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文化精髓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7-19

川渝文化精髓是什麼羊肉果子 2020-10-29

指四川省和重慶市兩地。別稱“巴蜀”。“川”是四川省的簡稱,“渝”為重慶市的簡稱。位於四川盆地及巫山東部地區,由於地域兩地相鄰,文化生活風俗上接近,故“川渝”是一個地理概念,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聯絡,因此兩地經常被外界合稱為“川渝”。

蜀文化

也被稱為古蜀國或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一帶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周武王伐商紂的牧野之戰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古代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代羌人(語言學上屬於藏緬語族)的一個分支。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杜宇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於廣都樊鄉(即今成都華陽)。到了開明九世建都於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闢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通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五十年。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的風格與同時期中原一帶的文化迥然不同,同時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達到了相當發達的文明程度。

巴文化

在中國先秦時期位處中原西南面、四川盆地東部的一個國家。始於先夏時期,於夏初加入夏王朝,成為其中一個諸侯國,滅於戰國秦惠王時期。巴國的都城為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

巴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葜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太葜即伏羲,後照為巴人始祖。

據《辭源》:“巴國,古國名,位於今重慶、湖北、四川、貴州一帶地方”。夏朝時(距今4100年~3600年)稱為“巴方”,商朝時(公元前16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中)稱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納貢,歲歲服役。後來巴人不甘商朝的壓迫,於公元前11世紀,參與周武王伐紂。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為子國,首領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國,通常簡稱巴國。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重慶全境,北到陝南的漢水上游,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充套件。戰國初期迫於楚的勢力,巴國舉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干流,先後在清江、川峽之間至重慶立國。

古代巴人不但作戰勇猛頑強,以致被稱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極其樂觀。他們曾在商、周、楚、秦等強大部族的包圍中經過不斷征戰,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嶺中,在極為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自強不息,世代繁衍。他們斬蛇蟒、射虎豹、獵牧捕魚、墾荒種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這對重慶和川東地區,特別是大巴山一帶經濟文化的開發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7]

戰國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國文化和巴地文化兩部分。巴國文化是一種方國文明,巴地文化則是一種地緣文化。

重慶巴渝文化

巴地青銅器、陶器和文字系統“巴人圖語”的這些特點,構成了先秦的時期考古學上所謂的“巴文化”。實際上,這一“巴文化”的概念主要是物質的,如果將這一文化概念擴充套件到當時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諸領域,並經與秦漢漢文化交融,傳承發展到隋唐以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指以今重慶為中心,輻射川東、鄂西、湘西這一廣大地區內,從夏商直至明清時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