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開闢,日月重光。 遭逢際會,奉辭遐方。 將掃蕪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9-27

天地開闢,日月重光。 遭逢際會,奉辭遐方。 將掃蕪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里,總齊八荒。 告成歸老,8聖殿騎士8 推薦於2018-03-02

這首詩是在司馬懿出師遼東,討伐公孫淵一戰中途經家鄉寫的一首詩。而當時曹睿當政,並且在曹植、高堂隆的暗示之下,曹睿也開始對司馬懿起了疑心,此次讓他去討伐公孫淵,也是為了調離他的勢力範圍,從而進一步剝奪他的兵權。所以,此時的司馬懿只有時時刻刻抱著”告成歸老,待罪舞陽“的心態,才能逢凶化吉。

————————————————————————————————————-

三國時期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58年),明帝曾叡把太尉司馬懿從長安召回京師洛陽,命他率軍前往遼東征討公孫淵。魏明帝問道:“四千裡遠征作戰,雖說要用奇謀取勝,但也要有足夠的兵力,不應當過於計較軍費開支的多少。據你推測,公孫淵將採取什麼樣的計謀對策?”司馬懿回答說:“放棄城邑而預先逃走,這是上策;憑據遼水以抗拒我軍,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單純防禦,這是他成為俘虜的最下策。”明帝問:“這三種計策,公孫淵將會採用哪一種呢?”司馬懿答道:“只有賢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確估量敵我力量的對比,並能預先對所用計策作出正確取捨,而這並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現在我孤軍遠征,他將認為我軍不能堅持多久,因此,他必定先據遼水對抗我軍,然後再坐守襄平進行防禦。這是中下兩種計策。”明帝又問:“此次出征往返將用多少天?”司馬懿回答說:“去時行軍一百天,回來路上一百天,進攻作戰一百天,用六十天進行休整。這樣,一年時間足夠了。”於是,司馬懿率軍向遼東進發。公孫淵派遣部將率領數萬步騎兵時駐遼隧,構築圍牆塹壕二十餘里,以此抵禦司馬懿進攻。魏軍諸將都想立即發起進攻,但司馬懿卻說:“敵人構築防禦陣地,這是企圖長期拖住和疲憊我軍,進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這正是王莽時期王邑不肯繞過昆陽堅城而強攻硬打,幾乎導致全軍覆沒的嚴重教訓。敵人的主力集中在這裡,其老巢必定空虛,我軍含此不攻而直搗襄平,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打敗公孫淵是必定無疑的。”於是,便命令魏軍多插旗幟,偽裝成要出擊敵人陣地南端的樣子,將敵人的全部精銳吸引到這裡。司馬懿卻率領大軍偷偷越過遼隧向北,放棄眼前之敵不打而直驅襄平,一路打敗敵將的攔截,順利地完成了對襄平的包圍。這時,眾將又請求迅速攻城,但司馬懿又未同意。隨軍司馬陳珪提出疑問說:“往年您率軍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就破城殺了孟達。如今長途跋涉而來,卻變得安穩緩慢起來,對此,我實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馬懿耐心解釋說:“上庸之戰,孟達當時兵少而糧食夠吃一年,我軍將士數量相當孟達軍的四倍,但糧食則不夠一個月食用,以僅有一個月存糧的部隊去與有一年存糧的敵人相較量,怎麼可以不採取速戰速決?用四倍於敵的兵力去打擊敵人,即使損失一半兵力而戰勝了敵人,也還是應當乾的。因為,這不是從計較人員傷亡,而是從計較糧食多少這一情況出發所採取的作戰行動。如今的形勢是敵眾我寡,敵飢我飽,加之大雨如此不停,攻城器械未備,似此而急忙攻城又有什麼作為呢?我軍從京師洛陽出發以來,我所擔心的不是敵人向我軍進攻,而是擔心敵人不戰而逃。現在敵人的糧食將要用盡,而我軍對敵尚未完成合圍攻城之勢;如果採取掠奪其牛馬、抄取其柴草,那麼這就無異於驅使敵人逃跑。戰爭是一種詭詐多變的行動,善於因變制故才能取勝。敵人憑恃其兵多,因此雖已處於飢餓困難的境地,但卻仍然不肯束手待斃。對於此種敵人,我們應當偽裝成無能為力的樣子穩住它。如果我們貪求小利而驚跑他們,這不是好的計謀所為。”不久,雨過天晴,司馬懿令部隊製作攻城器械,並迅速發起進攻,箭飛如雨,攻勢迅猛。城中敵人頓時陷於糧盡的困難境地,飢餓嚴重以至發生人吃人現象。公孫淵窘急無奈,便派部將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請求解除對襄平城的圍困,並表示公孫淵君臣一定自縛前來請罪歸附。但司馬懿斷然拒絕,並將王、柳二將殺掉。公孫淵見派將乞降未成,便突圍而逃;司馬懿揮軍緊追不捨,趕到梁水岸邊將其殺掉。至此,遼東地區完全平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