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傳文言文翻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2-29

平安傳文言文翻譯名成教育17 2022-10-22

1。 明史 平安傳,翻譯

平安傳 平安,滁人,小字保兒。

父親平定,跟從太祖起兵,官任濟寧衛指揮僉事。隨從常遇春攻下元都城,陣亡。

平安早先為太祖養子,驍勇善戰,力舉數百斤。承襲父職,遷升密雲指揮使,進升為右軍都督僉事。

建文元年,討伐燕王,平安以列將身份隨從出征。到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為將,任用平安為先鋒。

燕王將渡白溝河,平安埋伏一萬騎兵在河邊阻截。燕王說:“平安,豎子罷了,往年隨我出塞,知道我如何用兵,現在應當先攻破他。”

交戰中,不能挫敗平安。當時南方軍隊六十萬,在河邊擺開陣勢。

燕王率將士突入陣中,戰至傍晚,互有殺傷。到天黑,才各自收兵。

燕王迷路,只有三個騎兵跟從,下馬伏在地上觀察河的流向以辨別東西方向,才知道營壘所在的地方。第二天再戰,平安擊敗燕將房寬、陳亨。

燕王見事情緊急,親自冒著箭雨、飛石奮力作戰。戰馬受傷,箭已用盡,刀劍卷折不可再戰。

快速登上河堤,佯裝舉鞭招後續騎兵以迷惑敵人。恰逢朱高煦援兵趕到,才得以脫身。

當時,眾將中平安作戰最努力,燕王幾鎧被平安的槊刺中。不久兵敗,詳見《成祖紀》。

燕軍圍攻濟南。平安駐紮在單家橋,計劃到御河奪取燕軍運餉的船隻。

又挑選善於游泳計程車兵五千人渡河,將要攻打德州。才得以解濟南之圍。

平安和吳傑前進,屯兵定州。第二年,燕軍在夾河戰敗盛庸,回軍與平安在單家橋作戰。

平安奮力出擊,大敗燕軍,擒獲燕將薛祿,不久,逃去。再戰於滹沱河,又戰敗燕軍,平安在陣中綁木為樓,高數丈。

戰鬥正酣,便登上木樓張望,發強弩射燕軍,射死的人很多。忽然颳起了大風,摧毀房屋,拔起樹木,聲音如雷。

都指揮鄧戩、陳鵬等人陷在敵陣中,平安便敗走真定。燕王和南方軍隊數次大戰,每次親自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只有平安和盛庸屢次挫敗他。

滹沱河之戰,射在燕王旗幟上的箭就像刺蝟身上的刺那樣多。燕王讓人把旗送到北平,告訴世於謹慎收藏以示後人。

顧成早已被執在北平,看到旗幟,哭著說:“臣自年少從軍。現在老了,經歷許多戰事,不曾見過旗幟上被射中這麼多箭。”

過了一月,燕軍到大名,平安和盛庸及吳傑等人分兵騷擾燕軍運餉的道路。燕王擔心,派指揮武勝上書朝廷,請求撤換平安等人並罷兵,這是緩兵之計。

皇帝不許。燕王也決心南下,派李遠等人秘密趕往沛縣,焚燒糧船,攻取彰德,攻破尾尖寨,勸說林縣投降。

當時平安在真定,估計北平空虛,率一萬騎兵直奔北平。到達平村,距城五十里駐紮。

燕王恐懼,派劉江等人急馳回救。平安作戰不利,引軍而回。

當時大同守將房昭帶兵進入紫荊關,佔據易州西水寨以窺視北平,平安在真定供給糧餉。八月,燕軍北歸。

平安追上燕將李彬,在楊村作戰,打敗李彬。 建文四年,燕軍再次南下,攻破蕭縣。

平安率軍跟在燕軍的後面,到淝河。燕將白義、王真\劉江迎敵。

平安輾轉作戰,斬殺王真。王真是一員驍將,燕王曾說:“眾將像王真一樣奮勇,何事不成。”

這時被平安所殺。燕王便親自迎戰。

平安部將火耳灰挺槊大呼,向前直刺燕王。戰馬突然仆倒,被俘,平安稍微後退。

不久,再前進到小河,張開左右兩翼夾擊燕軍,斬殺燕將陳文。不久再移軍齊眉山,與眾將擺陣大戰,自午至酉,又戰敗燕軍。

燕軍眾將計劃北歸,以圖後舉。燕王不聽。

不久何福率軍趕到,與平安會合。燕軍更是大為恐懼,燕王數日晝夜穿著鎧甲。

何福想要持久作戰使燕軍疲勞,把營壘移向靈璧,深溝高牆自保,但糧餉運輸被燕軍阻擋,不能到達。平安分兵前往迎接,燕王以精銳騎兵狙擊平安軍,被一分為二。

何福開啟營壘前來救援,被朱高煦打敗。眾將計劃移軍淮河以獲得糧餉,夜晚令軍中聽到三聲炮響便出發。

第二天,燕軍突然逼近營壘,發炮三聲。軍中誤以為自己的號令,爭著奔向大門,於是大亂。

燕軍進攻,何福的人馬墜落到塹壕中把塹壕都填滿了。何福單騎逃走,平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都被俘。

