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論仁者無敵五章》原文,註釋,譯文,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14

《孟子·梁惠王上·論仁者無敵五章》原文,註釋,譯文,賞析鮮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2022-11-19

作品:《孟子》

簡介

見《四書五經名篇·孟子》。

梁惠王上·論仁者無敵五章

(第一章)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①。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雲:‘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 ②,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 ③。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④。’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 ⑤,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第三章)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 ⑥,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⑦,棄甲曳兵而走 ⑧。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⑨,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⑩。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⑬。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四章)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⑮。”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 ⑯,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⑰?仲尼曰 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第五章)梁惠王曰:“晉國 ⑲,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 ⑳,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㉑。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食,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註釋

①饜(yàn):滿足。 ②攻:工作。 ③麀(yōu)鹿:母鹿。 ④牣(rèn):滿。 ⑤時日害喪:時,這。害:同“曷”,什麼時候。 ⑥加少:減少。 ⑦兵:兵器。 ⑧走:逃跑。 ⑨直:只不過。 ⑩勝(shēng):盡。 洿(wū):大。 斤:斧的一種。 ⑬申:經常教化。頒白:頭髮半白,即“斑白”。 莩(piǎo):餓死的人。 ⑮安:樂意。 ⑯廄(jiù):馬圈。 ⑰惡(wū):何,表示疑問。 ⑱仲尼:孔子。 ⑲晉國:應為魏國。 ⑳比(bì):代替。 ㉑耨(nòu):鋤草。

譯文

(第一章)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將會為我的國家帶來什麼利益吧?”孟子答道:“大王,您為什麼一開口便說利益呢?其實只要講仁義就行了。您想想看,假設您開口便是‘怎樣才能對我的國家有利呢?’大夫開口便是‘怎樣才能夠對我的屬地有利呢?’老百姓也都說‘怎樣才能對我自身有利呢?’這樣的話,豈不是上上下下都在為利益而爭逐嗎?那樣,國家也就危險了。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掉君主的人肯定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掉君主的人肯定是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裡能夠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裡能擁有百輛兵車,這些人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如果他們都是輕義重利的話,那他不把國君的財產奪去是不會滿足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父母,也沒有聽說過講義的人會怠慢他的君主。因此,您也只要講仁義就行了,為什麼要去講利益呢?”

(第二章)孟子去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邊四面看看鳥獸,一邊對孟子說:“賢人也以此為樂嗎?”孟子回答說:“只有一個人成為賢人之後,才能夠享受這樣的快樂,如果不是賢人的話,即便是有這些,他也是不會感到快樂的。《詩·大雅·靈臺》裡面說:‘開始築靈臺,經營復經營,眾人齊努力,剋日便築成。王勸民莫急,而民更賣力。王到鹿苑中,母鹿方安逸。母鹿光且肥,白鳥羽毛潔。王到靈沼上,沼中魚跳躍。’周文王雖然以百姓之力來建築高臺深池,但是百姓依舊非常開心,將臺稱為‘靈臺’,將池稱為‘靈沼’,而且也為池、臺之中有鳥獸而快樂。這是因為文王與百姓同樂,所以他能夠有真正的快樂。《湯誓》裡說:‘你這可惡的太陽啊,你什麼時候才能夠消亡啊?我情願同你一起死去!’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竟然使老百姓不願活下去,而想同他一同滅亡,到了這種地步,即便是有高臺深池,有奇禽異獸,難道還能夠獨得其樂嗎?”

