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簡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3-01-03

《樂府詩集》簡介漢匠文化 2022-11-15

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的樂章和歌謠總集。

郭茂倩,南宋後期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本集上署為“太原”,是以通例指望郡而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茂倩為侍讀學士郭褒之孫、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現知其生平唯一業績,就是他悉心纂輯了這部彪柄千古的《樂府詩集》。

編集樂府詩,非從郭氏始。《漢書·禮樂志》即已著錄若干漢郊廟歌,《宋書·樂志》更著錄了不少相和歌辭。按《隋書》、新舊《唐書》的《藝文志》載述,兩晉、南朝,曾有眾多私家輯錄樂府的詩集。可惜這些書籍已大都亡失。郭氏之後,元代左克明編的《古樂府》,明人梅鼎祚編的《古樂苑》,也都是樂府總集,但在內容上頗多因襲《樂府詩集》。唯其如此,現存成書最早、流行最廣而最完備的樂府詩總集,就是郭茂倩的《樂府詩集》。“言樂府者,以是集為祖本,猶漁獵之資山海也。”(《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樂府詩集》,設十二大類,共一百卷。其中:

《郊廟歌辭》十二卷。漢至五代,用於朝廷舉行的祭祀大典。

《燕射歌辭》三卷。漢魏皆取周詩《鹿鳴》,自晉荀勖始自造詩,至隋,用於朝宴、饗射。

《鼓吹曲辭》五卷。初為軍樂,後一度與俗樂結合。漢以後又轉為雅樂,用於朝會、田獵、道路、 *** 等場合,奏以短簫鐃鼓等器。本集所錄漢《鐃歌》,有多首西漢民歌的上乘之作。

《橫吹曲辭》五卷。傳自西域,西漢李延年更造新聲。初也稱鼓吹,後定有鼓有角者為橫吹,用為軍旅馬上之樂。至東漢專用於賞賜有功邊將。漢曲多已不存。本集所收《梁鼓角橫吹曲》,由北朝傳來,保留了不少北方民族的優秀民歌。

《相和歌辭》十八卷。漢世街陌謳謠,初為徒歌(注:不配樂的歌曲),後漸被於管絃,“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為漢樂府之大宗。本集大量錄歷代擬作。

《清商曲辭》八卷。其始即相和三調(平調、清凋、瑟調),皆漢魏舊曲。主要是江南吳歌、荊楚西聲等民歌。

《舞曲歌辭》五卷。漢至隋,為配合舞樂的歌。包括用於郊廟朝饗的雅舞,用於宴會遊樂的雜舞。

《琴曲歌辭》四卷。唐虞至隋唐郭茂倩簡介,合於琴曲的歌,有五曲、九引、十二操等。

《雜曲歌辭》十八卷。漢至唐,未配樂或樂調難明的歌辭。題材雜廣,“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遊歡樂之所發,或憂愁憤怨之所興,或敘離別悲傷之懷,或言征戰行役之苦,或緣於佛老,或出自夷虜,兼收備載”。

《近代曲辭》四卷。隋、唐兩代雜曲,皆為文人作品。

《雜歌謠辭》七卷。唐虞至隋唐,徒歌謠諺。

《新樂府辭》十一卷。唐代新歌,辭實樂府而未配樂,或寓意古題,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不復倚傍。

十二大類之分,兼顧了樂府詩的來源、用途和音樂系統,大體合乎樂府庫的實際。這無疑是郭茂倩的一個創造性成果。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在具體編織上,也匠心獨運,尤著意體現樂府詩的流變軌跡。誠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論:“每題以古辭(按:或以較早出現的詩)居前,擬作居後,使同一曲調而諸格必備,不相沿襲可以藥剽竊形似之失。其古辭多前列本辭,後列入樂所改,得以考知孰為側,孰為豔,孰為趨,孰為增字減字。其聲辭合寫、不可訓詁者,亦皆題下注明,尤可以藥摹擬聱牙之弊。”對各類歌曲,更冠以解題,“徵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範圍”。

《樂府詩集》所以能成功地展現出歷代樂府詩的完整風貌,實賴郭茂倩的網羅宏富,編輯精當。例如《陌上桑》,《宋書·樂志》僅錄曹操、曹丕的擬作。《樂府詩集》則先著錄古辭,以明曹氏父子所作只是依古辭而擬的新辭;又將《採桑》、《豔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歷來各種擬《陌上桑》的詩,悉附於後郭茂倩簡介,以見《陌上桑》對後世文人的深遠影響。

(摘自南宋·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現代人聶世美、倉陽卿的《前言》。題目是後加的——歲寒齋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