軍中被俘的文臣宦官又有一百五十餘人,這天是四月辛巳日。平安長久駐紮真定,屢次戰敗燕軍,斬殺驍將數人,燕將無人敢觸其鋒芒。

這時被擒,軍中歡呼動地說:“我們這些人從此就安全了。”爭相請求殺掉平安。

燕王愛惜他的才能和英勇,選擇精銳士兵護送到北平,命令世子和郭資等人善待他。 燕王即帝位,以平安為北平都指揮使,不久進升行後府都督僉事。

永樂七年三月,皇帝巡察北京。將要到達,閱讀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對左右的人說:“平保兒還在嗎?”平安聽說後自殺。

命令把指揮使的俸祿給他的兒子。

2。 《明史·平安傳》文言文練習答案求解,知道的連題目一起發下

明史中關於平安的傳是《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盛庸 平安 何福 顧成》。

你問的應該是這個吧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平安,滁人,小字保兒。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將從徵。

後為先鋒。燕王曰:“平安,豎子耳。

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今當先破之。”及戰,不能挫安。

燕王失道,從者僅三騎。安擊敗燕將。

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

走登堤,佯舉鞭招後騎以疑敵。會高煦救至,乃得免。

當是時,諸將中安戰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 明年,燕敗盛庸,回軍與安戰。

安大破之。再戰滹沱河,又破之。

安於陣中縛木為樓,高數丈,戰酣,輒登樓望,發強弩射燕軍,死者甚眾。滹沱之戰,矢集王旗如蝟毛。

王使人送旗北平,諭世子謹藏,以示後世。顧成已先被執在燕,見而泣曰:“臣自少從軍,今老矣,多歷戰陣,未嘗見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將李彬戰於楊村,敗之。四年,燕兵破蕭縣。

安引軍躡其後。燕將白義、王真、劉江迎敵。

安轉戰,斬真。真,驍將。

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戰,安部將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馬忽蹶,被擒。

安稍引卻。已,復進至小河,張左右翼擊燕軍,斬其將陳文。

尋何福軍亦至,與安合。燕軍益大懼,王晝夜擐甲者數日。

福欲持久老燕師,移營靈璧,深塹高壘自固。而糧運為燕兵所阻。

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騎遮安軍,分為二。福開壁來援,為高煦所敗。

諸將謀移軍淮河就糧,夜令軍中聞三炮即走。翌日,燕軍猝薄壘,發三炮。

軍中誤以為己號,爭趨門,遂大亂。燕兵乘之,人馬墜壕塹俱滿。

安等三十七人皆被執。安久駐真定,屢敗燕兵,斬驍將數人,燕將莫敢嬰其鋒。

至是被擒,軍中歡呼動地,曰:“吾屬自此獲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選銳卒衛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資等善視之。永樂七年三月,帝巡北京。

覽章奏見安名,謂左右曰:“平保兒尚在耶?”安聞之,遂自殺。命以指揮使祿給其子。

(節選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5。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燕王失道,從者僅三騎 失道:迷失道路 B。安引軍躡其後 躡:跟隨 C。馬忽蹶,被擒。安稍引卻 引卻:引兵擊退 D。燕王以精騎遮安軍 遮:攔截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現平安作戰“材勇”的一組是( ▲ )(3分) ①佯舉鞭招後騎以疑敵 ②發強弩射燕軍,死者甚眾 ③多歷戰陣,未嘗見若此也 ④安引軍躡其後 ⑤張左右翼擊燕軍,斬其將陳文 ⑥王晝夜擐甲者數日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是( ▲ )(3分) A。平安率領先鋒部隊攻打燕王。

作戰時,燕王因為有些輕敵,被平安打得大敗,後來製造假象,迷惑對方,才得以逃脫。 B。作戰時,平安在陣中把木頭綁縛在一起,成為樓臺,高達幾丈,戰爭進行的激烈時,就登樓眺望,並用強弓向燕軍射箭,射死了很多敵人。

C。平安在與燕王的戰鬥中,多次打敗燕王,並斬殺燕王的愛將。後來他與何福的軍隊會合,使燕軍非常害怕,燕王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脫鎧甲。

