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春天談古談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2-25

怎麼用春天談古談今風景留下人生學姐 2022-06-09

陽春三月,撫琴飲茶,談古論今。

春天是一個漸進的季節過程。按照農曆,春天分為初春、仲春、暮春。初春,又稱孟春、早春,是春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具體指立春至驚蟄期間。它意味著植物萌芽生長、動物繁殖、農夫下地播種的季節。仲春即農曆二月,因處春季之中,故稱仲春。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階段,即農曆三月,此時雨水較多,繁花凋落,綠葉成蔭。自《詩經》開始,每當獻歲發春,也就是新的一年春氣發動的時節,人們抒發愉悅之情的詠春詩詞,就開始登場。如劉希夷所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唐詩與宋詞中,一樣的春日,卻有著不同的風景,可謂淺黛深濃,各發天籟。

總體說來,唐詩中的春天大多明媚歡快,對應的時節主要在初春、仲春。宋詞裡的春景則以暮春時節的送春、傷春為題,帶著越來越濃重的感傷意緒。從唐詩到宋詞,吟詠春天的主題,是逐漸從豐富多樣集中到悲怨感傷上的一個不斷狹窄化過程。唐代楊巨源的《城東早春》說:“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早春的柳樹才冒出半黃的嫩芽,難以察覺和感知,捕捉到這樣景色的詩人,才算得上專業。等到花開似錦、遊人如織的時候再寫春天就俗了。所以“知春”有先後,感覺有深淺。描寫早春的詩歌最是清新歡快。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月春風”,點明瞭是仲春景象。在仲春時節,“計春之日限猶寬”,還有大好的春光在後。人們感到的是來日方長、美景在前的喜悅。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寫的也是這般時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桃花初綻當是早春。桃花、水鴨、蔞蒿、河豚,這些活躍的物象爭相地傳達生機遍地的驚喜之感。這兩首詩之所以膾炙人口,和早春時節特有的清新驚喜之感,有著很大的關係。初盛唐時代,帶著青春豪氣,新鮮明亮的詩風,正適合吟詠春天。唐詩中的春景,明亮歡悅如春風駘蕩,歡樂氣氛要遠大於感傷寂寥的抒發。說起唐詩中的春景,那些熠熠生輝的詩句令人指不勝屈: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那包籠天地、一塵不染的靜美春夜:“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張九齡《山舍南溪小桃花》所描繪的山間桃花盛開、生意盎然的景象:“一樹繁英奪眼紅,開時先合佔東風”;王維《輞川別業》用青草蔥蔥烘托出桃花的燦爛奪目:“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李白《陽春歌》“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柳結煙垂嫋風”中闊大明媚的春光等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