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侗不離酸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1-10

都說侗不離酸健康小馬甲17 2022-07-08

三江人嗜酸那是出了名的,甚至還有民謠唱到“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到躥 ”,可見帶著酸這種極具特色的食物在侗族人心中有多大的地位。

最初將食物做成酸只是為了儲存食物,三江地處南方,漫長的夏季裡多雨又潮溼,為使得將食物儲存得更加長久,酸,就是侗族人民想出來應付氣候的絕佳辦法。但正因如此從而收穫了絕佳的味蕾體驗,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味應運而生,並伴著子孫的繁衍而傳承了下來。

先來說說酸鴨

(圖片均來源網路)

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口罈子,罈子裡放的大多是自家醃製的美味,而酸鴨正是其中的一種。

今年年初在家,我恰好見證了母親做酸鴨。兒時倒也看過家人做,但年長日久記憶已經漸漸模糊,逮住這次機會,我才能把母親製作酸鴨的過程一一記錄下來。製作酸鴨的辦法都是母親傳授女兒,但我想今後在我們這輩和下一輩會做酸鴨,會吃酸鴨的人將會越來越少,比如我就不會做,也不想做,想到這心中不由有些淡淡的遺憾和擔憂。

侗族製作酸鴨首先選的是自家養得茁壯的麻鴨。鴨子切莫養得太老或太嫩,老的鴨子掉肉,做出來的酸鴨會柴,嫩的鴨子若是骨架都未長好,肉怕是也沒有韌勁。

選好鴨子後,處理乾淨,用鹽均勻的塗抹在鴨子身上,這時候用鹽萬萬不能少了,不然醃不好的鴨子會壞。我一個親戚就是因為上鹽的時候少了,導致兩壇鴨子全部變臭,只得挑到地裡埋了起來。

上好鹽,把所有的鴨子都放入大盆中醃製幾天,再掛起來瀝乾水分,再趁著這個間隙又可以去準備一味重要的配料了。這時候主婦們都會選擇用新收上來的糯米,拿到鍋裡細細炒幹,待有香味飄出就將其打成糯米粉再抹到瀝乾水分的鴨子身上。主婦會根據需要儲存鴨子的年份而加大糯米粉的用量,有些酸鴨甚至可以放入壇中儲存到幾十年。

當然醃了這麼久的酸鴨我倒是沒有見過,怕是成殭屍肉了,光聽著就讓人害怕,更別提下箸了。但奶奶在世的時候,一日,翻出十幾年前醃製的鵝肉來,興致很高的讓我們嘗一下,我吃了一些倒是也沒有鬧肚子。

醃製年份較短鴨肉大多呈灰黃色,鴨子的脂肪已經變薄了,肉質變得十分緊實,可以生吃,表皮因為有了幹糯米粉的加持似乎肉香中又多了一層炒米香。若是將鴨肉放入鍋中用茶油再炒一下,那香味就更加明顯了,毫不誇張地說那香味可以飄遍大半個村子,鴨肉吃起來味道真是醇厚又馥郁。

啊,一條酸魚

酸魚也是侗族飲食的一大特色,更是節日慶典,紅白喜事不可少的一種食物。三江人制作酸魚的方法多樣,有用新鮮稻香魚加了辣椒和糯米飯醃製的,有用草魚加鹽直接醃製的,我這裡說的是後者。

老家在以前幾乎是人人家中都開設有魚塘,裡面養的以草魚為主,特別是到了中秋節這天,所有的魚再經過一年甚至幾年的飼養終於出塘了。兒時的我每逢中秋便覺得是最快活的日子,因為這天外公的魚塘裡熱鬧起來,小孩子們也可以捲起褲腳,下塘抓魚了。

打撈的草魚大的可以有十多斤,除了當日拿來做生魚片外,餘下的都大多拿來製作酸魚。製作酸魚與酸鴨,酸肉的手法大同小異。大人們將魚吐沙乾淨後,將魚洗淨破肚,再用大顆的粗鹽將魚身均勻塗抹,放入盆子蓋好醃製三到五天,再將魚放入已經有了歷史年頭的大木桶中醃製,用石塊將魚壓在桶底,加蓋密封,剩下的就是等待味美的形成。

話說這桶有多大呢,小時候我和家裡表兄弟姊妹捉迷藏時曾和表哥二人一起躲到桶裡,空間還有剩餘哩,當然這是乾淨的空桶。拿來醃酸魚的桶裡面有酸水,那酸水似乎是年長日久傳下來的,每次大人打開了桶,手上的味兒要些許天才消散。但魚吃起來倒是沒有那麼重的味道。

醃好的魚可以生吃,可以拿來炒,也可以用炒菜剩下的灶火慢慢烤,我覺得烤的酸魚更香。烤過的魚表皮微微卷起,魚塊變得色澤金黃,有少許油真滋滋往外冒,吃起來味道真是又酸又香又爽,若是再配上剛蒸熟的糯米飯,那味道更是一個絕。

不過,大抵好吃的東西都不能多吃,侗族喜歡吃酸,飲食上大多偏鹹,聽做醫生的親戚說三江人近幾年患癌症的人變多了,和這邊的飲食習慣有關。

但親愛的朋友,若是你有機會來三江,不妨敞開了肚子試試三江的酸鴨,酸魚和酸肉,咱們嚐嚐個新鮮,祭祭一下五臟廟,又有何不可呢?

文章來自小羊同學微信公眾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