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 典故

  • 作者:由 哈里與路亞 發表于 文化
  • 2022-12-02

屢敗屢戰 典故Number One2009.12.15 回答

聞諸先輩雲:平江李次青元度本書生,不知兵。曾國藩令其將兵作戰,屢戰屢敗。國藩大怒,擬奏文劾之,有“屢戰屢敗”語。曾幕中有為李緩頰者,倒為“屢敗屢戰”,意便大異。元度乃得免罪。

曾經聽那些先輩說過,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來是一個書生,根本不知道領兵作戰。曾國藩命令他領兵作戰,每打一次仗便敗一次。曾國藩很生氣,準備寫奏摺彈劾他,在他的奏摺上便有“屢戰屢敗”這樣的詞語。後來曾國藩的幕僚中有一個叫做李緩頰的人,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意思便變得大為不同。於是元度因此才被免罪。

屢敗屢戰 典故閒敲棋子2009.12.29 回答

屢敗屢戰 典故

清朝的曾國藩曾多次率領湘軍同太平軍打仗,可總是打一仗敗一仗,特別是在鄱陽湖口一役中,連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責之意。在上疏書裡,其中有一句是“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有個幕 僚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這一改,果然成效顯著,皇上不僅沒有責備他屢打敗仗,反而還表揚了他。

“屢戰屢敗”強調每次戰鬥都失敗,成了常敗將軍;“屢敗屢戰”卻強調自己對皇上的忠心和作戰的勇氣,雖敗猶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