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的意思和用處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8-18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的意思和用處是什麼?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06-11 回答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1]程子曰:“衍文也。

[2]此句之上別有闕文,此特其結語耳。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間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3]此章舊本通下章,誤在經文之下。【釋義】明德存在決定意識,這是獨一無二的真理。任何物質不生思想意識。物之形象反映在明德體中,謂之見。見形象表面之真切,而後生意,再識物,這是第一個認識。因不見其內,切磋琢磨、剖析內在、認識本質,這是明德本俱之智慧。據不同物質,立名分類知萬物。透過知物之本質根源而知明德識明德,謂自知自明。此謂知本。再知明德之來龍去脈,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始終本末盡知,窮理盡性,返本還源,透徹分明,清晰瞭然,實踐致知,一直到無源可窮、無根可挖、無宗可尋、無極可求,止於此無極○,此謂知之致也。致此明者,是真明明德,非文化知識之知。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 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透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 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