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三晉文化指的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1-08-12

三晉大地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古代文明的策源地,也是中華民族燦爛傳統文化的搖籃。它的“根”可以遠尋到古老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但有文字記載的較為明確可靠的要算《詩經》中的“魏風”和“唐風”。《詩經》中的“魏風”之“魏”不是三家分晉後的魏國,而是在西周就已受封立國的魏國,其地點在今山西省運城地區芮城縣境。清人陳克雲:“魏在商為芮國地,與虞爭田,質成於文王。至武王克商,封姬姓之國,改號曰魏。《春秋》閔公元年,周惠王之十七年也,晉獻公滅魏(以其地賜大夫畢萬,自是晉有魏氏),今山西解州芮城縣是其地。”《史記》雲:“魏,大名也。”後漢服虔釋曰:“魏,喻巍巍高大也。”

“魏風”七篇皆無事實可考,大抵皆為不滿魏國末年政治的話。推知此七篇詩作的年代,當在魏國將亡之前,即春秋時代(前 661年)以前。

唐,古國名,帝堯舊都,在《禹貢》冀州之域。“唐”的意思是大,《說文》雲:“唐,大言也。”周成王以唐地封弟叔虞,史稱唐叔虞,後因南有晉水,改國號曰晉,後徙曲沃,又徙居絳。朱熹《詩集傳》雲:“其地土瘠民貧,勤儉質樸,優深思遠,有堯之遺風焉;其詩不謂之晉而謂之唐,蓋仍其始封之舊號耳。”《呂覽·當賞篇》載晉文公曰:“若賞唐國之勞徒,則陶狐將為首矣。”《左傳》載,吳公子札在魯國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其憂之深也。”所以,春秋時也有稱晉為唐的。

“唐風”共計12篇,據《揚之水》小序,以為刺“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盛強,昭公微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此詩確有“從子於沃”之句。又《左傳》雲:“晉始亂,故封桓叔於曲沃。”《采苓》小序雲:“刺晉獻公也,晉獻公好聽讒焉。”所以,“唐風”中最早的詩當在昭公初年,即周平王時代;最晚的詩到晉獻公中期,時間跨度為 100餘年。

“唐”地在“太行恆山之西,太原太嶽之野”。“唐風”產生的地域,大約在今山西省中部太原為輻射中心,兼及太原東南部的一些地區。故清人陳奐雲:“晉陽、平陽皆堯舊都。”詩作“本堯之遺風,仍其舊號,謂之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