(第三章)梁惠王對孟子說:“我對於治理我的國家,真的是很盡心盡力了。如果河內有了災荒,我便把那裡的部分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將河東的部分糧食移到河內去,以期度過災荒。假如河東遭到了災荒,我同樣也是這樣處理的。看看我們鄰近國家的政治情況,基本上沒有像我這樣替老百姓考慮的。但是他們國家的老百姓並不因此而減少,我的百姓也並不因此而增加,這是什麼道理呢?”孟子回答道:“您很喜歡戰爭,那麼我就用戰爭來打個比方吧!戰鼓剛擂響,雙方剛交上手,就有人扔下盔甲拖著兵器逃跑了。有計程車兵一口氣跑了一百步停了下來,有計程車兵是一口氣跑了五十步而停下來的。如果那些跑了五十步計程車兵,卻來恥笑那些跑了一百步計程車兵,這樣子可以嗎?”梁惠王說:“這當然是不可以的。只不過是因為他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他也是逃跑的呀!”“您既然知道這個道理,那麼就不必再希望您的百姓要比鄰國多一些了!在農耕之時,不要去徵兵徵工而妨礙農業生產,那糧食就吃不完了。不用細密的魚網去大池沼裡捕魚,那魚也就吃不完了。在一定的時間內去砍伐樹木,那木材也就用不完了。糧食、魚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樣老百姓便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的了。老百姓對於生養死葬沒有不滿,這是行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宅園中種植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棉衣了。家家戶戶都不失時機地養雞、狗、豬之類的家畜,那麼,七十歲以上的人都有肉可吃了。百畝的耕地,不耽誤農時,那麼幾口人的家庭可以解決吃飯問題了。辦好學校,並且經常以孝、悌的道理來教化他們,那麼,頭髮花白的老者就不會因為子女的不孝而頭頂揹負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老者有綢衣穿,有肉吃,一般的百姓都解決了溫飽,這樣的話,如果還不能使天下歸服的,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情。但是現在卻不是這樣。富貴人家裡的豬、狗吃掉了老百姓的口糧,但是沒有人去加以檢查和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人,而官府卻不知道去開啟糧倉來救濟他們。老百姓死了,官府卻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樣的說法與拿著刀子去殺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您如果不去歸罪於年成,那麼,別的國家的老百姓就自然會來投奔您的!”

(第四章)梁惠王說:“我是很樂意聽到您的教誨的。”孟子接著問道:“您覺得用木棒打死人與用刀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當然是沒有什麼不同的。”“那好,以刀殺人與以政治殺人有什麼不同嗎?”“也是沒有區別的!”於是,孟子就接著說:“現在您的廚房裡面有鮮美的肥肉,您的馬欄裡有駿馬。可是老百姓面色飢黃,野外尚且有餓死的屍體,這等於是引領野獸來吃人啊!野獸之間相互殘殺,相互齧食,人尚且厭惡它們;而做老百姓父母官的,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卻不免引領野獸來吃人,那又如何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說過:‘第一個製造出木偶土偶來殉葬的人,他大概是沒有後代的吧?’孔子痛恨這種做法,是因為木偶土偶像人形,但卻被用來殉葬。以木偶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能夠讓老百姓活活餓死呢?”

(第五章)梁惠王說:“魏國的強大,是當時天下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這一點,您老先生也是知道的。但是到了我這個時候,在東面我們敗給了齊國,我的大兒子也因此犧牲了;在西面,敗給了秦國,被割掉了河西的七百里地;在南面,又被楚國掠去了八個城池。這對於我來說是奇恥大辱啊!我想要替我國所有的戰死者報仇雪恨,您說我應該怎麼辦呢?”孟子回答道:“縱橫百里的小國,若是行仁政也照樣可以稱王於天下,更何況是魏國呢?如果您能夠施行仁政,減輕刑罰,降低賦稅,讓老百姓能夠深耕細作,時常注意鋤去雜草;使年輕人能夠在空閒的時候學習孝、悌、忠、信,並且付之於實踐,在家裡侍奉父兄,在外面侍奉上級。這樣,即便是用木棒也可以同擁有堅實的盔甲、銳利的兵器的秦楚軍隊相抗衡了。秦、楚兩國,無時不在徵兵徵工,因而妨礙了農時,使老百姓不能靠耕種來養活父母,他們的父母因此受凍捱餓,兄弟妻子兒女四處逃散。這樣一來,秦、楚兩國的君主已經讓他們的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了,要是這時候您去征伐他們,他們又怎能是您的對手呢?因此,‘行仁政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您就不要再懷疑什麼了!”

