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穴的針灸應用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8-16

膏肓灸法是中醫針灸學中一種傳統的特種灸法,最早見載於《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七,後人集為《膏肓灸法》二卷。此法之獨特處在於首先強調取膏肓穴的體位姿勢,務必使兩肩胛骨充分分離,“筋骨空處,按之患者覺牽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其次,施灸壯數宜多,“灸至百壯千壯” 。結合現代臨床的具體情況,一般以十多壯為宜,本組病例灸十三壯。其三,灸完膏肓穴後必須灸氣海、足三里三穴,“以引火氣實下” ,防氣火壅盛於上。考之,膏肓穴不見於《明堂》、《甲乙》二經,後人將其列屬於膀胱經。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是病入膏肓之故。孫思邈曰:“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針灸大成》雲:“(灸膏肓穴)主治陽氣虧弱,諸風固冷……”用以治風關痛,透過艾灸膏肓,並配合氣海等穴,激發經氣,溫通經絡,補火祛寒,散風逐溼,扶正達邪,標本兩顧。對於風溼寒性關節痛誠為捷要之法。

膏肓灸法雖操作略為繁瑣,且有艾煙燻燎之不便,但對此類尚缺少特效療法之頑疾仍不失為良法。

操作方法:先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十三壯;再使患者平臥,取氣海、足三里三穴,大艾炷各灸七壯。若需加灸至陰穴,則與灸膏肓穴同時進行,小艾炷兩側各七壯。每天一次,十五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三天。

取膏肓穴法: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雙手扶於膝上,低頭,面額抵於手背,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緣骨縫處按壓,覺胸肋間困痛,傳至手臂,即是膏肓穴,掐痕做標記。

膏肓穴的針灸應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