子,顏回、南容、公冶長等等自然都是君子;還有一些不具名的隱者,都是有君子境界的人。

論語裡關於“君子”特質的章句特別多,但是直接被孔子讚許為君子的弟子其實很少, 子賤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孔子會如此的不吝讚美他呢? 史料記載有很多關於子賤的精彩典故,這裡給大家分享兩個。

第一典故,是講子賤治理單(shàn)父 。《呂氏春秋》記載:“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子賤被魯君派去治理很偏遠的一個縣,叫單父邑,去做那裡的主官。他做到什麼?“身不下堂”,不用出門,彈彈琴,喝喝茶,“單父治”,這個地方就治理得很好。有點像無為而治,完全靠他的賢德所感召,當然這也體現了他高超的智慧。可見, 君子所必備的兩個條件 ,宓子賤都具備。

第二個典故,《說苑·政理》裡記載,孔子的哥哥有個兒子名叫孔蔑,與宓子賤同時在做官。孔子經過孔蔑處,問他說:“自從你做官後,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孔蔑說:“自從我做官後,沒有得到什麼,但失去的卻有三種,這就是:公事纏身,乃至沒有時間溫習所學,功課荒廢,這是一失;俸祿太少,不足夠幫助內外親戚,親戚日益疏遠,這是第二失;公事繁忙緊張,不能去弔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疏遠,這是第三失。”孔子聽了侄子一番話很鬱悶,特別去見他的同僚子賤,問了同樣的問題:“子賤啊,自從你做官後,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子賤回答說:“自從我做官後,沒有失去什麼,卻得到了這三樣:當初記誦的文章,現在可以實踐並推行,學習的東西一天比一天明白,這是所得之一;俸祿雖少,還是能力所能及地幫助到內外親戚,因此親戚一天比一天親近,這是所得之二;公事雖然緊張繁忙,我就常常夜裡時間去弔唁死者和探望病人,因此朋友一天比一天親密了,這是所得之三。”同樣的為官,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老師,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可見,一個會學習的人和一個不會學習的人,有多大差距。“好學”加“會學”才是君子最重要的特質。孔子聽了之後也是感嘆不已,所以才有了本章對於子賤的評價:“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在稱讚子賤是君子的時候,也同時指出了他成為君子的重要的條件——- 魯國有很多君子, 就是這一章的最後兩句:“ 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這裡也傳遞了《論語》第四篇“里仁為美”的內涵,就是說成為一個君子,有一個良好外部學習環境,是重要的前提之一。有一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修養,與他的成長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在《晏子春秋》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叫“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zhǐ)”。環境的好壞可以影響到每一位正在成長中的人,只有好的人文環境才能夠培養出積極向上的君子德行。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榮格說,人格是文化最後的成果 。所以一個人要想去進步,處在一個好的環境至關重要,那好的環境哪裡來呢?一個是我們本身是非常幸運,就處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另外一個,我們要主動去尋找這樣的環境,找到之後還要學會融入,懂得堅持。

當然除了環境之外,還要有自身的條件,“好學”還要“會學”, 同樣生在魯國的環境,同樣生在了孔子的時代,為什麼子賤和南容成為了君子,更多的人則無所成就呢?這就是《學而篇》第八章講到的“無友不如己者”。子賤很幸運生在魯國,一方面是魯國的君子之風成就了子賤;另一方面,也是子賤自己成就了自己,自身的努力同樣很重要 。子賤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尊賢取友”,他喜歡結交比他更優秀,或者讓他值得效學的朋友 ,這些朋友都是一些君子,所以說朱熹《論語集註》裡批註說:“子賤蓋能尊賢取友以成其德者”。意思是說,子賤是因為做到尊重賢德、取法良友,所以成就了他的君子德行。北宋的蘇東坡,在談這一章的時候說,孔子稱讚一個人的美好德行,除了就其德行稱讚之外,還會去追溯他的本源,其父、兄、師、友,都去加以觀察和稱讚。可見,聖人看世界的眼光從來都是寬廣的、深邃的。

關於子賤“尊賢取友”的典故,《孔子家語》裡還有記載。子賤任單父宰,治理的非常出色,回來之後孔子問他是怎麼做到的。子賤說:“我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百姓的父親,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百姓的子女,撫卹所有的孤兒併為百姓的喪事而哀痛。”孔子說:“你做得不錯,但這只是小善行,能使平民認可你,但還不夠。”子賤又說:“我當作父親一樣對待的有三人,當作兄長一樣對待的有五人,所結交的朋友有十一人。”孔子說:“當作父親一樣對待的有三人,能夠用來教育人民盡孝道;當作兄長一樣對待的有五人,能夠用來教育人們敬愛兄長;結交朋友十一人,能夠以此教育人們互相學習。這是中等善行,中等階層的人會認可你,但是還不夠。”子賤說:“ 當地百姓中比我賢明的有五個人,我向他們學習,他們都教給我從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說:“要想使自己成就大事業,關鍵就在這裡了 。你做得太好了。可惜啊,子賤,你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你治理的地方大一點,你在政績方面將會是堯、舜的後繼者了。”可見孔子對子賤的評價很高。

蕅益大師批註中說,“卓吾雲:把子賤來做一尊賢取友的榜樣,非特贊子賤已也”。這是引用李卓吾先生的話,意思是,孔子在這裡讚歎子賤的用心,其實不是單單為了贊子賤。他贊子賤, 實際上是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什麼榜樣?“尊賢取友”的榜樣,因為“尊賢取友”是成就一個君子最好的方式,而子賤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出色,見賢思齊,特別地善於向賢能良友取法效學。 所以我們看聖人講的每一句話,都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麼簡單。正如《公冶長》開篇給大家分享的, 聖人評價人的發心和我們平時對別人的評頭論足是大不相同的,他總是心心念念想著幫助更多的人,孔子這裡讚歎子賤,也是希望可以扶起一個好的風氣,他讚歎這個風氣,就是讓大家都能夠去學習效法。在這一點上,我們特別要好好效學孔老夫子!

好,第三章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謝謝!

(注:文字部分為講師手稿,與音訊稍有出入。)

思考題:

1。子賤是夫子眼中真正的君子,子賤這個君子是怎麼來的呢?

是因為培育他的魯國尚有君子之風在,有很多君子,所以才培育了這麼優秀的子賤。

2。本章告訴我們成為君子的兩個重要條件是什麼?

1)有一個良好外部學習環境;

2)除了環境之外,還要有自身的條件,“好學”還要“會學”。

3。孔蔑做官“三失”與子踐做官“三得”告訴了我們什麼?

一個會學習的人和一個不會學習的人,有多大差距。“好學”加“會學”才是君子最重要的特質。

4。“尊賢取友”是成就一個君子最好的方式,而子賤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出色。淺談你對“尊賢取友”的理解。

稱讚一個人的美好德行,除了就其德行稱讚之外,還會去追溯他的本源,其父、兄、師、友,都去加以觀察和稱讚,要像聖人看世界的眼光一樣寬廣的、深邃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