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要西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0-11

老子為什麼要西行?小風0177 2018-06-07

魯迅筆下《故事新編》中的《出關》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老子為什麼會西行”,但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有人說他在“詆譭”老子,有人說他在“寫實”,有人說他是在“隱喻”什麼??《出關》的本意到底是什麼,老子又為什麼會西行呢?

老子為什麼要西行?

“老子西行”是中華文明傳承史上著名的“公案”,至今流傳有很多版本:有說老子西行是為了歸隱悟道、煉丹“成仙”;有說老子西行是為了進入聖地“亞武門”教化世人;有說老子是去古印度“西行化胡”(這裡“胡”狹義指佛陀和佛教);更有甚者說老子和佛陀(佛祖)其實是同一個人,老子只是西行“歸位”……“是說”紛雜。

歷史學家和著名學者也參與其中,經“引經據典”曰:老子西行是為了避禍。這種說法是比較風行的,也因此被一些人當成“正史”:據說老子被捲入周朝動亂,跟隨王子朝一起流落到楚國,後在楚國受孔子加害,繼而西行避禍。

《出關》是魯迅1935年12月寫的一篇有關“老子西行”的歷史小說,最初發表於1936年1月20日上海《海燕》月刊第一期。從內容上看,《出關》是具有一定“古今中華”之歷史背景的,魯迅根據一些歷史資料新編“老子西行”的故事章節,借古喻今,以此來隱喻自己晚年的“彷惶”狀態——既想在“當今中華”圓老子的“道德夢”,卻又不得不面對“孔孟之道才能實幹興邦”的殘酷現實。

其實,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十分尖銳、敏感、“無解”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影響太大了,甚至可以動搖到中華文明的“根基”,故而“不可說”的問題。好比一個簡單的道理:“老子是韓國人”這句一點也不好笑的玩笑,假如有人能證明它是“真”的,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客觀事實”入編教材,作為中國人你能接受嗎?

魯迅先生在寫《出關》的時候也是百感交集,面對大眾、特別是他的“粉絲團”對他刻意“貶低”老子的不解、甚至是憤怒,他“史無前例”第一次站出來為自己的作品辯解,發表了“《出關》的‘關’”一文,大意是說:《出關》是透過“漫畫”經典人物來“喻世”,把他們(歷史名人)送到另一種意義上的“神壇”,以警醒世人。魯迅“漫畫”得最謹慎的是老子,因為他有老子“孤獨理想”的影子,但魯迅不喜歡“老子”(這裡“老子”代表左翼文化界陣營)“無為而治”、“空談誤國”(這兩個經典片語是打上引號的,更多是種當時左翼陣營對傳承“老子道德”的誤解和“教條主義”);魯迅一直在批判儒家迂腐世故,但卻又不得不欣賞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辦事效率”。

《出關》只是歷史小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我們可以借鑑,但不能完全當真。《出關》中的尹喜(關伊子)是一副官僚形象,但史書記載他為人正直,是老子的崇拜者。一說老子西行時沒有“通關令”,然後尹喜編造出“紫氣東來”的經典,順理成章讓老子通關,並追隨老子西行;而且《道德經》並不是出自老子親筆著作的,而是尹喜等老子追隨者根據老子言談而編寫的。《道德經》又名《老子》,分《道經》、《德經》上下兩篇。

老子為什麼要西行?

據“野史”說孔子曾對“見過老子”一事持否認態度,也不存在什麼“迫害一說”。歷史學家也眾說紛紜。不過有趣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馬王堆出土的古版“道德經”和市面上的傳世本“有所差異”。普遍看法是“道家經典”被“儒家化”,甚至有人研究發現:傳世本《道德經》加入了《周易》等內容,以致有人把《道德經》看成“權謀之術”來推崇。

其實,站在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歷史關口”上,“老子為什麼會西行”這一真相併不重要了,也無法考究(無論歷史學家怎麼研究,也終因缺乏“證據”而引起爭議),關鍵在我們怎麼看待中華文明至今的成果,並把國學傳承下去。而中國國學是以“儒釋道”為核心的所有“百家學說”,而不是單單是指其中某一樣“傳承”,這也是歷史的選擇。最近有新聞報道說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2016年銷量已經超過《聖經》,成為世界上銷量最多的書籍了,而德國人每四個人就有一本《道德經》。

有人說,“無為”,是“不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沒有現實意義的事情上”,而“節約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引用古版“道德經”來結束: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正所謂:道理不是“死”的,是根據時代需求而變化的,我們也要秉承老子“與時俱進”的理念,來看待“老子西行”問題,把它變成有利於中華國學傳承的有利因素,而非阻礙。

老子為什麼要西行?

相關連結:

1、經過歷史學家對大量史料的梳理研究和實地走訪,探尋出老子在甘肅的大體行程線路是: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過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入甘肅,經遊天水、隴西、臨洮、蘭州、酒泉等地後,又回到隴西邑,落戶臨洮,最終在臨洮東山“飛昇(去世)”。

2、《後漢書》記載,老子出關後“西入夷狄”。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員襄楷給漢桓帝上書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為浮屠。”

3、《莊子養生主》記載雲:“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說明老子有可能死在秦地隴西古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他在秦地的生前好友失(一作佚)前來弔唁,哭號三聲而別。老子在臨洮“飛昇”後,老子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後世天下李氏都稱老子為李姓“太上始祖”。

4、《老子化胡經》曾經是道教的一部經典,該書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老子出關西去之後,把他的教導傳化於西域,並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於老子的教導。

5、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版“道德經”摘錄: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恆也。(斷句標點是加上去的,大括號內的是帛書上爛掉的,小括號內的是通假。)

6、隨著量子力學的出現,人們對《道德經》的研究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帛書版《道經》首句“道可道,非恆道”,有可能說的就是“‘道’這個真理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從科學角度分析,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度空間”,我們認識的一切真理、規律都是三維度的,比如三維裡“時間是不可逆的”,但到了“四維空間”,時間便是“可逆”並可以“永恆”的“變數”了。三維空間的很多科學理論,到四維空間將被顛覆。

老子為什麼要西行?DG某人 2018-06-18

因為“老子不幹了!”老子在東方混不下去了,老子要出國,老子去化胡成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