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一章

(第四章)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①,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註釋

①畔:通“叛”,背叛。

譯文

(第四章)孟子說:“天時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有一座三里見方的小城,它的外城也就七里。然而,敵人來圍攻它,卻不能取勝。在長時間的圍攻裡,肯定會有得天時之利的時候,但是不能取勝,這說明了天時是比不上地利的。再比如,有那麼一座城池,它的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也不是不深,士兵們的兵器和盔甲也不是不銳利、不堅固,糧食也不是不多;可是,一旦敵人來攻打,士兵們便棄城逃跑了,這說明了地利是比不上人和的。所以,使人民不逃亡不必依靠國家的疆界,保衛國家不必依靠山川的天險,威行天下也不必依靠兵器的銳利。只要君主行仁政,那麼幫助他的人就多;相反,如果不行仁政,那麼幫助他的人就少。一旦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即便是親戚也會背叛他的;而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普天之下都會順從他。以天下都歸順他的人來攻打連親戚都背叛他的人,那是必定會勝利的;因此君子不戰則已,如果發生戰爭肯定是會勝利的。”

滕文公上·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一章

(第四章)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 ①,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 ②。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 ③;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穡 ④,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放勳曰 ⑤:“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 ⑥。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 ⑦,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註釋

①五穀:稻、黍、稷、麥、菽,這裡泛指一切穀物。 ②敷:遍。 ③瀹(yuè):疏通;漯(tà):水名。 ④后稷:周代的始祖,帝堯時的農師。 ⑤放勳:即堯。 ⑥皋陶(gāo yáo):舜時司法官。 ⑦則:效法。

譯文

(第四章)就分工來說,有官吏的工作,也有老百姓的工作。一個人若要生存,各種工匠的產品對他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親自制造出來,那全天下的人都要疲於奔命了。這是沒有必要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在堯的時候,天下尚未安定,四處洪水氾濫;草木密密麻麻地生長著,鳥獸成群地繁殖,穀物沒有收成,而野獸則到處危害人類,整個中國到處都有它們的足跡。堯一個人為此非常擔憂,於是就選拔舜來總管治理工作。舜受命之後,讓伯益來掌管火政,伯益便用烈火將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全部燒燬,從而使野獸躲藏起來,不敢再出來害人。然後,舜又命禹治水,禹疏通了九河,並且治理濟水、漯水,引河入海;挖掘汝水、漢水,疏通了淮水、泗水,並引入長江,這樣,中原地區才得以以耕種為生。到這時為止,禹在外已經八年了,他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前,都沒有進去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他想耕種,但是有可能嗎?后稷教天下百姓種莊稼,栽穀物。穀物成熟了,百姓也就可以得到養育了。但是人之成為人,如果吃飽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而不去教化他,那跟禽獸也就差不多了。聖人見到這種情況非常擔憂,於是又讓契做司徒,主管天下的教育。以人倫道理和準則來教化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婦之間有內外之別,老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應當誠信相待。堯就曾經說過:“要督促他們使他們勤勞,要不斷地糾正他們,同時也要不斷地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夠各得其所,然後再加以提攜、教誨。”聖人為百姓而憂慮到了這樣的地步,難道還有時間去耕種嗎?堯把找不到舜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找不到像禹和皋陶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憂慮。為自己的百畝之田耕種不好而憂慮的,那是農夫。把自己的錢財分給別人叫做“惠”,教育別人從善叫做“忠”,而替天下百姓找到人才的人就叫做“仁”。而把天下讓給別人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替天下的百姓找到人才就難了。所以孔子說:“作為君主,堯真的是太偉大了!天是最偉大的,而只有堯能夠效法於天。堯的美德廣寬無邊,人們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稱讚他。舜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令人敬服地統治著天下,但是卻並不佔有它,享受它!”堯和舜治理天下,難道不用盡心思嗎?只是他們不把心思放在耕種莊稼上罷了。

