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苦寒藥物會化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12-27

為什麼苦寒藥物會化燥?。給邇゛゛﹎微笑ゝ2018.08.06 回答

性味苦寒的藥物大多具有的功效是清熱燥溼。

中藥的“辛溫”、“苦寒”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實用意義中草藥雖然成份複雜、功能不一,但祖國醫學根據中藥共同的特點將其歸類,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四性五味便是人們從長期醫療實踐中悟出來的不同草藥的特性之一。

四性也稱四氣:即:寒、熱、溫、涼,它反映中藥具有內在效能。凡性屬寒、涼的藥物,多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等作用,適用於治療熱性病;而性屬溫、熱者,多具有溫中散寒、助陽通脈等作用,適用於治療寒性病。例如,石膏、枙子都屬於寒性,它們具有鮮明的清熱瀉火作用,可用於治療高熱煩渴、面紅耳赤、舌燥苔黃等實熱症;乾薑、附子性屬大熱,都具有溫中散寒作用,可用於治療脘腹冷痛、脈沉無力等虛寒症。

中藥的四性中,寒與熱屬質的不同,臨床若錯用,不僅於病無益,而且反可為害;寒與涼、溫與熱則屬同一性質而程度不同,其臨床選用有一定的靈活性。中藥四性是指導中藥臨床應用的重要標準之一,古醫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療寒而熱藥,療效以寒藥”的規定,可見四性分辯的重要。當然,除四性之外,有些草藥性質居中或兼有各性,在藥典上被標明為性“平”,即該類藥無明顯偏性或者說使用時無明顯針對性。

五味也同樣是人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中草藥特徵。相對四性,五味可表現得較為直觀,辛、甘、酸、苦、鹹五味,典型者口嘗即可分辨。與四性相同的是,五味之外,也有無味或淡味的,習慣上將其歸入甘味之中。

長期的醫療實踐不僅使人們透過味的區別將中草藥加以分類,而且還發現不同味的藥物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或效能:辛有行散消滯、活血化瘀作用,甘有滋補強身、緩急止痛作用,酸有收斂固澀、止瀉止汗作用,苦有清熱燥溼、瀉火鎮咳作用,鹹有軟堅化結、潤燥通便作用,五味之外的“淡”味也有利於滲溼、利尿消腫作用。

中藥的四性五味常常是互為相關、互相聯絡的,兩者的結合才能真正反映出一味草藥的效能,並使中藥的效能變得豐富多彩;凡性味相同的中藥,其作用也多相同,如黃芪、人參都屬甘溫,它們都具有補益脾氣、強壯身體的作用;天麻、鉤藤雖也味甘、但性不微溫,故均無滋補作用。如此組合已使中草藥的效能千差萬別,更何況有些中藥具有兼味,如百部味瘻甘、苦、杏仁兼苦、辛等等,這就更使中草藥效能多樣。無疑,這給臨床準確選用中草藥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與此同時,如果人們能切實掌握每味草藥的細微差別,能夠做到投藥準確、選擇細膩、不是更能發揮中藥因人因症因時而異的優點了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