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縣發展前景 ?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11-21

重慶潼南縣發展前景 ?

重慶潼南縣發展前景 ?匿名使用者 2013-08-27

潼南位於重慶市西北部,東與合川市接壤,南與銅梁縣、大足縣交界,西與遂寧市為鄰,北與蓬溪縣毗連,距重慶93公里,成都193公里,是重慶西北的重要門戶和成渝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全縣轄兩個街道辦事處、20個鄉鎮(縣人民政府駐桂林街道辦事處),總人口95萬,99%以上為漢族。全縣幅員面積1583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80萬畝。潼南境內地貌屬盆地淺丘,衝擊平壩較多,海撥為200-450米。潼南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均降雨量997毫米。潼南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是原國家主席楊尚昆、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書記楊闇公同志的故鄉,道教至尊陳摶老祖也誕生於此,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潼南歷史悠久,早在東晉孝武帝時就開始建縣設治,其後於民國元年(1912年)新置東安,治所梓潼鎮。民國3年,因地處潼川府之南,遂更名為潼南縣。解放後,潼南縣歸屬川北行政署遂專區,1958年隸綿陽專區,1976年1月歸江津區(1981年更名永川地區),1993年4月潼南劃歸重慶市領屬至今。潼南交通四通八達,渝遂高速公路、渝遂快速鐵路穿境而過,國道319線、省道205橫貫東西,王興公路、中塘公路縱貫南北,縣內鎮鄉公路均實現1小時通達縣城,擁有年吞吐34萬噸的鐵路貨站和年吞吐18萬噸的化危品專線,同時涪、瓊兩江橫全境,隨著富金壩航電樞紐工程全面建成,500噸級船舶可從潼南直達重慶朝天門碼頭,全縣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陸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潼南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具有企業投資的優越條件:一是水源富足,境內有大小溪河75條,涪江、瓊江橫貫194公里,縣城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12萬噸,企業也可就近設生產用取水點;二是電力充沛,現有自建電站7座,水電裝機3。3萬千瓦時,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有20千伏輸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235千伏變電站8座,是全國首批電氣化縣;三是燃氣充裕,縣境內天然氣儲量370億立方米,年開採量3。7億立方米,有日輸氣30萬立方米專用管道2條、配送氣站2座;四是勞力富足,全縣農村剩餘勞動力達20萬多人,能為企業提供可靠的用工保障。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帶領下,透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本屆政府以來,潼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引進和培育了民豐農化、萬利來化工、新華化工、康河食品等6家億元級企業;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初步形成了無公害蔬菜、生豬、優質糧油、筍竹等特色產業,中國西部綠色菜都建設已初具規模,是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示範縣、產糧大縣和優質商品瘦肉豬基地縣;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商貿、旅遊、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年,全縣地區內生產總值達到86。31億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達到3。8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7。7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2240元和4509元,城鎮化率達到34。6%。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5。4:34。2:40。4,形成了“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格局。全縣經濟發展逐步進入到既重經濟體量、又重結構變化,既有發展速度、又有執行質量的良性發展軌道。

Top