D。因糧草運輸遭燕軍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戰,燕王率精銳騎兵攔截他,使平安軍隊一分為二。第二天,燕軍又突然迫近軍營,發了三炮,致使安軍大亂,燕兵乘機進攻,平安被捕。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

(3分)譯文: ▲ (2)諭世子謹藏,以示後世。(3分)譯文: ▲ (3)諸將謀移軍淮河就糧,夜令軍中聞三炮即走。

(4分)譯文: ▲ 參考答案:5。選C 引卻:後退6。選C 解析:①⑥燕王朱棣所為;③乃顧成語,是間接表現。7。選A 解析:燕王逃脫是因為恰遇朱高煦救兵到來。

8。(1)(燕王)燕王的馬受了傷,箭也用完了,寶劍折斷無法擊殺。(“創”受傷,1分,“竭”用盡,1分;“折”折斷,1分。

整句語意不通則該句不得分)(2)告訴世子要小心收藏,將來把它拿給後人看。(“諭”告訴,“謹”小心,“示”給……看,三處各1分。

整句語意明顯錯誤或不通則該句不得分)(3)眾將謀劃轉移軍隊到淮地以獲得糧草,當晚命令部隊聽到三聲炮響就迅速出發。(“謀”謀劃,1分;“就”獲得,1分;“夜”在夜間,當晚,1分;“走”迅速出發,1分。

整句語意不通則該句不得分)附參考譯文:平安,滁州人,字保兒。建文元年,攻打燕國,平安憑藉列將的身份跟從出征。

後來擔任先鋒。燕王說:“平安,豎子罷了,以前跟隨我出塞,識破我用兵的計策,我要先打敗他。”

等到打仗的時候,不能挫敗平安。燕王迷了路,只有三個騎兵跟隨他。

平安打敗了燕國將領。燕王看到情況緊急,親自上戰場冒著箭雨、飛石奮力作戰,燕王的馬受了傷,箭也用完了,寶劍折斷無法擊殺。

燕王於是飛奔登上大堤,舉起馬鞭假裝招引後備騎兵來迷惑敵人,恰好朱高煦救兵來到,才得以倖免。在這時,平安作戰最為盡力,燕王差一點就被平安的兵器傷到。

第二年,燕打敗了盛庸,調軍和平安作戰。平安大敗他們。

又在滹沱河作戰,又打敗了他們。平安在陣中把木頭綁縛在一起做成樓臺,達幾丈之高,作戰激烈時,就登上樓臺眺望,用強弓向燕軍發射,燕軍死了很多。

3。 古文翻譯《列女傳》,急用

孟母斷織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學而歸,孟母方績②,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廢學,若我斷斯⑤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⑥居則⑦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⑧夕⑨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⑩矣。——選自《列女傳》

【註釋】

①既:已經。②績:把麻纖維披開再連續起來搓成線。這裡指織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這。⑥是以:因此。

⑦則: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則、方法。

【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 *** 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4。 汪天一傳,文言文及翻譯

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傳 江天一傳原文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

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

家貧屋敗,躬畚土築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鄉人子弟,為守禦計。

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譁於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十里,與狼兵鏖戰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縣望風內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於福州,聞天一名,授監紀推官。先是,天一言於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迤,是宜築關於此,多用兵據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遂築叢山關。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間出逆戰,所殺傷略相當。於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於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囑其母於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

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

遇僉事公於營門,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

越數日,天表往收其屍,瘞之。而僉事公亦於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於死。天一為齎辨疏,詣闕上之;復作《籲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興以來,先後治鄉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

其後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於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編輯本段]江天一傳譯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小時候就死了父親,侍奉他的母親,和扶養弟弟天表,有著純厚的本性。他曾經對別人說:“一個讀書人,不樹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沒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禎年間,歙縣縣令傅巖認為他才學奇異,每次縣裡童生的歲試,總是選拔他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歲,才補上一名生員。

他家裡很窮,房屋殘破不堪,就自己動手用畚箕挑土築牆而住。屋上蓋的瓦片不齊全,大熱天就暴曬在酷熱的太陽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樣蜷伏著,有時張起破傘來遮擋一下。

家裡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嘆息,然而天一卻捧著書本朗讀,和平常一樣。 天一雖因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卻深刻沉著,足智多謀,特別受到同郡僉事金聲的賞識。

在那個時候,徽州一帶盜匪很多,江天一便輔助僉事金聲,用軍隊的辦法團結組織鄉里的年輕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適逢張獻忠攻破了武昌,總兵官左良玉向東逃跑,他部下那些廣西土司的軍隊在半路上發生叛亂,所經過的地方放火搶劫。