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一章

(第三十三章)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 良人之所之也①。”

蚤起②,施從良人之所之③,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④,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⑤,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註釋

① (jiàn):偷窺。 ②蚤:通“早”。 ③施(yí):斜行。 ④墦(fán):墳墓。 ⑤施施(yí yí):喜悅得意的樣子。

譯文

(第三十三章)齊國有一個人,家中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外出,都必定吃得飽飽的,喝得爛醉回來。當妻子問他與誰一道吃喝的時候,他總是說與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在一起。但是,他的妻子很是懷疑,於是對他的妾說:“我們官人每次外出,總是酒足飯飽才回來。我問他同哪些人一起吃喝,他總是說與一些有錢有勢的人。但是,我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有什麼有錢有勢的顯貴之人到我們家來過,因此,我準備偷偷地跟著看看他究竟到什麼地方去了。”

第二天一早,她便尾隨丈夫出去,但走遍城中都沒有發現有一個人站住同她丈夫交談。最後,一直跟她丈夫到了東郊門外的墳地。只見他走到那些掃墓的人那裡,討一些殘菜剩飯;吃完了不夠,就又四處張望,向別處乞討。妻子終於明白了,原來這便是他每次酒足飯飽的方法啊!

他的妻子回到家裡之後,將看到的情況告訴了妾,說道:“哎,丈夫是我們尊敬並且終身依靠的人啊!但他現在竟然是這樣子,我們該怎麼辦啊!”於是兩個人抱頭哭泣,並且開始咒罵她們的丈夫。這時候她丈夫還不知道這事,他興沖沖地從外面回來,又開始向他的妻妾炫耀了起來。

在君子看來,人們求取富貴發達的方法,能使他們的妻妾不引以為恥辱,並且不抱頭共哭的,實在是太少了啊!

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章

(第十五章)舜發於畎畝之中①,傅說舉於版築之間②,膠鬲舉於魚鹽之中③,管夷吾舉於士④,孫叔敖舉於海⑤,百里奚舉於市⑥。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⑦。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⑧,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註釋

①舜發於畎畝之中:相傳舜曾在歷山耕種。 ②傅說(yuè):商武丁時相。版築,建築。 ③膠鬲:紂王的臣下。 ④管夷吾:即管仲。 ⑤孫叔敖:楚國相。 ⑥百里奚:秦穆公大夫。 ⑦曾:同“增”,增加。 ⑧拂:同“弼”,輔佐。

譯文

(第十五章)舜是從田野之中興起來的,傅說是從築牆的工作中被提拔起來的,膠鬲是從魚鹽販子之中被提拔起來的,管仲則是從監獄中被提拔起來的,孫叔敖是從海邊被提拔起來的,百里奚是從市場上被買回來而提拔起來的。

因此,當上天要將某種重大責任降落到某個人身上時,必定會先磨礪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睏乏他的身子,使他的任何一個行為都不能如願以償。以此觸動他的心靈,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人常常發生錯誤,才能夠去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才能奮發而有所作為;思想只有表現在臉上,吐露在言語之中,才能夠被人所理解。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如果內沒有嚴肅執法的大臣或良好的輔弼之臣,外沒有能與之相抗衡的國家或者外部的其他憂患的話,那樣,這個國家通常是很容易滅亡的。因此,我們就知道了憂患能夠讓人生存下去,而安逸則容易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盡心下·民為貴一章

(第十四章)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①,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②,粢盛既潔③,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註釋

①丘:眾。 ②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 ③粢(zī):祭祀用的穀子。

譯文

(第十四章)在一個國家中,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國家次之,而君主最輕。因此,能夠贏得天下老百姓之心便能成為天子,而贏得天子之心就可成為諸侯,贏得諸侯之心便可成為大夫。如果諸侯危害國家,那麼就會被改立;獻祭的牛羊已經肥壯,祭品也已經潔淨,那麼就得依時獻祭,但是,一旦遇到水旱災難,國家就會改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