將要到達徽州時,徽州人非常震驚恐懼。僉事金聲計議派兵去抵抗,把這件事委託給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頭巾,黑夜裡騎著馬,率領一批勇士奔跑了幾十裡,與叛亂的廣西土司軍隊在祁門進行激戰,殺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奪取了他們所有的牛馬和兵器,徽州城依賴這次戰役而得以平安。 清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縣見勢紛紛歸附清朝,但徽州人民還是為明王朝堅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聽說江天一的名聲,便委任他為監紀推官。在此之前,天一對僉事金聲說:“徽州是個地勢優越的地方,各縣都有險要之處可以依賴,只是績溪那一面正當交通要道,那裡地勢特別平坦,因此應該在那裡建築關口,多派兵駐守,以和別的縣相互配合,夾制敵人。”

於是在績溪築起了叢山關。不久,清兵攻打績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點也不鬆懈。

有時出城迎戰,雙方死傷大致不相上下。於是清兵用少數騎兵在績溪牽制住江天一,而另外從新嶺進攻。

守嶺的人先敗逃了,績溪城終於淪陷了。 清軍的主將懸賞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沒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親託付給弟弟天表,出門大叫:“我就是江天一!”於是被逮捕。清軍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釋放他。

天一說:“你以為我怕死嗎?我不死,災禍將是全家被殺!”在營門口遇見了僉事金聲,金聲看著他說:“文石,你還有老母親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著辭謝道:“哪裡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為我的母親擔憂。”

到了南京,總督洪承疇想不問罪,江天一昂起頭來說:“我為你考慮,還是把我殺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於是把他拖到通濟門刑場。到了那裡,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5。 居安思危文言文翻譯

原文1:編輯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

倘遽(jù)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魏徵曰:“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

儻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譯文:唐太宗對親近的大臣們說:“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癒,還應護理調養。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慾,一旦舊病復發,就沒有辦法解救了。

現在國家很幸運地得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民族都服從,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維護久遠,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啊。”魏徵回答說:“國內國外得到治理安寧,臣不認為這是值得喜慶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悅。”

【通假字】: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將護:護理 儻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

儻(tǎng):同“倘”,倘若 。遽(jù):迅速。

四夷:指唐王朝周邊的少數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見。

諫:勸阻。諍:爭辯。

儻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儻”通“倘”意思是:“倘若”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

“希”通“稀”意思是:“罕見”。——《居安思危》原文2:編輯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遠者〔2〕,必浚其泉源〔3〕;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9〕。

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10〕,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11〕。竭誠,則吳越〔12〕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3〕。

雖董之以嚴刑〔14〕,振之以威怒〔15〕,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1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18〕;樂盤遊〔19〕,則思三驅以為度〔20〕;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21〕;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2〕;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簡能而任之〔24〕,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26〕——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舊唐書·魏徵傳》【註釋】〔1〕固:使……穩固。〔2〕遠:使……流得遠。

〔3〕浚:疏通,深挖。〔4〕當: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佔據天地間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間。

〔6〕以:用,行。〔7〕凡百:所有的。

〔8〕景:大。〔9〕克:能夠。

蓋: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10〕蓋: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

殷:深。〔11〕傲物:看不起別人。

物:這裡指自己以外的人。〔12〕吳越:吳國和越國。

〔13〕行路:路人。〔14〕董:督責,監督。

〔15〕振:同“震”,威嚇。〔16〕作:興作,建築。

指興建宮室之類。〔17〕謙沖:謙虛。

自牧:自我修養。〔18〕下:居於……之下。

〔19〕盤遊:打獵遊樂。〔20〕三驅:一年打獵三次。

《禮·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獵)。”〔21〕敬:慎。

〔22〕黜:排斥。〔23〕宏:使……光大。

茲:此。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21〕簡:選拔。〔25〕信者:誠信的人。

〔26〕百司:百官【譯文】:我聽說如果想要樹木長得高大,就必須穩固它的樹根;想讓河流流的長遠,就必須疏通它的源泉;想讓國家能夠安定,(主上)就必須積累得德和義;陛下您現在擁有中原這麼大的國土,責任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時候想到危險,勤儉節約,不能奢侈,這樣的話就可以使江河長流,漢室長久中。

6。 文言文:關於 ‘安’ 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釋

①安定;安穩;安寧;安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風雨不動安山。”《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

②安適;安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③養;奉養。《曹劌論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論語十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④撫慰;安撫。《孔雀東南飛》:“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戰》:“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之安,與結盟好。”

⑤安心;習慣於。《柳敬亭傳》:“敬亭亦無所不安。”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

⑦怎麼;哪裡。《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⑧表處所。哪裡;什麼地方。《鴻門宴》:“沛公安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